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總産816.16億斤背後的豐收“密碼”——吉林省糧食生産連續兩年超過800億斤發展紀事
2023-01-05 13:46:48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總産816.16億斤背後的豐收“密碼”——我省糧食生産連續兩年超過800億斤發展紀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核心示範區玉米收割現場。

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核心示範區玉米收割現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梨樹縣持續打造現代農業生産單元建設,以300公頃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為一個單元,全程機械化操作。

四平市梨樹縣持續打造現代農業生産單元建設,以300公頃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為一個單元,全程機械化操作。

  農業是吉林省的最大優勢,是全省振興發展的根基。近年來,吉林省糧食産量連續跨上700億斤、800億斤兩個大臺階,以佔全國2%的國土面積貢獻了5.92%的全國糧食産量,糧食單産、人均佔有量、商品量、調出量連續多年佔全國前列,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壓艙石”。

  據吉林省農業農村廳提供的數據,2022年,全省糧食總産量達到816.16億斤,連續兩年超過800億斤,比2021年增加8.32億斤,凈增量居東北三省第一位。全省糧食單産940.52斤/畝,高出全國平均水準21.58%,在全國糧食主産省份中位列第一。

  藏糧于地 夯實糧食安全之基

  作為全國糧食主産區和糧食凈調出省份,吉林省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産,堅決實施“藏糧于地”戰略,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和黑土地保護力度,為全年糧食大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寒冬時節,行進在四平市梨樹縣鄉間,道路兩旁,收割完玉米被秸稈覆蓋的黑土地一望無際。走進梨樹縣白山鄉達利農業機械農民專業合作社,映入眼簾的是滿院金燦燦的“糧垛子”和檢修維護後排列整齊的大型農機具。

  “同傳統耕作模式相比,玉米秸稈免耕種植技術不僅能解決秸稈問題,還能減少農藥、化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起到蓄水保墑、培肥地力的效果,長出來的玉米葉片寬大、秸稈粗壯。”合作社理事長董雅麗望著壟間腐爛的秸稈,腳踩鬆軟的黑土地感慨道,得益於“梨樹模式”,玉米每公頃産量從1.8萬斤增加到現在2.3萬斤以上,一畝地能增産近20%,一年比一年好呀!

  2022年,梨樹縣持續打造現代農業生産單元建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為實施主體,打破農戶間土地界限,以300公頃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為一個單元,全程機械化操作,整縣推進實施黑土地“梨樹模式”。

  為確保黑土地資源永續利用,吉林省深入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與中科院簽訂框架協議,開展黑土地退化阻控等150個課題研究,建設3個萬畝級、30個千畝級示範基地。在西部示範推廣鹽鹼地治理與高效利用等相關技術20萬畝。強化保障體系建設,成立糧食安全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頒布《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先後制定出臺全省黑土地保護總體規劃、實施意見、考核評價辦法、督察辦法等,構建起較為完備的工作推進體系。

  “在全省46個縣推廣‘梨樹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保護性耕作模式,初步構建了東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質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護路徑,探索形成了秸稈覆蓋還田、深翻還田、碎混還田等十大黑土地保護模式,並在不同區域、因地制宜加大示範推廣力度。”吉林省農業農村廳黑土地保護管理處處長劉彥佐説。

  在保護黑土地的同時,吉林省還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保護區和大中型灌區為重點,圍繞“田、土、水、路、林、電、技、管”8個方面,因地制宜分區施策,在長白山林農區、東部低山丘陵區、中部臺地平原區、西部沖積平原區,打造10個建設規模15萬畝,畝均投資標準達到3500元以上的“綠色生態型”“淺山宜機型”“智慧高産型”“節水高效型” 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引領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提檔升級,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生態友好。

  2022年,全省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3283萬畝,是2012年的14.2倍,穩居全國第一位;新建高標準農田550萬畝,創歷史新高。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400萬畝,佔全省永久基本農田的53%。

  藏糧于技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

  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為促進糧食生産高質高效,2022年,全省圍繞糧食生産目標,持續強化“藏糧于技”,狠抓科技支撐和防災減災,公開發佈了主推技術58項、主導品種120個,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範縣實現産糧大縣全覆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3%,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100%,對糧食增産貢獻率達到45%,努力讓農民用更好的技術種出更好的糧食。

  現在正值種子加工生産旺季,在公主嶺市吉農高新種子加工車間內,三條玉米種子加工線正在加班加點工作,每天加工50萬斤玉米種子,為2023年糧食增産提供了有力品種支撐。

  “這些種子都是由吉林省農科院自主研發的新品種,抗性好、産量高、密植好。”吉林吉農高新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倉儲加工部部長臧宏圖自信滿滿地説,這條加工線是目前東北三省甚至國內最先進的一條線,選出的玉米種子籽粒飽滿,包衣效果達到市場上的最高水準。

  作為制種大省也是用種大省,吉林省高度重視現代種業發展,不斷夯實種業發展基礎,提高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推進種業振興,確保良種供應安全。全省先後創建2個國家級現代種業産業園、2個國家級制種大縣、1個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認定7個省級種子(苗)繁育基地,科研院校和企業在海南建立近6000畝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全力保障育制種工作開展。

  “每年種業企業在省內和省外建立制種面積近40萬畝,生産加工種子近4億斤,有效滿足了全省農業生産用種需求。”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鄭清説,2022年審定通過完成試驗程式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達到269個。

  與此同時,2022年吉林省還在抗災保産量上下功夫,積極應對春季局地階段性乾旱、大風冰雹、低溫寡照、強降雨等災害性天氣影響,吉林省農業農村廳派出“幹部+專家”模式的技術包保指導組、成立15個駐縣排澇指導小分隊,全省派出技術指導人員19.2萬人次,排出田間積水277.86萬畝,噴施速效肥料和植物生長調節劑225.91萬畝,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有效確保了作物安全成熟。

  “為加強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吉林省積極開展重大病蟲害飛防作業5053萬畝次、綠色防控面積4721萬畝,成功實現‘蟲口奪糧’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王永煜説。(吉林日報記者 閆虹瑾 本欄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