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喜看黑土地上稻菽千重浪——通化市夯實農業基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紀實
2020-07-30 09:37:13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喜看黑土地上稻菽千重浪——通化市夯實農業基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紀實

喜看黑土地上稻菽千重浪——通化市夯實農業基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紀實

喜看黑土地上稻菽千重浪——通化市夯實農業基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紀實

  入夏以來降水持續偏少,輝南縣輝發城鎮採取有效措施,制訂灌溉用水計劃,合理調配水源,並指導農民科學用水推行灌溉用水精細化管理,維護田間工程設施,確保農田灌溉。同時,還指導農戶開展二代粘蟲防治和田間管理,為奪取今年農業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圖為長勢良好的水稻進入抽穗揚花期。 韓明澤 王蘭 攝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視察時強調:“吉林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産,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省農業發展的殷切囑託。

  大力夯實農業基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努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通化市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通過大力實施黑土地保護、建設高標準農田、推進農業機械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農業科技服務能力等措施,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糧食産量逐年提高,農民收入持續提升。

  2019年,全市糧食産量達到27.23億斤,同比增長3%,創近10年來新高;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497元,同比增長8.6%,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

  盛夏時節,行走在山城通化的田野上,只見一條條水渠縱橫交錯、一片片農田綠浪滾滾,生機盎然……

  厚植“家當”

  守護好每一寸黑土地

  耕地是重要的農業資源和生産要素,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

  加快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通化市以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和保障土地資源安全、農業生態安全為目標,依靠科技進步,加大資金投入,調整優化結構,創新服務機制,推進工程與生物、農機與農藝、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改善通化黑土區設施條件、內在品質、生態環境。

  7月探訪通化市各糧食主産區,田野間鬱鬱青青,呈現出農作物生長的蓬勃希望。

  作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中國火山岩稻米之鄉,柳河縣將黑土地保護作為“一把手”工程,今年春播期間已完成秸稈覆蓋還田500畝、秸稈旋耕還田13萬畝。同時,該縣持續開展耕地品質監測,不斷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有效指導農民合理施肥,科學種田。

  圍繞病害防治,輝南縣加強植物檢疫監管,保障糧食生産安全,建立水稻病蟲害飛防作業試驗試點項目10萬畝,建立吉林省水稻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減藥控害技術示範區2000畝,完成3個國家級農作物病蟲害調查監測與預報區域站建設,全面完成春季稻“水象甲”疫情調查和防控工作。一系列務實舉措,為大地的豐收加強了保護。

  近年來,守護好每一寸耕地,通化市大力推廣綠色高效技術模式,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類型,堅持“五化”利用,全市秸稈的綜合利用率達到80%,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幅提高。持續推進農作物化肥和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自2015年以來,化肥農藥連續四年實現負增長,切實的保護好黑土地這一珍貴資源,夯實了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以提升糧食産能為首要目標,通化市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聚焦輝南縣、柳河縣等糧食主産區,統籌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設內容,加強建設管理,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高效節水灌溉,大力推進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産高産、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切實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

  近五年來,全市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達到80萬畝,農業生産條件持續改善,糧食生産能力穩步提高。

  提振“底氣”

  科技支撐強農業筋骨

  高標準耕種、高品質發展,既要讓糧食增産,也要讓農民增收。

  “這稻田養鴨技術真不錯啊,不僅能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鴨糞還能提高土壤肥力……”在通化縣金鬥鄉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種植業農技人員正在交流稻田養鴨技術。

  近年來,通化縣加強農技推廣,形成了以縣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為中心,科技示範主體和試驗示範基地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通過技術講座、實地交流、參觀學習等方式及時將新品種、新技術、新標準送到田間地頭。“我們建立了‘農技員+示範主體+輻射戶’技術服務模式,在春耕、夏管、秋收等生産關鍵季節,解決農民技術需求。”通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春艷告訴記者:“農民種地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直接來找我們。”

  以技術推廣培育科技新農民,增強農業科技支撐力,通化市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提高農民職業化素質和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能力和水準,全市每年篩選推廣新技術新成果40項,培訓農民6萬人(次),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000人。大力推廣綠色高效配套技術,全市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各項技術200萬畝(次)以上。實施耕地品質提升行動和生態修復工作,全市保護性耕作面積3萬畝。

  積極打造“智慧農業”新亮點,全市標準化益農信息社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為農民有效解決農業生産上的産前、産中、産後問題和日常健康生活等問題,實現了普通農戶不出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出戶就可享受到便捷、經濟、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務。

  推廣新型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水準,通化市大力推進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提高農業生産技術水準和經濟效益。同時,大力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示範性合作社和“一鄉一農機合作社”建設工作,全市各類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累計達到350個。積極向上爭取國家農機購置補貼項目,重點解決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全程機械化作業等瓶頸,推進輝南縣國家級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和輝南縣、柳河縣2個國家級糧食生産縣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建設,有效加快通化市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

  2019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25萬千瓦,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74%。

  打造“靠山”

  抱團奮進讓綠地生輝

  仲夏時節,走進通化縣西江鎮江達萬畝有機生態基地,過去小而散的農田經過整合後,呈現出萬畝稻浪一望無垠的新景象。沿著棧道步入其間,眼前水稻青青,耳畔鴨鳴陣陣,一派現代田園風光。

  這樣景象,得益於整合資源壯規模、強化管理上水準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西江鎮聯合域內通化江達米業有限公司,通過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嚴格按照綠色、有機稻米的生産標準,實行訂單農業。通過幾年的基地建設,廣大稻農不僅掌握了先進的種植技術,而且轉變了觀念、增強了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意識,訂單農戶由開始的幾百戶增至現在的近2000余戶,訂單面積由2001年的3000畝,發展到現在的10000余畝。

  無獨有偶,利用“現代農業産業園+産業集群+産業強鎮”的組合,柳河縣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規模化經營主體創新發展,增強農業致富帶富能力。積極創建國家級火山岩稻米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優質綠色水稻發展到32萬畝,形成了以大米姐、國信、蛙田等為龍頭的現代稻米産業集群。

  在通化,大規模基地建設節節登高,新型經營主體規模也不斷壯大。

  充分發揮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在農業産前、産中、産後等領域的不同優勢,通化市全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通過土地流轉、土地互換、土地入股等形式,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全市土地流轉面積佔二輪家庭承包土地面積達到45%。

  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各類服務組織開展土地託管、聯耕聯種、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直接面向農戶的農業生産託管,擴大服務規模,促進小農戶與社會大生産力有機銜接。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達到4719個,家庭農場累計達到2022家,有效激發了農業發展內生動力,成為農民致富的“靠山”。

  在希望的田野上,通化人正在用勤勞的雙手播種並收穫豐碩的果實,用奮鬥的汗水澆灌出更美好的明天。以總書記的囑託踐行職責、使命,山城通化有能力、有信心,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增産,作出更大的貢獻。(吉林日報記者 王忠先 李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