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省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50.6% 全國第三
2022-01-25 18:04:41來源:人民網責編:尹紅燕

  原標題:【2022年地方兩會觀察】吉林省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50.6% 全國第三

  編者按:過去的一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吉林振興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族人民共祝黨的百年華誕,與全國一道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新征程。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嚴峻形勢,面對諸多前所未有、前所未遇的困難挑戰,全省上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緊扣“兩確保一率先”目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攻堅克難、奮力前行,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堅實穩健、成效顯著,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1月24日,吉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長春開幕,吉林省省長韓俊代表省政府作工作報告,據悉,2021年吉林省新登記市場主體63.6萬戶,增長50.6%,增速居全國第3位。其中新登記企業12.9萬戶,增長25.2%;外埠企業新登記3.8萬戶,增長78.9%。市場主體總量突破300萬戶,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居全國第8位。吉林省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如何位列全國三甲?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國資國企改革

  吉林出臺12戶省屬企業綜合改革方案。啟動國有企業“三年扭虧脫困”專項行動,52戶企業完成年度扭虧或減虧目標。出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促進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具體舉措,為實體經濟降本減負1000億元左右。新登記市場主體63.6萬戶,增長50.6%,增速居全國第3位,總量突破300萬戶,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124戶,居全國第8位。新登記企業12.9萬戶,增長25.2%,其中新登記外埠來吉投資企業3.8萬戶,增長78.9%。

  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出臺金融惠企政策

  吉林省用好用足各項再貸款再貼現和降準政策,引導金融活水直達實體經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達1858.73億元,增長8.17%,為可比口徑下歷年最高。全省證券交易額增長39.55%,居全國第5位。舉辦金融助振興市(州)專場活動,簽約項目52個、金額141億元。“吉企銀通”融通資金達到270億元。啟動企業上市“吉翔”計劃,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首發募集資金創歷史新高。積極推進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推動高風險金融機構儘快出清,開展不良貸款清收,全力打擊非法集資活動。

  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域內協同

  長春臨空經濟示範區揭牌,長春空港藥品進口口岸、琿春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批復設立梅河新區。新晉陞6個省級開發區,批設和龍互貿區。新增3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加快外貿新業態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38.1%。進出口總額增長17.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6.7%。吉林充分發揮長春都市圈龍頭牽引和輻射帶動作用,組織長春市與各市(州)、長白山開發區、梅河口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推動長春市5個國家級開發區與各地形成19組對接合作關係,互派幹部挂職交流,聯合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謀劃合作項目210個,總投資達3738億元。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深化“五個合作”,深度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區域,推動吉浙對口合作走深走實。赴北京、浙江、廣東、上海、江蘇、天津等地開展經貿交流活動,簽約142個項目。舉辦第十三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第二屆東北亞地方合作圓桌會議、第六屆全球吉商大會、中德汽車大會、世界中醫藥大會第六屆夏季峰會、跨國公司吉林行、首屆臺企吉林行、上市公司與投資機構吉林行等重大活動,簽約117個項目。開展央企助力吉林振興發展系列活動,簽約49個項目,合同引資額2321.31億元。全省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31.3%。

吉林省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50.6% 全國第三_fororder_1643083078_副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