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工業基地煥發澎湃新動能——看我市高品質發展背後工業轉型升級新格局
一汽解放J7智慧生産基地在長春竣工投産。 攝影 張揚
工業作為實體經濟的核心主體,是東北老工業基地長春的立市之本、興市之源、強市之基。十年來,長春踩準時代節拍、邁好關鍵步伐,工業轉型升級呈現一系列喜人新變化:大力實施“13715”行動,努力夯實工業經濟“基本盤”;緊盯“651”産業發展目標,實施“百千萬億”工程,打造“一核雙翼八線多園”空間佈局,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國際汽車城,全力推動汽車集群向世界級集群衝擊;積極搭建“1+6”現代化産業體系,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謀求新突破,新興産業努力構建創新型産業新質態;努力構建“專精特新”企業“3168”梯度培育體系,“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迎來爆髮式增長……2022年7月,全市規上工業增長22.4%;8月,全市規上工業增長41.6%;7月和8月全市規上工業增速居15個副省級城市和全國省會城市首位。8月2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用2分01秒的時間,對長春市推動工業經濟企穩回升經驗做法作專題報道。
一個個變化、一個個數據見證著一個城市向上攀登的決心,也成為長春工業這十年最生動的注腳。
如今,長春市工業呈現“六個顯著提升”即整體實力顯著提升、項目建設顯著提升、重點産業顯著提升、新興動能顯著提升、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綠色發展顯著提升的高品質發展格局。
深謀規劃佈局——目標明晰了
長春“工業強市”號角長鳴,不光實現了産業“量”的增長,更有“質”的飛躍,而這離不開前期的規劃佈局。
圍繞構建“1+6”即1個萬億級、6個千億級現代化産業體系,長春市啟動實施“13715”行動,為建設“工業強市”和“國際汽車城”提供強力支撐。
“1”即全力建設“六城聯動”第一城“國際汽車城”,努力構建世界級行走工業走廊,奮力打造全國先進製造業中心城市。
“3”即全力深化“三部一家”職能定位,把長春市工信局建設成長春市委、市政府制定工業企業、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政策的參謀部,決策落實的推進部和企業家的服務部,讓全市工信系統成為“企業家之家”。
“7”即全力推動工業七大産業提質增效,強化汽車、軌道客車“雙輪”支撐,推動生物醫藥和光電信息兩大重點戰略性新興産業“雙翼”齊飛,全力打造“長春藥谷”和“長春光谷”,推動農産品加工、新材料和能源産業提升規模、強化創新、延長鏈條,推動全市工業實現高速、高效、高品質發展。
“15”,即聚焦“服務企業”這個“主責主業”,全力建設15個服務企業發展平臺,為全市工業企業、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賦能升級。
在圍繞支持一汽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汽車城上,長春市還提出緊盯“651”産業發展目標,實施“百千萬億”工程,打造“一核雙翼八線多園”産業空間佈局,全力推動長春市汽車集群向世界級集群衝擊。
在圍繞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長春市加快構建“專精特新”企業“3168”梯度培育體系——到2025年,全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企業要達到3000戶以上,市級“專精特新”企業要達到1000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要達到600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要達到80戶以上,引領和帶動全市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高速發展、高品質發展。
錨定目標,明晰發展路徑,長春工業奔跑足印堅實!
深研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了
2022年6月28日,計劃總投資358億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開工,將帶動總規模在3000億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落位長春;7月24日,該項目總裝車間成功“上樑”,節節攀升的建設速度不僅讓全球見證了“長春速度”,也即將帶動長春市乃至吉林省汽車産業轉型升級,長春積極推動汽車集群向“萬億級”進發的發展佈局也愈加清晰。
世界汽車産業變革風起雲湧。機遇面前,擁有良好産業基礎的長春積極擁抱變革,努力在做強汽車産業上下功夫,尤其在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上邁出了一大步。如今,除了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新增新能源整車産能20萬輛的一汽紅旗繁榮基地、新增新能源整車産能12萬輛的一汽豐越PHEV工廠、新增新能源整車産能6萬輛的一汽奔騰NAT擴能項目、新增商用車整車産能5萬輛的一汽解放J7智慧生産基地等項目也相繼在長竣工投産。
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零部件鏈條不斷“更新”。2022年2月末,總投資135億元的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電池項目在長正式開工。該項目建成投産後,每年可滿足60萬輛電動汽車配置需求,實現年産值200億元以上。此外,富賽電子産業園、玲瓏輪胎、中法智慧産業園等一批關鍵汽車零部件項目也相繼開工建設、竣工和投産,助推傳統汽車産業向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升級。
回首過去一段時間,長春曾為傳統汽車産業“一業獨大”、經濟抗風險能力較弱所困擾。如今,長春正在積極佈局新賽道,按照傳統汽車“做精做優做減法”、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做大做強做加法”的總體發展思路,通過實施“旗E春城 綠動吉林”行動等舉措,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融合發展樣板,為長春國際汽車城不斷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中國一汽構建了以長春為總部“四國十地”全球化研發佈局,完善了紅旗品牌“兩部六院”研發體系,全新打造C+級電動化智慧網聯汽車平臺,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準,實現紅旗、解放、奔騰三大自主品牌十大關鍵技術突破。
“新能源”風勁吹,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也不斷更新,遍佈長春街頭巷尾的紅旗E-QM5新能源換電計程車、解放新能源公交車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深耕産業體系——持續優化了
合理完善的産業體系,是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十年來,長春市汽車工業這一“擎天柱”的産值在提升,其他支柱産業也在不斷優化,一批新興産業正在崛起,産業鏈條向産業集群升級,撐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脊梁。
重點産業質效升級。一汽集團是我國汽車工業的“長子”,中車長客是我國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金名片”。“十三五”期間,長春市汽車、軌道交通整體生産能力始終位居國內第一方陣。一汽集團連續19年高居中國500強最具價值品牌汽車行業榜首,紅旗品牌銷量4年增長63倍;一汽解放中重卡銷量全球“五連冠”、重卡銷量全球“六連冠”;一汽-大眾産銷連續三年蟬聯國內乘用車行業首位;中車長客是我國最大的鐵路客車和城市軌道車輛的研發、製造和出口基地之一,城市軌道和動車組産品市場佔有率分別位居國內第一位、第二位。
戰略性新興産業顯露崢嶸之勢。如今,以長光衛星、長光辰芯、緯湃電子、金賽藥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高速發展,已成長為長春工業振興發展最強勁的“動力引擎”。“十三五”期間,“吉林一號”建成我國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目前在軌運行衛星達到70顆;金賽藥業生産的重組人生長激素系列産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70%左右,打破了國外同類産品長期以來的市場壟斷地位;百克生物生産的水痘減毒活疫苗是國內首個去除動物源明膠的水痘疫苗……蒸蒸向上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全市工業經濟注入更加充沛的動力。
發展的腳步不停息。2022年,長春市還通過實施雙倍增工程促“雙翼齊飛”。圍繞生物醫藥和光電信息兩大重點戰略性新興産業“雙翼”,依託高新區、經開區和中韓示範區打造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帶,依託經開區、北湖科技開發區打造光電産業發展帶,全力打造“長春藥谷”和“長春光谷”“雙帶雙基地”。三年內實現投資和産值“雙倍增”;同時,推動農産品加工、新材料和能源産業提升規模、強化創新、延長鏈條,實現高速、平穩、健康發展,全力夯實工業經濟“基本盤”。
深培“專精特新”——“小巨人”爆發了
“2011年,我們建成了國內首條醫用聚乳酸規模化生産線,實現原材料規模化生産;2021年,實現單品銷售過億元;目前,企業擁有核心專利近百項;2022年7月,超高性能醫療器械産業化項目正式啟動;企業2022年預計實現銷售目標10至12億元……”在長春聖博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的話語充滿自信。經過15年不懈努力,長春聖博瑪突破了醫用聚乳酸類高分子材料規模化製備技術難題,解決了材料降解性能不可控、力學強度過低、加工過程熱降解嚴重等諸多技術問題,多項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這十年,越來越多像長春聖博瑪一樣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表現不俗。像禹衡光學、光華微電子、合心機械等一批“小巨人”企業在細分領域高歌猛進,其技術水準和産品市場佔有率居國際、國內領先水準,成為“單打冠軍”和“隱形冠軍”。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長春市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85戶,2022年更是凈增加175戶,達到660戶,與2021年相比增長36%。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長近50%,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增長超過200%。大量“專精特新”企業在生物醫藥、光電信息、高端裝備等産業鏈關鍵環節形成獨特優勢,與其他企業相比,表現出的發展韌性更足,將為長春産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2021年,全市“專精特新”企業完成産值同比增長14%。其中,科英鐳射、長光辰英、海譜潤斯、西諾生物等重點企業實現産值翻番,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主體的生物醫藥、光電信息、新材料産業同比分別增長39.7%、19%、16.7%。(長春日報記者 宋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