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明東村的“詩和遠方”
2020-07-30 10:18:04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明東村的“詩和遠方”

  盛夏時節,龍井市智新鎮明東村。

  細雨朦朧,樹更綠,花更艷,濃郁朝鮮族建築風格的村落民居掩映其中。與第一書記韓寶寧邊走邊聊,談脫貧,説變化,鄉村的氣息此時變得濕濕潤潤的,沁人心脾,令人舒暢。

  穿過色彩繽紛的風車長廊,拜謁愛國詩人尹東柱故居,吟誦石頭上鐫刻的英雄詩篇,重溫那段血與火的紅色記憶。當年,這位革命詩人,以詩為武器奔向遠方,踏上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鬥爭之路。

  “明東村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近年來,我們依託自身資源優勢,著重打造紅色旅遊。”説話間,走進宋夢奎故居,院落裏歡聲笑語。一群穿著朝鮮族傳統服飾的“阿邁”和“阿爸依”正在做打糕、挽著袖子腌制辣白菜。

  除了紅色旅遊,民俗旅遊、農家樂、綠色蔬果採摘也是明東村的致富法寶。“前兩年我們創辦了明東端午文化旅遊節,吸引了很多遊客,明東村名聲也更響亮了。”韓寶寧告訴記者,“現在,村裏一年能接待遊客大約十萬人次。”

  邁入書寫著“中國朝鮮族教育第一村”的木質門樓裏,朝鮮族教育活動家金躍淵的雕像映入眼簾。這裡是明東學校的舊址,如今學校舊址改建為明東村博物館,記錄著山村的美麗嬗變。

  然而,如此環境優美、充滿詩情畫意的小山村,五六年前還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泥土路、泥草房、圍墻破爛、垃圾成堆……

  “過去,村裏沒有任何産業。村民思想保守、能力有限,想要摘掉貧困的帽子太難。”憶往昔,明東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元東感慨頗深。

  明東村的脫胎換骨源自脫貧攻堅。

  “村內有草場,村外有大山,資源豐富。一些村民還有養牛和做米酒的經驗。大家一琢磨,一是靠山吃山,二是從強項入手,先幹起來再説。”劉元東介紹説,2016至2018年,村裏協調爭取資金700多萬元,實施了養牛、米酒、紅峰食品、光伏發電等産業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0多萬元,比2015年翻了五倍。

  讓韓寶寧欣慰的是,明東村2017年就已退出貧困村序列,2019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70人全部脫貧。

  發展産業的同時,修橋、拓路、建圍墻、安路燈、改造危房、種植綠化帶……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的步伐也在提速。

  生活環境一天天變好,生活水準漸漸提高,昔日的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子,村民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寬敞明亮的磚瓦房裏,79歲的南基學笑呵呵地告訴記者,“房子好,有醫保,吃穿不愁,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南基學年輕時因傷失去左手,夫妻倆體弱多病,生活艱難。幾年前,村裏不僅給他們蓋了新房,搬出了居住多年的泥草房,還幫他們找了新營生——擔任村裏衛生員,每個月能收入800元。要強的老兩口通過自力更生,加上低保和分紅,一年收入超萬元,2017年就告別了貧困生活。

  “去年一年我掙了45萬。”玄昌浩話語間滿是喜悅。他在外打工多年,2016年得知村裏關於脫貧攻堅的規劃和政策後,決定返鄉創業。養牛、承包土地,幾年打拼下來,玄昌浩已成為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雨過天晴,空氣格外清新,在明媚的陽光下,站在明東村旅遊接待中心廣場上眺望四週,遠處群山環繞,草木蔥蘢,生機勃勃;眼前朝鮮族民俗風情萬種。昔日的貧困山村如今已蝶變為旅遊勝地,充滿活力。

  “環境美了,産業旺了,生活好了,我想把村裏在外打工的人都找回來,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和家人團圓。”韓寶寧計劃給所有外出務工的鄉親們寫一封“家書”,把村裏對他們的牽掛和這些年村裏發生的喜人變化告訴大家。他説,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村民們一個都不能少。

  “脫貧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一定要讓百姓有穩穩的幸福。”談及未來,韓寶寧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村裏現在又啟動了精品民宿項目,要在3年內建設21棟特色民居,預計10年內可以為村集體增收210萬元。

  記者手記:

  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鄉村。決勝之年,鄉村的脫貧狀況如何?鄉親們生活得怎麼樣?

  近日,記者走進龍井市智新鎮明東村,一探究竟。

  在這個朝鮮族小村落採訪,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有兩種截然不同又相得益彰的顏色,一種是底蘊深厚的“紅”,另一種是充滿生機的“綠”。尹東柱故居、宋夢奎故居、明東學校文化底蘊深厚,讓人們在追憶過去中重溫歷史,汲取力量;農家樂、採摘大棚、時尚咖啡廳一片綠意盎然的新農村景象,又讓人們在生機勃勃中更加憧憬未來。“紅”與“綠”猶如時空交錯般相互轉換,讓人不禁感嘆脫貧攻堅給這個曾經貧困的小山村帶來的變化之大。如今的明東村紅光閃耀,綠意正濃。(吉林日報記者 傅多強 張偉國 馬春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