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企合力共創“開門紅”——通化醫藥高新區工業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側記
通化天實制藥有限公司參芎葡萄糖注射液生産線一角。朱傳剛攝
新年伊始,疫情突至。通化醫藥高新區堅持疫情防控和項目建設、企業復工復産“兩手抓、兩手硬、兩手贏”。1月至2月統計數據顯示,高新區工業經濟不降反增,實現了50%以上增幅,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取得了逆勢上揚的“開門紅”。
成績背後,凸顯了高新區復工復産措施的保障。受原材料無法及時供應、成品不能及時送達、員工返崗率不高等因素影響,導致通化鳳形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客戶丟失、訂單無法按時完成,給企業造成較大的影響。高新區協助企業解決了産業鏈斷鏈、物資運輸和人員返崗問題後,企業通過三班倒的生産方式,加緊趕制訂單,及時彌補損失,並且通過簽訂新合同、恢復原合同、挽回丟失客戶,加大合同訂單,實現了企業效益的轉負為正。2021年前兩個月,企業累計實現産值1343萬元,較2020年同期翻了一番。
打贏經濟穩增長這場硬仗,高新區提前謀劃、多措並舉、分類施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為復工復産做好保障,高新區各部門積極深入企業,摸清企業情況,建立部門與企業的溝通聯絡機制,並組建高新區企業復工復産指導群,引導企業及早實現復工復産。
與上級部門銜接,梳理匯總58條近期省、市制定的扶持政策,主動向企業宣傳,並依照企業所處産業鏈環節、生産産品的類型、生産方式的特點等有針對性地向企業進行一一解讀,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能第一時間傳達到企業。
成立工業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專班,形成由管委會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行管部門抓細節、有關部門協同辦理、企業落實總責的包保工作局面,通過“一企一專班”服務制度,全面解決了企業在疫情防控、産業鏈保障、物資運輸、員工返崗等方面遇到的問題。
“開局即決戰,起步即衝刺”。目前,全區28戶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實現復工復産,返崗職工3600余人,返崗人數達94%以上。
醫藥是高新區的主導産業,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抗疫情穩增長,要政企合力、擔當職責、迅速落實,以效益提升助力經濟發展。
履行社會責任,主動加班加點,提高防疫物資産量,助力全市生産生活秩序迅速恢復。天實制藥通過倒班連續生産的方式加大生産力度,使企業産能得到充分釋放。1月至2月累計實現産值超過3000萬元。
康元生物生産的消毒液、洗手液等産品,疫情期間銷量攀升。為了保證産品供應充足,企業採取封閉式管理,形成封閉生産空間,實現連續生産。同時,企業拓寬業務範疇,豐富生産品種,計劃全年實現1000萬元果蔬片生産目標。1月至2月累計實現産值2942萬元,較2020年同期實現翻倍增長。
高新區不等不靠,積極拓展行銷渠道,抗擊疫情衝擊,匯聚起了工業經濟穩步向前的強大推動力。
東方紅西洋參藥業(通化)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內400余家中大型醫藥連鎖公司及商業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覆蓋22個省份,共10萬餘家門店;與河南、陜西、青島等12家電視臺簽開展電視銷售活動;與微讚平臺等手機客戶端聯合開展直播賣貨等方式,大幅度提升企業的銷售額。1月至2月,企業累計實現産值1.08億元。
無獨有偶,通化建新科技有限公司組織不離廠員工成立生産突擊小隊,並鼓勵全國各地的零部件供應企業、代加工廠加大生産力度,確保正在實施的印尼、山東、江蘇等海內外9億元訂單按期完成,化解了疫情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同時以高額獎金鼓勵行銷人員在山東、廣東、寧夏、江蘇、福建以及海外拓展項目。企業1月至2月累計實現超過産值7000多萬元,較2020年同期實現翻倍增長。
回望來路,高新區工業經濟較強的抗衝擊能力,得益於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項目為王”的理念牢牢樹立,把項目建設視為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通過對外宣傳、對外推介自身産業優勢、政策優勢、環境優勢,突出醫藥健康科創園招商高地作用,千方百計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帶動作用強、填補産業短板的項目,全面提升招商引資的品質、規模和效益。
2021年,高新區計劃實施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35項,總投資184.1億元。結合“十大行動、百項工程”和“三抓”“三早”百日會戰,高新區嚴格落實“四類包保”項目推進機制,列出年度項目計劃清單,實施動態調整、滾動實施,定期調度、梯次推進。
同時,隨著總投資10億元的金田大數據産業園、總投資10億元的東方紅中藥産業園、總投資6億元的冷鏈物流基地系列食品深加工等一大批項目全面啟動,高品質發展的高新區未來可期。
搶時機、抓生産、重管理,“春華秋實”正是高新區政企合力、攜手奮進,危機中謀發展的鮮活寫照。未來,高新區將咬定發展目標,繼續為企業提供最優惠的政策和最優質的服務,持續發揮醫藥及健康資源、政策、人才、資金、區位、知識産權、企業、産品等要素集聚的優勢,以企業發展為主線,加快完善企業發展生態體系,全力打造全國醫藥健康産業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和高品質發展的先行區。(吉林日報記者 裴虹薦 通訊員 朱傳剛 司清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