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你擺擺擺 我挑挑挑 這才是秋菜上市的正確姿勢
2020-10-15 14:29:17來源:長春晚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你擺擺擺 我挑挑挑 這才是秋菜上市的正確姿勢

000000000000                 你擺擺擺 我挑挑挑 這才是秋菜上市的正確姿勢

000000000000                 你擺擺擺 我挑挑挑 這才是秋菜上市的正確姿勢

000000000000                 你擺擺擺 我挑挑挑 這才是秋菜上市的正確姿勢

秋菜我擺

000000000000                 你擺擺擺 我挑挑挑 這才是秋菜上市的正確姿勢

我壘

000000000000                 你擺擺擺 我挑挑挑 這才是秋菜上市的正確姿勢

我摞

000000000000                 你擺擺擺 我挑挑挑 這才是秋菜上市的正確姿勢

我挑

000000000000                 你擺擺擺 我挑挑挑 這才是秋菜上市的正確姿勢

我運

  9月25日,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2020年秋菜收貯供應工作的通知,根據秋菜長勢、氣象條件以及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等綜合因素,2020年長春市秋菜登市時間為10月1日—25日, 集中登市期限為25天。

  從10月1日開始,一輛輛裝滿秋菜的小貨車停滿了長春176處秋菜銷售點,在全市的次要街路、背街小巷、居民小區、早市等多地都能看見秋菜的身影。近日,長春晚報記者走訪了寬城區凱旋路附近的秋菜銷售點以及周邊小區,看看今年的秋菜咋樣,市民們都怎麼看。

  最便捷:移動支付成主流

  “土豆26元錢一袋,別往裏走了,裏面都35元一袋!”“地瓜,又甜又面的地瓜,有現煮好的,嘗一嘗再買。”“我家粉條貨真價實,我年年賣,買點,不好給退!”“買白菜免費用小推車,也可以給搬到車前面。”10日早8時20分,寬城區凱旋街道永盛路上秋菜銷售點菜農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除了傳統的秋菜,小品種有雪裏蕻、芥菜、苤藍、胡蘿蔔,還有新鮮的黃瓜、柿子、面瓜、山楂等。菜農們用喇叭的,站在路中間介紹自家産品的,各顯其能。

  而整個市場上,幾乎每個菜農攤位附近都挂著收款碼。“微信收款12元。”“支付寶收款8元整。”時不時能聽見移動支付收款的聲音。市民魏女士介紹,她現在幾乎除了隨禮都不用現金了,“原來是出門帶著錢包手機和鑰匙,現在智慧化了,我家是指紋鎖,出門就需要帶著手機。”魏女士説,她買菜去也發現,各個攤位都能手機支付。

  “現在大家都習慣用手機支付,我們賣菜也與時俱進了,去年我沒有弄收款碼,錯過了好多生意,有些市民出門現在都不拿現金,今年我讓我家孩子給我新申請的收款碼,現在收錢方便多了。”菜農馮先生介紹,移動支付節省了他們找錢的時間,也節約了辨別人民幣真偽的時間,還有到賬提醒,確實更加便捷了。

  最受歡迎:牡丹江土豆前的人明顯更多

  不少市民也聚集在大蔥、白菜等蔬菜攤挑選蔬菜。“土豆多少錢一斤?”“這雪裏蕻可真新鮮,快買點。”長春晚報記者在市場溜達一圈,看到今年秋菜價格與去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漲幅,白菜每斤0.4元到0.45元,大蔥基本18元到20元一捆,芥菜每斤0.9元左右,雪裏蕻1元。同樣的秋菜,産地不同,價格又有所不同,牡丹江土豆前面的人明顯比農安土豆前面的人多。

  記者看到,幾乎每個攤位都有三五成群的市民前來問價,成交率也比較好。秋菜摞起來,一堆堆,帶英的胡蘿蔔,鮮嫩的雪裏蕻都很喜人。在市場最裏面售賣大蔥的位置,有很多人正在買蔥,剛剛8時30分,他們家的大蔥沒有多少了,空地裏是市民挑選剩下的蔥葉。

  “今年我家的銷量和去年相比也差不多,地瓜今年價格貴了些,但每年都是後期還會漲價,市民後期購買的也會比較多,通常是快要閉市那幾天,會有一波購買高峰。”商戶張女士是榆樹市的,她今年主要賣地瓜,説秋菜市場從早到晚都有人,一天不間斷,也時時有市民過來溜達。“早晚高峰,人能多一點。”

  一位公主嶺市的菜農告訴記者,今年大蔥的價格比較高,進價也高,但銷量還是比較好,買秋菜的以老年人為主。

  家住在金質融城的市民周紅,推著小推車來買菜,説起菜價,她説今年菜價普遍比去年貴。“我買了四捆蔥,花了80元,今年的大蔥20元一捆,去年也就12元13元一捆。”周紅説,除了大蔥,白菜往年是每斤0.3元到0.35元,市場上現在最便宜的也得是0.4元一斤。“不知道等到後期菜價能不能低一點。”周紅介紹,她想趕著現在秋菜旺季,多挑選挑選,她認為貴還是有貴的道理,今年冬天菜價也不能太便宜。

  最常見:小區各處都有白菜和大蔥的身影

  在寬城區職師小區,小區空地上隨處可見秋菜,其中白菜和大蔥居多,尤其是大蔥,在長椅上,窗戶前,各種地方都隨處可見。“你大蔥多少錢一捆買的……20塊錢1捆,那好像有點貴,看我買的這比你便宜。”“小區門口又來了一輛賣土豆的車,咱看看去呀,多買點行,前幾天我買的土豆都吃下去一部分了。”……記者踏查發現,該小區的老人比較多,很少見到年輕人,在路上經常可以看見邊走邊聊天的老人。

  在小區中間的一個小廣場上,兩位市民正研究買菜呢。今年68歲的張女士身體比較硬朗,小廣場邊上的大蔥就是她剛剛晾曬的。“我都買了幾十年秋菜了,原來冬天沒啥吃,我們就靠著吃白菜、蘿蔔、土豆,要是有點小黃瓜鹹菜,那上桌大家都搶著吃。”張女士説,那時候她買秋菜,地瓜和胡蘿蔔比較貴,她都不咋敢多買,現在生活好了,什麼都買點,也不吃得那麼單調。“今年我就打算少買點白菜,酸菜家裏人不是太愛吃了,買點胡蘿蔔,打算腌鹹菜,我還買了一些雪裏蕻。”張女士説,現在選擇比較多,孩子們回家願意吃地瓜,她還多買了點地瓜。家住寬城區輕型宿舍7棟的周先生今年57歲,説起買了哪些秋菜,他掰著手指頭算,有雪裏蕻、蘿蔔和苤藍,還有辣椒、白菜和土豆。“我還想再買點毛蔥,再添點白菜,我前兩天去買白菜,就買到不幾棵,後來白菜沒有了,我也就拎著東西回來了。”周先生説,別看他買了這麼多樣,其實加起來還沒花到100塊錢。周先生的鄰居也表示現在大家老三樣都買得少了,菜市場什麼都有賣的。“我也挑選了一些小品種秋菜,沒有囤多少,大蔥都是和鄰居合著買的一捆。”

  不買一派

  生鮮超市比較多 有一部分人不會選擇囤秋菜

  在寬城區凱旋花園小區,53歲的市民李紅梅剛剛從市場回來,但是手裏面並沒有拿很多菜。“我家孩子都在外地上學,現在家裏人口少,買太多菜也吃不了,雖然現在秋菜上市了,但是我還是沒有買,去年我就買了兩棵大白菜,最後還爛了一棵。”李紅梅説,她今年也不準備在家腌酸菜了。她今年想清楚了,不如吃啥買啥,樓下就有生鮮超市,既新鮮又健康。

  家住在友誼花園的陳女士今年26歲,她一直都沒有買秋菜的習慣。“我是在這個小區買的二手房,重新裝修完,屋子裏根本沒有多大空間囤菜,我沒有去過秋菜售賣點,平時也一直是現吃現賣,我認為大白菜秋天外面賣三四毛錢一斤,超市裏賣五六毛,除去時間成本,晾曬成本,算算根本就沒差啥,超市買的相對乾淨,吃多少買多少還不會浪費。”(長春晚報記者 孔令輝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