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幕的北京冬奧會,讓冰雪運動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有一項尚未成為冬奧會項目的冰雪運動,有著不一樣的冰上體驗,有刺激,有挑戰,有野趣,勾起越來越多的人躍躍欲試。
2022年1月23日,週日,晴,最低溫度零下20度,吉林省吉林市樺甸市森林慢谷冰釣小鎮。
冬日吉林,天寒地凍,湖面冰封。不願“貓冬”的人們來到室外,來到冰上,享受冬天和冰雪的樂趣。
冰面厚實澄澈,踏上冰面,如同踩著厚實的玻璃。冰面上各色帳篷點綴,純凈的冰湖色彩鮮艷亮麗。
冰面上供愛好者垂釣的帳篷
鑽個冰眼,架上帳篷,生起暖爐,挂好小燈。帳篷外寒風呼嘯,帳篷內溫暖明亮。
完成這些“規定動作”,帳篷內的冰釣愛好者身子也暖了起來。搓搓手,拿出精巧的冰釣桿,選好魚餌,加上浮漂,支起小板凳,垂下冰釣桿,靜觀浮漂候“佳音”。
在厚實的冰面上鑿出釣魚洞口
“能釣上魚嗎?”
等了半個小時,或許也不見動靜,這麼冷的天,如此厚的冰,真的會有魚上鉤嗎?
等待魚兒上鉤
“湖面凍上了魚也餓著呢,看到有吃的會過來的。”冰釣老手輕聲輕氣地回答,盯著洞口,緩緩地調整下桿位置。“天冷魚懶,你得把魚食送人家嘴裏。”
上鉤的魚兒
“選址要選在安靜的地方,魚兒怕動靜。”不一會兒,收桿,一條小魚咬餌上鉤,在空中搖擺,濺出冰水。
冰釣歷史可追溯至百年之前,由於冬季漫長而寒冷,冰釣成為東北漁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冬季室外溫度可達零下20度,站在冰面,體感溫度還要再冷一些。寒風凜冽,皚皚白雪,江河冰封,人們鑿冰開洞,垂釣捕魚。
冰釣愛好者用冰鑽鑿出冰窟窿
如今,從果腹手段到休閒方式,冰釣也有變與不變。
不變的是傳承下來的冰釣“規矩”。為保證安全,儘管3,4釐米的冰面就可以站人,但在冰的厚度達到8~10釐米時,才能鑿冰垂釣;在湖泊或水庫施釣時,由於下方是活水,時常有水流過,鑿冰眼時,要選擇“一”字形,孔洞排成一排,儘管水流衝擊,但誘餌依舊能夠流向孔洞;冰釣用餌以蜂蛹和蘸過香油或香精的蚯蚓為主,“春葷夏素秋自然,冰釣葷餌魚最饞”。
變的是冰釣條件。如今,走進冰釣區域,可容納數十人的專用釣魚帳篷及棚房設施、供暖設備、戶外桌椅、熱水等專業設備一應俱全。帳篷外是冰天雪地,帳篷內卻可以穿著襯衫享受垂釣之樂。
帳篷內的冰釣設備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樺甸市冬季旅遊項目日均客流量達1000人以上,最高單日客流量超4000人。除了滑冰滑雪,吉林省長春市、查幹湖、白山市、吉林市等多地探索拓展賞霧凇、冰釣、雪上摩托等多種項目,逐漸形成“西冰東雪”旅遊格局,為冰雪愛好者創造更好體驗,為區域經濟發展尋到新的增長極,白雪換白銀的故事正在白山松水間上演。(文 劉以晴 鄭智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