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以保促穩 穩中求進 化危為機——吉林省代表委員熱議“六穩”“六保”
2020-05-25 09:04:47來源:吉林日報編輯:杜偉責編:石麗敏

  原題:以保促穩 穩中求進 化危為機——代表委員熱議“六穩”“六保”

  吉林日報5月25日訊(記者 趙乃政 王子陽 王瑞):“‘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衝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增強底線思維,彰顯深刻內涵,從“六穩”到“六保”,黨中央和國務院釋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號。連日來,吉林省全國人大代表、住吉全國政協委員就“六穩”“六保”話題展開熱議。

  著眼全局,統籌兼顧,彰顯責任擔當

  李秀林代表説,近年來,面對複雜的內外部經濟環境,黨中央適時提出“六穩”,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黨中央進一步提出“六保”,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提出“六保”,體現了黨中央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充分估計的責任和擔當,是堅持底線思維、著眼全局的關鍵部署。

  “我們要注重統籌兼顧,充分認識‘六穩’‘六保’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是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要打好‘六穩’‘六保’組合拳,確保各項任務協調聯動、全面落實。”李秀林代表説。

  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惠民生。王冰代表告訴記者,年初以來,白山市推出一系列舉措,全力推動黨中央國務院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在白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開通企業復工復産審批綠色通道,實行“網上預約、提前介入,隨到隨審”;對因疫情或發生重特大疾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群眾,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予以保障;在財稅金融支持、穩定職工就業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實招硬招,開展原料、包裝、物流等“一對一”産需對接,實現域內産業循環。

  穩定就業,保障民生,堅持底線思維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六穩”工作、“六保”任務,就業都擺在首位。保居民就業,就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千方百計增強企業穩定和創造就業崗位能力。

  劉峰代表告訴記者,年初以來,吉林省深入開展“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活動,全省120家銀行主動對接納稅信用評級B級以上小微企業9.3萬戶,為有融資意願、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同時,吉林銀保監局聯合稅務等部門推動“銀稅互動”,破解小微融資難題,指導銀行機構用好稅務機關推送的小微企業信息,創新設立“稅易貸”“吉稅貸”“易稅貸”“稅融通”等信貸産品,降低信貸調查和管理成本,增加信用貸款投放。

  今年以來,吉林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硬核舉措,支持企業復工復産,一大批項目紛紛落地。張鋒委員對此深有感觸,他説,吉林省發改、財政、電力等多個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企業復工復産政策措施,尤其是增強銀行信貸投放能力、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擴大融資擔保費用財政補助範圍、鼓勵保險機構推出復工復産專屬保險等舉措,特別受到企業歡迎,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優化服務,擴大內需,確保基層運轉

  基層穩,則事業興。保基層運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劉峰代表説,今年以來,吉林省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創新服務方式,為各類主體送去“有速度、有力度、有溫度”的金融服務。銀行機構啟動應急響應,開通防疫資金撥付“綠色通道”,確保財政部門、企事業單位疫情防控“救急錢”快速高效撥付到位。同時,吉林銀保監局指導金融機構加強營業網點管理,確保核心營業網點“不關門”“不打烊”,有效保障公共事業運行、疫情防控、群眾生活以及復工復産、復商復市金融需求。不斷提高線上金融服務水準,充分運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手段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

  “吉林省還應該在‘擴’‘穩’上做足功夫。”張鋒委員建議,“擴”,就是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拉動市場,帶動就業。應抓緊推出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激活群眾消費熱情,推動市場回暖,拉動消費。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豐富消費業態,使其成為促進和拉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穩”,就是穩定産業鏈供應鏈。應以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帶動産業鏈供應鏈復工復産,充分運用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強化産業上下游、跨行業協同生産,在開放經濟體系中,打造新的國際合作增長點。

  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化危為機。吉林上下正緊緊抓住擴大內需的戰略機遇、東北振興的時代機遇,打好轉型升級的主動仗,跑出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