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長春新區:實施“六區推進” 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闖新路開新篇
2022-02-28 10:13:13來源:吉林日報責編:馮薇薇

長春新區:實施“六區推進” 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闖新路開新篇_fororder_1

2月26日,長春新區2022年工作會議召開。長春市委常委、副市長、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陳宇龍參加會議並講話,長春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華景斌作新區工作報告。

長春新區:實施“六區推進” 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闖新路開新篇_fororder_2

長春北湖國家濕地公園。(資料圖片)

長春新區:實施“六區推進” 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闖新路開新篇_fororder_3

航天信息産業園。(資料圖片)

長春新區:實施“六區推進” 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闖新路開新篇_fororder_4

長春新區海容廣場。(資料圖片)

長春新區:實施“六區推進” 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闖新路開新篇_fororder_5

長春奧林匹克公園夜景。(資料圖片)

長春新區:實施“六區推進” 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闖新路開新篇_fororder_6

長春新區國際港務區。(資料圖片)

  寫在前面

  在歷史的長河中,五年,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而在長春新區的發展歷程中,短短五年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凡業績。

  五年來,長春新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省市堅強領導下,廣大幹部群眾團結一心、艱苦努力,不斷解放思想、創新舉措、擔當作為、務實拼搏,推動新區高品質發展邁出了堅實有力的步伐。

  五年來,長春新區昂首闊步,開拓進取,提振精神,搶抓機遇,全區經濟社會呈現出多業並舉、創新驅動、質效齊升、投資多點開花、消費較快增長、營商環境新突破的“六大亮點”。

  五年來,長春新區GDP年均增長7.6%,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788億元,規上工業産值年均增長9.5%,高技術製造業産值年均增長19.7%,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年均增長20.4%,“四上”企業數量達到610戶、增長一倍,各類市場主體達到10.4萬戶、增長近4倍,連續五年保持長春市績效考核開發區板塊第一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國家級新區排名持續上升。

  剛剛過去的2021年,長春新區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堅定走集約化內涵式高品質發展道路,認真落實省委“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兩確保一率先”目標要求,千方百計穩增長促升級,實體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持續完善協同創新體系,內生發展動能實現新提升;逐步完善開放平臺功能,對外開放合作邁出新步伐;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建設實現新突破;全力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共建共享水準取得新進步;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建引領作用得到新加強。

  踔厲奮發闖新路,篤行不怠開新篇。

  當前,吉林振興發展進入了“上升期”和“快車道”,“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任重道遠。長春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科學描繪了長春未來五年振興發展率先突破的宏偉藍圖,確立了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和“三強市、三中心”戰略目標、“六城聯動”戰術路徑、“十大工程”戰役舉措,為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也為長春新區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遵循和指引。

  立足新階段,如何在省市振興發展中,踐行新理念,展現新作為?長春新區在2022年工作會議上作出了響亮回答——

  未來五年,長春新區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貫徹落實省委“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以及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三強市、三中心”“六城聯動”“十大工程”等重大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高水準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大力促進項目集聚、産業集群、土地集約,以“六區推進”為發展路徑,全力實施“六大提升計劃”、開展“六項改革”、落實“十個攻堅行動”,努力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目標指引希望,實幹成就未來。長春新區將勇於擔起引領省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時代責任,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力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長春新區,一個嶄新的未來,可期可盼。

  時間無跡,奮鬥有痕。

  長春新區交出的這份高品質的時代“考卷”,彰顯了責任與擔當。

  五年來,長春新區GDP年均增長7.6%,規上工業産值年均增長9.5%,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788億元,連續五年保持長春市績效考核開發區板塊第一名……一系列數據,蘊含著行穩致遠的新思路,也見證了長春新區探索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勢頭。

  面對發展浪潮來襲,長春新區選擇搶抓機遇、加速崛起,既埋頭趕路,又抬頭看路,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高品質發展煥發蓬勃生機。

  肯定成績 迎接挑戰 增強高品質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未來,長春新區自成立以來,在省市堅強領導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新興産業蓬勃發展、城市面貌日益改善、創新動能持續增強、開放平臺初步構建、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社會事業齊頭並進,在推動省市振興發展中較好地發揮了當尖兵、做表率的作用。

  ——實現多業並舉。在做優做強汽車及零部件産業的同時,積極培育生物醫藥、光電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産業,新興産業産值快速增長、佔比逐年提升,初步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實現創新驅動。搭建了一批富有特色、全國知名的孵化載體,培育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擦亮人才試驗區品牌,引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區域創新創業創造的氛圍日益濃厚。

  ——實現質效齊升。按照集約、集聚、高效的原則,紮實有序推進開發建設,引進建設了一批優質産業項目,一批高成長企業實現技改擴能,一批高科技企業進入上市爆發期,高新技術企業利潤率、增長率不斷提高,區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

  ——實現投資多點開花。各類産業園區競相發展,重大功能性平臺加快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重要交通節點基本打開,教育、衛生、文體等公共服務加快跟進,一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粗具規模。

  ——實現消費較快增長。在加快發展工業經濟的同時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金融、信息、物流、電商、法務等新興業態加快集聚,居然·世界裏、北湖吾悅廣場、歐亞匯集等一批高端商業綜合體投入運營,夜經濟、網紅帶貨直播、微信商城等新型消費業態蓬勃興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實現營商環境新突破。圍繞打造“東北最優、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堅持先行先試、敢為人先、創新突破,推出一批首創性獨創性改革,探索了一批在全省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創新推出一批企業服務特色品牌,營商環境連續四年獲得全省標兵稱號,在全國新區營商環境測評中獲得東北第一。

  提高站位 找準定位 明晰高品質發展的思路目標和實施路徑

  未來五年,作為國家級新區,長春新區本著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主動承擔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使命,在省市戰略部署中找準坐標方位,自覺置身於全國新區陣營中去謀劃比較、推動發展,全力向國家級新區第一方陣邁進。

  總的發展思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落實省委“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以及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三強市、三中心”“六城聯動”“十大工程”等重大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高水準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大力促進項目集聚、産業集群、土地集約,以“六區推進”為發展路徑,全力實施“六大提升計劃”、落實“十個攻堅行動”,加快推進綜合性改革創新,不斷開創新區高品質發展新局面,為推動省市振興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總的奮鬥目標:到“十四五”末期,地區生産總值、規上工業産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高新技術企業數等主要經濟指標在“十三五”時期基礎上再翻一番,建成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00家,R&D投入佔GDP比重達3.5%,引育各類人才5萬人以上,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達60%,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東北三個新區中領先,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國家級新區第一方陣,力爭經過五年努力,把長春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開放、集約高效、充滿活力、宜居宜業、全面繁榮的現代化新區。

  總的發展路徑是實施“六區推進”:

  ——建設“科創之區”。新區作為建設長春科技創新城的重要載體和核心支撐,要把建設科創之區作為首要任務,認真落實吉林創新型省份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新區科教資源密集、高端人才集聚的優勢,加快建設長春北湖科學城,積極構建“藥谷”“光谷”“新材料基地”“現代服務業高地”等創新平臺,打造環吉大、環北湖兩個科創生態圈,積極謀劃建設國家級長春人才創新港,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把新區建設成為人才充分涌動、創新創業活力迸發的科創之區。

  ——建設“裝備之區”。積極融入長春國際汽車城、雙碳示範城建設,以“智慧、綠色”為方向,大力發展智慧網聯、汽車電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業態,引進培育節能環保裝備、智慧控制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業,用先進技術改造和重點發展通用裝備、專業設備、電器裝備、儀器儀錶、電子及通信設備等,打造以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和節能汽車、智慧裝備製造為重點的裝備之區。

  ——建設“智慧之區”。聚焦“優政、興業、便民”,持續完善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體系,加快數字城市建設,探索城市全場景智慧應用,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準;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提升基層數字化治理水準;深化“一門式、一張網、一站式、一次辦”服務,真正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加快長春智慧法務區建設,打造專業化、智慧化的法律服務高地;加快集聚金融、文化、創意、設計、數字等高端服務業,帶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設施化、科技化水準,把有限的農業做精做優做高做強。

  ——建設“宜居之區”。積極融入長春新興消費城,圍繞打造既樂業又安居的理想之區,加快推動産城融合發展,全力加快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高新區進一步提升城市內涵和品質,針對高端人士打造高品質居住區;北湖開發區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實現與主城區一體化發展;臨空經濟示範區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佈局的同時,適度發展商業和房地産,加快積聚人氣、增添發展活力。

  ——建設“文旅之區”。圍繞文化創意城建設目標,積極爭取全市高位統籌規劃,充分整合新區現有資源,打造面向東北亞的高端文旅之城。高新區大力發展動漫遊戲、文化創意等新興旅遊業態;北湖開發區將東北亞文化旅遊産業園、北湖公園、奧體公園等資源有效整合,統一提升、包裝運營,打造長春文化旅遊新地標;臨空經濟示範區依託區位交通和自然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國際知名主題樂園和娛樂中心,打造新興國際文旅高地。

  ——建設“自貿之區”。抓住吉林申報自貿區契機,加快完善北湖片區和臨空片區的自貿功能。北湖片區進一步完善國際陸港功能,推進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加快打造成為千萬噸級的貨運集散中心和輻射東北亞區域的鐵路貨運樞紐;臨空片區進一步完善進口藥品口岸功能,積極推進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報工作,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建設成為投資貿易便利、服務貿易自由、監管模式靈活高效的面向東北亞的自由貿易內陸港。通過兩個片區發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高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和水準。

  加強黨建 歷練隊伍 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事業成敗,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長春新區將始終堅持抓好黨建,把奮鬥放在首位,融入新區精神,號召全體幹部職工自覺踐行“奮鬥、創新、誠信、超越”的新區精神,以奮鬥成就未來,奏響“奮鬥有我、就在新區”的最強音。

  突出政治建設,保持發展定力。始終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牢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永葆政治本色。強化理論學習,不斷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向深入。增強政治覺悟,對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實。堅定理想信念,在學習實踐中不斷鞏固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展現更大作為。

  深入解放思想,增強改革魄力。圍繞事關新區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持續解放思想,以敢闖敢試、敢想敢為的氣概,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拓寬發展視野,主動對標對表發達新區,搶抓機遇,爭取有利政策,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增強大局觀念,全區上下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做到全面貫徹、合力落實、統籌聯動、大局為重。敢於創新突破,敢於先行先試,真正走出一條發展新路。

  提升能力素養,增強幹事本領。圍繞新區發展階段性需要,統籌提升各級幹部能力水準,以本領提升促進工作進步。深化幹部培訓,圍繞前沿科學、新興産業、商事規則等專業領域開展專題培訓。強化挂職鍛鍊,選派優秀幹部到發達地區挂職鍛鍊,到國家和省市上級部門跟班學習;探索幹部在新區和各開發區之間交流挂職,在部門間輪崗學習。

  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擔當作為。作風建設關係人心向背、體現新區形象、影響事業發展,必須始終把“嚴新細實”工作作風貫穿各項工作全過程。突出“嚴”字,堅持嚴格紀律、嚴格標準、嚴格程式,確保工作不走樣、不走形、不出偏差。突出“新”字,主動求新、求變,敢於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實踐,推動工作幹出新成效、開創新局面。突出“細”字,實施“五化工作法”,確保新區各項部署落實落細落到位。突出“實”字,堅持求真務實、腳踏實地、苦幹實幹。

  強化廉潔自律,確保風清氣正。對廉政建設要存在敬畏之心,把廉潔自律作為立身之本、為官之基、從政之要。持續抓好廉政教育,以身邊人、身邊事為案例進行教育警示,讓各級黨員幹部存戒懼、守底線。不斷加強制度約束,制定完善管權、管事、管人的相關制度。加大監督執紀力度,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加大反腐攻勢,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不斷開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新局面。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長春新區將深刻把握髮展的階段性新特徵新要求,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幹勁十足,奮勇爭先,再攀新高,全面實現高品質發展。

  回首過去五年 在砥礪奮進中盡顯新時代新區的無限魅力

  五載春秋,五載輝煌。五年來,長春新區不斷解放思想、創新舉措、擔當作為、務實拼搏,推動新區高品質發展邁出了堅實有力的步伐。

  綜合經濟實力在壯大總量、提升品質中持續增強。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提質,GDP年均增長7.6%,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788億元,規上工業産值年均增長9.5%,高技術製造業産值年均增長19.7%,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年均增長20.4%;資質內建築業産值增長3.4倍;“四上”企業數量達到610戶,增長一倍;各類市場主體達到10.4萬戶,增長近4倍。連續五年保持全市績效考核開發區板塊第一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國家級新區排名持續上升。

  多元産業體系在鍛造長板、補齊短板中持續形成。産業結構持續優化,二、三産業比重為72.6:27.4;二産中汽車零部件産業佔比由65.6%下降為51.7%,生物醫藥産業佔比由11.2%上升到26.5%,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各類特色産業園區發展到45個,在生物醫藥、光電信息、航空航天等領域集聚了一批龍頭骨幹企業。

  協同創新機制在創新驅動、內涵提升中持續優化。國家“雙創”示範基地連續兩年獲國務院通報表揚,長吉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加快建設,東北第一個知識産權法庭、省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落戶新區。集聚了海爾海創匯、中關村創新中心、擺渡創新工場等一批高水準孵化機構,累計培育科技型企業近2000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40戶,是2016年的6.5倍。

  營商環境水準在改革創新、先行先試中持續提升。以高新區為試點的“管委會+公司+園區”改革,入選了中國改革2020年度50個典型案例;“證照分離”“標準地+承諾制”等改革舉措走在省市前列;高管微信群、“企業家座談會+沙龍”等特色服務品牌收到良好成效,連續4年被評為全省營商環境標兵單位,在2020年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列國家級新區第11位、東北第1位。

  聯動開放格局在“一主六雙”、深化合作中持續拓展。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全面推進,高標準建成國際陸港,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中俄、中白、中日等國際合作園區紮實推進,吉浙、津長等跨區域合作園區相繼落位,與通化、延邊、遼源、梅河口等地醫藥産業合作項目加快落實。開通了全省首個企業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

  宜居城市功能在産城融合、共建共享中持續完善。累計投入近300億元進行城市建設,高標準推進“三路七橋”、伊通河北北段、北湖濕地等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改善工程,持續實施“幸福新區行動計劃”,脫貧攻堅任務高品質完成,高新區宜居宜業品質大幅提升,北湖開發區配套設施日臻完善,臨空經濟示範區承載能力逐步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回眸2021 在逐夢前行中交出精彩答卷

  全年GDP增長6.5%,規上工業産值增長6.3%,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6%,財政收入增長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5%……2021年,長春新區堅持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科學精準施策,推動經濟發展逆勢而進,新區在省市振興發展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千方百計穩增長促升級,實體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深入實施“五化”工作法,最大限度穩住經濟基本盤。組建16個穩增長專班,持續推動穩産保供、入庫入統、市場主體培育,全年新入庫企業123戶,新增各類市場主體5.6萬戶,增長102%。高標準開展各類招商活動230余次,引進優質項目121個,産業項目供地居全市開發區首位;加快建設258個重點項目,高新瑞宙疫苗生産基地、長春智慧光谷産業園等支撐性大項目全面啟動建設,金賽、百克等技改擴能項目主體基本完工,海容廣場B座、居然·世界裏等功能性項目投入使用;全年爭取專項債項目28個,在全省開發區中審核通過率最高、數量最多、到位資金規模最大。生物醫藥産業加速發展,産值增長45%,達到223億元,分別佔省市的30%和80%;長春新區位列“2020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産業競爭力排行榜”第10位。光電信息産業持續壯大,“吉林一號”在軌衛星總數達31顆。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電子商務集聚相關企業152家,線上交易額突破100億元;服務外包企業佔全市50%以上,産業多點發力態勢加快形成。

  持續完善協同創新體系,內生發展動能實現新提升。長春北湖科學城全面啟動建設,高標準打造“環吉大雙創生態圈”“環北湖科創生態圈”,海容薈雙創小鎮集聚效應凸顯,中科院科技産業創新平臺累計轉化落位50多項科技成果,吉林省科技創新研究院成功落位。全區各類孵化載體發展到54個,高新技術企業新增60戶;“專精特新”企業新增80余戶,總數達179戶;高新股份入選“2021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新組建2支天使基金,産業引導基金髮展到7支,總規模達到19.8億元;中邦環境、英利汽車、百克生物成功上市,上市企業達12家。人才引育成效明顯。深入實施“長白慧谷”英才計劃、“慧谷引鳳”行動計劃,與吉林大學等10多所院校共建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建成長春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及1500余套租賃型人才公寓,新引育各類人才超萬人。

  逐步提升開放平臺功能,對外開放合作邁出新步伐。長春臨空經濟示範區正式揭牌,空港口岸獲批為國家藥品進口口岸;中歐班列實現貨運量2136標箱,貨值3.65億元。中白科技園先後入駐20家企業,中日智慧製造産業園累計入駐日企26戶,中國冰島産業園加快打造基因工程、新型疫苗等五大發展平臺。積極與松原、四平、通化、延邊、梅河口等地對接合作,選派幹部協助延吉組建國資平臺,延邊金賽黃體酮等21個合作項目加快推進。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建設實現新突破。推出35項首創性獨創性改革,全力以赴抓改革、強政策、優服務。“拿地即開工”、先證簡(減)圖等改革舉措走在全國前列,政府採購全流程電子化改革被列為全省試點。調整完善“9+3”政策體系,創新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年兌現資金7.7億元。成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全省首家信用服務體驗區投入使用,創新推出企業問題“我來辦”“新企通”等服務品牌,高管微信群模式在全市複製推廣。

  著力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共建共享水準取得新進步。“三路七橋”部分貫通,矽谷大街延長線、城南大路建成通車,臨空示範區“七橫三縱”路網體系基本形成。環衛市場化改革順利完成,智慧新區建設穩步推進。高標準落實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伊通河北北段綜合治理全面收尾,40條街路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全部完成。“幸福新區行動計劃”58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啟源、正德、崇文、興港等學校投入使用,“國企辦園”模式被列為全市試點,奧體公園實現常態化運營。安全生産形勢總體穩定,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

  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建引領作用得到新加強。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辦好惠民實事1000余件。紮實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出臺改進作風“十二條”措施,進一步完善“容錯免責”,全區幹事創業氛圍日益濃厚。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年”活動,打造了全省首家社區創客社,在全市率先成立非公黨校;高品質完成鄉(街)、村(社區)“兩委”換屆。持續整治“四風”頑疾,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鞏固。

  奮鬥2022 在創新爭先中奏響高品質發展的最美樂章

  謀定而後動,則無往不勝。

  新的一年,新的起點,新的作為。2022年,長春新區將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大力推進招商機制改革,大力推進平臺公司改革,積極探索績效機制改革,穩步推進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企業服務機制改革,深化選人用人機制改革,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注入動力、激發活力。開展“十個攻堅行動”,夯實舉措,狠抓落實,確保各項任務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力爭實現地區生産總值、規上工業産值增長8%以上,固定資産投資、限上社零額增長1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力爭突破“三個九”,即地區生産總值達到900億元以上、規上工業産值達到900億元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00戶以上。

  開展經濟穩增長攻堅行動。聚焦“兩確保一率先”目標,抓好運行調度,推進入庫入統,做好企業服務,盡最大努力挖存量、擴增量、控減量、防變數,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開展項目快提速攻堅行動。全年開復工項目270個以上,産業項目佔比要達到70%以上;對141個春季集中開工項目,深入實施“五張清單+一項一檔”等精細化管理模式,確保形成規模性開復工,為全年項目建設奠定良好開局。

  開展招商增後勁攻堅行動。圍繞構建主導産業鏈條、培育産業生態,推動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化發展、光電信息産業規模化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高端化發展,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態,完善“産業招商地圖”,深化招商機制改革,提高專業化、精準化招商水準,力爭新引進産業項目100個以上,促進主導産業集聚。

  開展創新強動能攻堅行動。高標準推動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和長春科技創新城建設,全面啟動“1211工程”,即“一城兩谷一基地一高地”,加快建設長春北湖科學城、“長春藥谷”“長春光谷”“新材料基地”“現代服務業高地”。全力推進長春智慧法務區建設,加快引進落位法律功能單位、法律服務業機構、智慧法務創新企業。

  開展開放大提升攻堅行動。不斷完善對外基礎設施和開放功能,全力推動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高標準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全面深化對外經貿合作,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開展國資促改革攻堅行動。深化國企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突出主責主業,加快兼併重組,盤活企業存量資産,推動國企優質資産實現證券化,不斷提升自身造血能力。進一步完善“1+N”監管體系,增強國資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管好管住管活國有資産。

  開展穩定防風險攻堅行動。堅持防風險、除隱患、保安全協同發力,積極化解債務風險,營造安全穩定社會氛圍,全力維護和諧穩定環境。

  開展服務創一流攻堅行動。大力推進首創性、獨創性改革,持續完善政策體系,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爭取進入國家級新區營商環境第一方陣。深入實施“142N”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證照分離”“跨省通辦”等政務服務改革。依託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推出企業家“諸葛團”、高峰論壇等更多服務舉措,設立“辦不成事”問題反映窗口。深入實施“首違不罰”,對各類市場主體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開展“誠信新區深化年”建設,加快探索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模式。

  開展城市優品質攻堅行動。圍繞打造宜居宜業幸福新區目標,統籌推進公園城市、基礎設施、功能配套、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實施一批道路交通、城市更新、要素保障、園林綠化、智慧管理等工程。高新區著眼內涵提升,深入推進“騰籠換業”,盤活低效土地資源,提升功能品質;北湖區提升服務配套,涵養土地資源,盤活存量房地産,建設公園城市;臨空經濟示範區按照總體規劃明確的功能定位,加快培育以臨空經濟為引領的主導産業。重點打通斷頭路,暢通區域微循環,進一步提升對外互連互通水準。啟動實施北部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永春河黑臭水體治理、一間堡地下水污染治理等工程。全力推動城市管理體系化建設,加大環衛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確保城市建設管理高效推進。

  開展民生增福祉攻堅行動。堅持保基本、解難題、兜底線一體推進,深入實施“幸福新區行動計劃”,辦好民生實事。強化就業服務保障。開發優質就業崗位,紮實推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完善社會化職業技能培訓機制,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推進均衡普惠發展。啟動慧仁、明達、慧谷、尚德等新建擴建學校建設,確保北湖實驗、英才等學校如期投入使用,繼續深化學前教育資源創新供給改革,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準。進一步完善新區人民醫院和公共衛生服務大廈功能,爭取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位。加快健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體系,做好助殘、救孤、濟困、優撫等工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拓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紮實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長吉接合片區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放眼未來五年 在賡續奮鬥中譜寫新區全新的鴻篇巨制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

  面向未來,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長春新區將不負韶華,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在加快長春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打造“三強市、三中心”、實施“六城聯動”的道路上,乘風破浪,展現更大作為。

  ——未來五年,以“五個始終牢記”凝聚前行力量。

  在新的發展征程,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堅定不移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始終牢記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堅定不移打造創新經濟發展示範區、新一輪東北振興重要引擎、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重要平臺和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始終牢記國家級新區承擔的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堅定不移對標對表“第一方陣”勇毅前行;始終牢記省委全會提出的“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發展“六新産業”、建設“四新設施”等部署要求,堅定不移構建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始終牢記市黨代會關於“三強市、三中心”“六城聯動”“十大工程”等戰略部署,堅定不移扛起在全市振興發展率先突破中“排頭兵、領頭羊、主引擎、新標杆、新高地”的責任擔當。

  ——未來五年,以“六大提升計劃”築牢載體支撐。

  實施創新驅動提升計劃。構建政産學孵金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創新平臺、創新主體、雙創人才、金融要素集聚融合,打造引領新興産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和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複製推廣擺渡創新工場、北湖科技園創新模式,促進孵化載體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力爭今後五年,建成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00家,R&D投入佔GDP比重達3.5%,引育各類人才5萬人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翻一番。

  實施産業體系提升計劃。圍繞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積極打造“1+3”主導産業集群,即以生物醫藥産業重點支撐引領,以光電信息、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3個産業同步發力帶動,加快培育産業生態;圍繞“六新産業”發展方向和“四新設施”建設重點,大力發展總部會展、科技金融、商貿服務等新經濟業態,不斷拓展産業發展新賽道。力爭今後五年,主導産業産值實現翻一番,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達60%以上。

  實施城市功能提升計劃。統籌城鄉空間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持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內涵和品質。力爭今後五年,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投資超過600億元,土地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城市風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精細化管理水準大幅提升,建成綠色生態、宜居宜業、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新區。

  實施改革創新提升計劃。最大限度發揮國家級新區“先行先試”優勢,不斷探索符合發展需要、體現新區特色、具有時代特徵的改革創新舉措,持續向改革創新要動力、激活力、挖潛力、提效率,探索更多可複製推廣的改革創新經驗。加快推進長春智慧法務區建設,力爭經過五年努力,引進高端律所100家以上,集聚智慧法務企業300家以上,建成專業化、智慧化、國際化的法律服務高地。

  實施開放能力提升計劃。圍繞交通一體化、功能國際化、信息現代化,統籌推進“一區、兩港、多園”,即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國際空港、國際陸港、國際産業合作園區建設,不斷提升對外交流合作水準。力爭今後五年,新區進出口總額佔全省比重達到40%;國際空港實現客運吞吐量26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7萬噸;國際陸港貨運能力達到1100萬噸,中歐班列承載量大幅提高,本地貨品進出口占比顯著提升。

  實施社會事業提升計劃。優化公共服務資源佈局,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創建教育強區為目標,引進名師、名校合作,全面提升新區教育品質。以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服務能力為目標,推進衛生信息化和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新區醫療衛生服務水準。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體活動,推動文體事業繁榮發展。力爭今後五年,新增義務教育機構10家,新增醫療衛生機構30家,新增群眾文體活動中心20家,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活動品牌。(撰稿 徐雁秋 柳青 孫紅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