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城區人社局走訪長春中車軌道車輛有限公司,進行人才需求調查
穩就業事關廣大家庭生計,是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關鍵支撐。為此,6月17日,長春市寬城區召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專場招聘會,共有60余家用人單位參會設展,提供就業崗位800余個,到場求職者1100余人,達成就業意向200余人。
同時,寬城區為進一步促進經濟恢復發展,助力企業復工復産、紓困解難,2022年已開發就業崗位7147個,城鎮新增就業5854人,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儘早發力 全面優化就業服務
“對於許多像我們這樣規模的小公司,很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尤其疫情的原因,企業發展很艱難,感謝區人社局,能夠在我們最困難的時期,給我們帶來了最新的人才政策,能夠讓我們吸引更多的人才幫助企業發展。”吉林省雲聚會創業園創業代表丁根説。
為貫徹落實吉林省委、省政府、長春市委、市政府關於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就業決策部署,寬城區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區委副書記、區長為組長,人社、發改、工信等24家部門組成的寬城區穩就業工作專班,並下設10個工作組,印發《寬城區穩就業工作專班組成部門職責分工方案》,確保各項助企惠民穩就業政策措施落實落細。
同時,通過“寬城區就業”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線上平臺積極向轄區企業宣傳“96885吉人在線”服務平臺,在符合防疫規定的情況下,主動走訪企業開展平臺宣傳和操作指導。截至目前,寬城區註冊“96885吉人在線”平臺的企業已達72家,通過認證的招聘崗位共計138個。“在得知我們出現用工缺口後,第一時間通過‘96885吉人在線’服務平臺和‘寬城區就業’微信公眾號為我們進行線上招聘,及時幫助我們解決了用工需求。”吉林省榮發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賀曉越告訴記者。
此外,寬城區採取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手段,提升退役軍人綜合素質;建立“技能培訓—就地實習—簽約用工”一站式服務模式,提升婦聯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創業扶持的服務效能;持續做好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殘疾人首次創業補貼、殘疾人租賃攤床攤位補貼、按比例聯網認證、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補貼等多項工作,助力更多殘疾人“好就業,就好業”。
協同發力 助力企業解困紓難
6月3日,長春寬城“中東將夜2.0plus”等5個主題夜市相繼啟動,為寬城區解決了就業崗位2340人。截至目前,寬城區工業企業應復盡復,返崗復工9600人;文化行業復工復産企業共計54家,復工率84.37%。
同時,寬城區聚焦助企紓困、服務發展,成立人社服務專班、服務企業月專班、“兩員一師”隊伍,以“專班+專員”的形式,前往寬城區各企業一線進行調研,全面摸排企業用工需求並建立臺賬。“通過寬城區人社局人社專班來到雲聚會創業園宣講人才政策,讓園區更加清晰了解到最新的人才政策,結合自身特點,以創業帶就業,吸引人才就業,為寬城區經濟的騰飛添磚加瓦。”吉林省雲聚會創業園總經理王麗昕告訴記者。
2022年,寬城區開展了30余項“服務企業月”活動,服務企業2萬餘戶,受服務人數4萬餘人,並在全區開展“一挖一送一服務”就業工作專項行動和“四上企業”用工服務專項行動,通過挖崗位、送人才、政策服務等系列舉措,幫助企業和求職者解決用工、就業難題。截至目前,寬城區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共走訪轄區內企業71家,收集崗位94個,發放宣傳資料200余份。
精準發力 保住重點群體就業
2022年5月21日,寬城區啟動了“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並舉辦直播帶崗活動,為求職者提供了59個崗位信息,活動在線觀看人數達到2503人。截至目前,寬城區共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4場,參與招聘企業260家,提供崗位2100余個,達成就業意向350余人。
“通過參加幾次線上招聘會讓我了解到,寬城區的每一場招聘會都有各行各業的企業參會,並提供了很多的崗位,我也有信心能夠在寬城區找到心儀的工作。”求職者小王告訴記者。
同時,寬城區通過長春市人才網向長春市43所高校發佈寬城區企業人才需求信息,及時調整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供需配比。截至目前,寬城區共組織企業參加各類招聘會18場,423家企業參加,達成求職意向214人。
此外,寬城區積極開展“春風行動”等專項活動,為37家企業發佈用工信息,提供用工崗位300余個,初步達成就業意向20余人。截至目前,寬城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6人,失業人員再就業902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18人,殘疾人新增就業126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清零。(吉林日報記者 劉霄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