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市:紮實推進重點領域節能
2020-07-01 09:11:52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趙宇靜

  【原題】吉林市:紮實推進重點領域節能

  吉林市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各項節能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能耗“雙控”目標責任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加大産業和能源結構調整力度,紮實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工作。

  2019年以來,吉林市多措並舉,全力推進節能工作。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健全聯動機制,強化分工協作,形成齊抓共管的節能工作機制。

  強化節能目標責任。將能耗強度降低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市政府重點目標責任制和市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加強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節能目標的分解落實和評價考核。

  加大節能監察力度。組織開展鐵合金、浩成陶瓷等3戶重點高耗能行業能耗專項監察;建龍鋼鐵等2戶鋼鐵企業、冀東水泥永吉公司等10戶水泥企業階梯電價執行情況專項監察;吉林機電、玖潛水泵等10戶重點用能産品設備能效提升專項監察;康乃爾化學等10戶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情況書面監察。組織開展8戶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率、準確度、計量性能都符合《規範》及有關規定要求。組織開展能效標識産品專項檢查工作,2019年,共檢查生産企業1戶、經銷企業27戶、檢查産品303類70余批次。組織開展企業能源計量管理人員技術培訓,免費提供技術諮詢和服務2萬次,免收檢測費用124.8萬元。

  落實相關支持政策,創新節能市場化機制。市財政安排秸稈能源化補助專項資金800萬元、公共機構節能專項資金181.8萬元。積極推行居民生活用天然氣階梯價格制度和供熱計量收費改革。落實支持節能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優惠政策。

  加大節能培訓和宣傳力度。舉辦吉林地區重點用能工業企業能源管理、工業節能專項監察、全市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遠程培訓和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等培訓班。圍繞“綠色發展,節能先行”主題,利用條幅、電子屏、宣傳畫、新聞媒體報道等形式,組織開展了節能宣傳周活動,推動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

  積極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在工業領域,分解下達吉林市“百千萬”行動企業2019年能耗“雙控”目標任務,組織開展30戶“百千萬”行動企業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工作。加快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打造一批綠色製造先進典型。制定《吉林市關於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産能退出工作方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開展重點用能工業企業能耗普查,依據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産能退出工作。組織開展節能服務進企業,對重點爐窯、裝置(設備)進行節能測試診斷和對標評價,幫助企業完善節能整改措施。

  在建築領域,加強建設過程管理,強化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各方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標準。2019年,全市新建建築竣工面積282.32萬平方米,綠色建築面積275.57萬平方米,比重達到97.61%;大力支持綠色建築標識及綠色運行標識的申報工作,吉林昌邑萬達廣場購物中心項目(13萬平方米)獲得省二級綠色建築運行標識,吉林恒大城、吉林恒大濱江左岸等4個項目獲得省一星級綠色建築設計標識;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築工作,選定榆樹溝搬遷改造二期項目5萬平方米實施裝配式建築試點。

  在交通領域,積極推進綠色交通工程,2019年1月4日,經市政府批准,口前至吉林城際公交正式運營,共投放40台純電動公交車,惠及群眾近20萬人,日發送1.1萬人次;2019年11月1日起,吉林繞城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緩解了市區交通擁堵壓力,提高車輛行駛效率,減輕城市污染;在城市公交和公路客運貨運中推廣應用天然氣汽車,更新新能源公交車300台。

  在公共機構領域,繼續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創建工作,組織樺甸市站前小學、哈達灣開發區管委會、磐石市第二中學、船營區事管局、吉林市第九中學、龍潭區實驗小學等6家單位參加省級示範單位創建工作。2019年,全市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同比下降2.91%、單位建築面積能耗同比下降2.45%、人均用水量下降3.44%。

  2020年,吉林市將繼續完善能耗“雙控”目標責任評價體系,深入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大力推動綠色發展。進一步加強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積極發展水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能源。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化工園區循環化改造等示範試點建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