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技術體系化創新 雙減雙增護土地 吉林省多部門聯合推廣大豆等增産集成技術
2020-08-24 10:39:30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技術體系化創新 雙減雙增護土地 我省多部門聯合推廣大豆等增産集成技術

  日前,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於耕地地力的有害生物防控新途徑與技術”、大豆産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和吉林省大豆産業體系項目,由省農業科學院等多部門共同舉辦的“減肥減藥,保護黑土地——載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大豆食心蟲及玉米、大豆增産技術集成與示範現場會”在農安縣農安鎮前唐村召開。

  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廳、省民革、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及吉林農大等多部門、多單位的工作人員及專家,在前唐村村部就吉林省大豆品種篩選、間作、葉面肥、生物防治等大豆增産綠色技術集成推廣、標準化基地建設及黑土地保護等進行座談和研討。

  吉林省素有“黃金玉米帶”和“大豆之鄉”的美譽。玉米螟和食心蟲是危害玉米和大豆的主要害蟲,對糧食産量及品質危害較大。由省農科院生防微生物研究與利用團隊研發、推廣的該項生物防治技術,利用新型赤眼蜂器載菌量大、受水溫和氣溫影響小的特點,增強防控效果,採用無人機投放,不僅投放均勻且實現每天投放5000畝,避免人工投放效率低錯過最佳防控期的弊端。據了解,該項技術不僅實現了減肥、減藥,同時增加了經濟效益與環境、生態效益。

  據了解,吉林省利用球孢白僵菌和赤眼蜂防治害蟲研究已有60年的歷史,推廣面積近5億畝。載菌赤眼蜂防治技術將球孢白僵菌防治技術與赤眼蜂防治技術優勢創新結合,實現害蟲卵和幼蟲的持續防控,較單一使用赤眼蜂不僅不增加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防效還能提高12%至15%,在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已經廣泛應用於玉米螟、水稻二化螟和大豆食心蟲的防治,累計應用123.3萬畝。(吉林日報記者 孫翠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