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2021年長春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創歷史最好水準
2022-06-07 13:45:24來源:彩練新聞責編:蔣碩

  6月6日,記者從長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1年,長春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30天,同比增加25天,優良率90.4%,提升7.1個百分點。環境空氣品質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準。

2021年長春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創歷史最好水準

  水環境品質:2021年,消除2個新增劣五類斷面,提質升級4個達標斷面。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達到國省考核要求。

  土壤環境品質:2021年,農用地土壤環境品質狀況良好,全市未發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導致農産品品質超標情況,無疑似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不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聲環境品質:2021年,晝間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54.9dB(A),同比下降0.3dB(A),整體水準等級二級(較好);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69.7dB(A),同比減少0.2dB(A)。

  近年來,長春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凝心聚力、求實創新,協同推動減污降碳和綠色發展,奮力推動水、大氣、土壤環境品質三個“鞏固提升行動”,全力打好藍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濕地“五大保衛戰”,圓滿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任務,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穩步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高。長春朝著“生態強市”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2021年長春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創歷史最好水準

  打好藍天保衛戰,環境空氣品質再創新高。突出抓好秸稈禁燒管控和“五化”綜合利用,運用“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無人機航拍”等智慧化、大數據手段,強化“技防+人防”並用,對秸稈違規露天焚燒實施全過程、全鏈條、全週期閉環管理和智慧化管控。深化燃煤、揚塵、機動車、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專項整治,實施鍋爐錯峰啟爐,強化供熱企業監管,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2021年,長春市空氣品質一級優170天,同比增加26天,提升7.3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1天,同比減少14天。6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值均同比下降,其中細顆粒物(PM2.5)31微克/立方米; “藍天白雲、繁星閃爍”越來越多,全年有近一半的時間,空氣品質指數(AQI)低於50。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列東北副省級城市第2位。

  打好碧水保衛戰,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克服“十四五”新增國考斷面壓力,戰勝冬季枯水期不利影響,集中打好消除劣五類水體攻堅戰。立足流域系統治理,創新強化治水舉措,實施“一張污染地圖”管控,強化“四個清單”治理。全面推行“一斷面、一專班、一方案、一機制”和“一圖、一表、一清單、一台賬”工作模式,深入實施“查、測、溯、治、督、評”綜合整治。加強“駐廠式”幫扶,督導污水處理廠和重點排水企業,執行超低排放標準。加大重點污染源監管力度,壓茬推進問題整改,嚴厲查處違法排污。全力推動地表水環境品質穩步改善、持續提升。

2021年長春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創歷史最好水準

  打好黑土地、青山和濕地保衛戰,生態環境安全穩定。編制實施“三線一單”,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635.67平方公里,管控單元158個。持續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139個問題全部整改銷號。完成6個農村“千噸萬人”水源地和73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調查和風險隱患排查。組織開展全市3871家規模畜禽養殖場全覆蓋排查檢查,完成4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土壤數據信息實現共享,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範,土壤環境品質狀況總體穩定。

  深入開展“清廢行動”,對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醫療廢物、工業垃圾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排查整治,推進工業固廢、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等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加強醫療廢物處置疫情防控,醫療機構、集中處置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收集轉運和處置100%全落實。嚴格落實申報登記、轉移聯單、應急備案等制度,建立環境應急和安全風險三級防控體系,未發生涉廢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加強輻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市核技術利用持證率、廢棄放射源及放射性廢物安全送貯率均保持100%。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