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一生的堅守——記革命戰爭老兵、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
2020-09-02 09:02:04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一生的堅守——記革命戰爭老兵、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上)

一生的堅守——記革命戰爭老兵、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

圖為徐振明在陵園進行講解。 吉林日報記者 錢文波 攝

  吉林日報9月2日訊(記者 粘青 趙夢卓):在烽煙四起的年代,他拿起槍桿上陣,曆盡炮火洗禮;

  在和平建設的年代,他放下戰功榮耀,聽從內心召喚,來到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為景仰一生的榜樣——楊靖宇將軍守陵。

  一幹,就是60餘年。風雨無阻,從未停歇。

  這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堅守,是一往無前的初心,是無怨無悔的決定,更是樸實忠誠的執著。

  他,就是革命戰爭老兵、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楊靖宇烈士陵園)首任所長徐振明。

  這位曾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兵,不僅用激情與熱血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卓越貢獻,更是在退伍後的幾十載歲月裏,矢志不渝地守護著中華民族銘記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楊靖宇烈士陵園,竭盡一生點燃信念的火種,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不忘初心 最初信念終堅守

  “我最喜歡這身軍裝!”這位九旬老人,坐著輪椅、穿著軍裝、眼含熱淚,硬是分三四次,把簡短的一句話説了出來。

  徐振明已經不能流暢地表達,他顫抖著撫摸手中的獎章,眼裏閃著光芒。他看向的,正是前方電視櫃上擺放的全家人在靖宇陵園前拍下的全家福。老人的大女婿王福太已經退休,現在專門照顧徐振明的生活,“我爸每天就願意坐在這個位置,前面有照片,電視裏放著軍旅題材的電視劇,雖然他現在不怎麼説話了,但是放著電視、看著照片他就高興。”

  部隊和陵園,是徐振明全部的生活。

  1942年,徐振明光榮入伍。新兵培訓時,教導員多次跟他們講述兩年前犧牲在林海雪原的共産黨員、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楊靖宇將軍的抗日故事。年少的徐振明心中埋下信念的火種——他暗下決心:要像楊靖宇將軍一樣抗擊敵寇,為祖國的獨立解放揮灑青春,完成革命先烈未竟事業。

  從那時起,楊靖宇成為徐振明的“精神偶像”。戰場上,徐振明勇敢作戰、奮勇殺敵,每當遇到危險和困難,他就想起楊靖宇的英雄事跡,激勵自己更加無畏地繼續前行。

  1958年,對徐振明來説是個不同尋常、難以忘懷的年份,這一年,他轉業到了地方。當時,徐振明面臨3個職業選項:一個是招待所所長,一個是福利院院長,還有一個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

  “當時地方很缺幹部,轉業時選擇也多,但我受了一輩子革命教育,十分崇敬楊將軍和東北抗聯,想和將軍離得更近一點,心甘情願為將軍守陵。”徐振明曾經説過,即使時光倒流,他也不會改變決定。“全國那麼多人崇敬楊靖宇將軍,只有我有機會為他守陵。我不僅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犧牲的戰友們為楊將軍守陵。我守在這裡,感覺自己還跟戰友們在一起……”

  沒有絲毫猶豫,徐振明選擇了為抗日英雄楊靖宇守陵。最初的信念,悄無聲息地融進時光烙印中,融入生命脈動裏,變為恒久的追求。

  恪盡職守 滿眼蒼翠煥新顏

  長白山南麓,渾江東岸,蒼松翠柏間,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陵園巍然矗立山岡。

  1958年,徐振明來到陵園。為了讓長眠於此的英烈安息,他踏查山前山後,規劃設計綠化方案,帶著陵園職工一起揮鍬掄鎬、栽植松柏、種花種草。

  夏日繁花盛開,冬季滿眼蒼翠,徐振明最初的願望早已實現。如今的陵園,樹木蔥鬱,莊重肅穆。一棵棵高大松柏,像一個個挺立的哨兵,守衛著這片英雄長眠的土地。

  “你問父親種了多少棵樹,這可真數不清了,但是肯定得有上萬棵。”説起種樹,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一點也不陌生。“小時候,我跟在父親身後,他扛著鍬,我跟著跑,就在山上不停地種樹。那可真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種啊。他漫山遍野地種樹,對每一棵樹都有著深厚感情。”看著一棵棵樹苗長成參天大樹,徐振明很是欣慰。當年掩護將軍行蹤、一次次化險為夷的,不正是那莽莽林海嘛,如今則是陪伴將軍安心長眠的溫馨歸處。

  從荒山禿崗到滿嶺翠綠,這裡的每一棵樹木,都見證著徐振明的執著與堅守。

  徐振明愛陵、護陵是出了名的。遇到颳風下雨,即使深更半夜他也會到陵園巡查,看看屋瓦有無漏雨,看看樹木是否折損。

  徐振明更容不得別人對楊將軍和陵園有一絲不敬。有一次,一位參觀者略帶不屑地説:“這個陵園有什麼可守的?”徐振明一聽就急了:“要是沒有這些英雄,你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人聽後,紅著臉不停地道歉。

  “我和徐老認識50多年了,這麼多年從來沒聽他説過一句抱怨的話,誰有啥事需要他幫忙,他也一定不推託。陵園有啥事他肯定第一個衝在前面。他心裏只有陵園,只有付出。”85歲的張文臣是通化市民政局退休幹部,説起徐振明,他用8個字來形容——“事有所求,務有所幫”。這是徐振明平凡生活的點滴,更是平凡背後的偉大。

  根植陵園 守護精神高地

  靖宇陵園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這裡是遊客來通化必看的景點,也是通化人教育後代必去的地方。

  幾十年來,這裡來過國家領導人,來過外國友人,來過楊靖宇將軍的戰友和親人,來過拜謁將軍的群眾。徐振明不光是陵園的負責人,還是抗戰歷史的講解員,他親歷抗日戰爭,身上有敵人留下的多處傷疤。他的講解,讓參觀者銘記日軍侵華的屈辱歷史,在人們心中刻下英烈抗擊倭寇的不屈精神。

  為了使這一塊肅穆之地承載更多英雄的記憶,徐振明想盡一切辦法,蒐集歷史資料和實物。一有空閒時間,他就坐上牛車,或者徒步深入深山密林,尋找當年楊靖宇的珍貴遺物,踏訪抗聯舊址,收集抗戰故事。

  “我父親那些年坐牛車、坐爬犁,翻山越嶺,去了很多地方,採訪當地老百姓,收集楊靖宇將軍的抗戰故事,尋找當年的抗戰遺物。記得有一次,他找到幾把當年打仗時用的手槍,帶回來時別提多高興了。”在徐永軍的記憶中,父親不是在陵園忙著,就是在忙著為陵園做事情的路上。

  “那時候,家裏根本看不到他的人影。起初,我不理解,也跟他生悶氣。但是看著他種樹、掃地、修房子,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兒,還幹勁十足,他説這就是他的使命、他的任務,要為將軍守好陵。慢慢地,我也被他這股子韌勁一點點感染,逐漸理解他了。”説起“不著家”的老伴,徐振明妻子龔鳳蘭的話語中,以往的埋怨已經化作幾分自豪。

  “我們有4個孩子,最大的和最小的差7歲,那時可真是顧上大的顧不上小的。他天天在外邊忙陵園的事兒,家裏的事兒都是我擔著。”龔鳳蘭回憶起當年自己“支撐一個家”的日子。“有一次,家裏4個孩子全都出疹子了,他在陵園忙離不開,我就在鄰居的幫助下,送兩個病得重一點的孩子去住院,留兩個病得輕一點的孩子在家,來回跑照顧孩子。我得把家裏操持好,不能拖了他的後腿。”

  因為有個“不拖後腿”的妻子,徐振明在工作中可以“大展拳腳”。他把全部精力都奉獻給陵園,守護著將軍的英靈,也守護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

  “楊靖宇將軍身上體現的民族精神,鼓舞了成千上萬中華兒女在抗日戰場與敵人拼殺。能為抗日英雄守陵,我感到無上光榮。”5年前,記者有幸在楊靖宇烈士陵園採訪徐振明老人時,他還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我必須做的事情,毫不猶豫!”

  年輕時,徐振明為革命奉獻青春;暮年時,依舊在他珍視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奉獻與堅守,已成為他的一種習慣,永不倦怠,永不褪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