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農安縣扶貧大棚為村民撐起“致富傘”
2020-07-20 10:14:23來源:長春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扶貧大棚為村民撐起“致富傘”

農安縣扶貧大棚為村民撐起“致富傘”

  華家鎮邊崗村的扶貧大棚裏綠果串串,迎來採摘旺季。 梁闖 攝

  仲夏日暖,品類繁多的扶貧大棚內結滿了成熟的果實。在棚膜經濟的帶動下,扶貧産業欣欣向榮。但面對脫貧攻堅路上一連串的問題,扶貧大棚如何經營才能更有效?怎樣才能讓貧困農戶脫貧更徹底?合作式經營、訂單式銷售、搭配式種養等經營模式,將扶貧産業與現代農業緊密結合,瞄準項目增加收益,扶貧大棚實現“高標準”幫扶,貧困戶增收方式呈現“多元化”。

  邊崗村:合作經營增收“穩”

  近日,記者走進農安縣華家鎮邊崗村的扶貧大棚,晶瑩剔透的葡萄讓人直流口水。村民戚海燕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她承包了村裏的扶貧大棚種植葡萄。在暖棚裏種植早熟品種,早萌芽、早成熟,提前兩個月上市,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正值採摘旺季,可以賣到每公斤40元的好價錢。

  用好扶貧資金,發展設施農業,邊崗村走出了一條産業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從2017年開始,該村依託扶貧資金,先後建起26棟扶貧大棚。通過與企業、農戶合作經營的方式,將大棚承包給貧困戶種植經濟作物,保證扶貧資金收益,實現穩定脫貧。

  “合作經營,貧困戶的收益更穩了。2019年,村裏扶貧大棚年收益達到22萬元,貧困戶人均收益達到1100元以上。”看著大棚裏的葡萄,華家鎮邊崗村第一書記高軍林讚嘆地説,通過發展扶貧産業項目,提高資産性收益,為村民撐起了一把 “致富傘”。

  如今,邊崗村的果蔬遠近聞名,成為該村的一項“甜蜜事業”。截至目前,邊崗村建檔立卡幫扶對象23戶42人,已于2018年年末全部脫貧。

  上河村:訂單銷售出棚“準”

  目前,農安縣巴吉壘鎮上河村的扶貧大棚正迎來豐收季,通紅的番茄挂滿枝梢,翠綠的青椒擠滿藤蔓……大清早,村民們將採摘好的蔬菜打包、裝車,送往城裏的食堂。

  “如今,大棚裏的蔬菜都是訂單式銷售,從種到收規範化管理,蔬菜還沒下來就有了買家,再也不用為銷路發愁了。”上河村扶貧大棚相關負責人説,借助當地優勢發展扶貧大棚項目,既增強了村集體經濟,又調動起貧困村民靠自身努力實現脫貧的積極性。

  為儘快摘掉貧困村的“帽子”,上河村不斷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2017年,該村建起6棟扶貧大棚,産生的部分收益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同時還鼓勵貧困戶在大棚內就業,開闢增收新路徑。

  今年58歲的季成順是上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患有重病需要照顧,兒子還在校讀書,生活的重擔全由他一個人扛。由於無法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曾陷入困境。村裏的扶貧大棚給了季成順優先務工的機會,他告訴記者:“村裏照顧貧困戶,讓我在大棚務工。每月1000元的工資,再加上扶貧大棚的分紅,日子越過越寬裕。”

  截至目前,上河村51戶貧困戶107人已全部脫貧。6棟扶貧大棚預計收益5萬元,為貧困戶每戶分紅980元。

  燒鍋嶺村:種養搭配見效“快”

  記者走進農安縣合隆鎮燒鍋嶺村的扶貧大棚,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50多棟大棚整齊排開,村民們忙著採摘成熟的果蔬,並播下新的種苗;現代化牛舍裏,精壯肥碩的母牛吃著草料,幾名村民幹得起勁。

  看著扶貧大棚的繁忙景象,燒鍋嶺村黨總支書記宋曉飛心裏別提多高興了,“今年村裏的扶貧大棚種植了5棟香瓜、15棟葡萄、30棟綠葉菜,搭配養殖項目,長效産業與短期收益相結合,為貧困村民過上好日子提速。”

  臨近中午,村民苑士國打了聲招呼離開了大棚,“苑大哥是村裏的貧困戶,中午得回家給患病的妻子、殘疾的兒子做飯。”其他村民説。苑士國今年69歲,家庭收入一直在貧困線以下。精準扶貧後,村裏建起了扶貧大棚,苑士國在大棚裏務工,兒子也享受到了低保,全家人參保了新農合。“以前全家的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在大棚裏打工掙錢,每天都能收入五六十元,再加上耕地的收入和年底分紅,人均收入過萬元。”提起這份工作,苑士國抹把額頭上的汗,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在家門口打工,掙錢、顧家兩不誤,只有賣力幹活,才對得起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土地流轉、務工報酬、年底分紅……在扶貧産業的帶動下,貧困村民增收方式實現了多元化。“針對‘造血’能力不強的問題,村裏從發展集體經濟入手,通過資金投入、項目建設,推動了扶貧産業發展。”宋曉飛説,目前全村38戶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從2016年每戶分紅1000元,到2019年每人分紅2200元,村裏扶貧大棚的規模越做越大,效益明顯提高。”(長春日報記者 梁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