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田疇沃野繪新景——長春市九台區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九台區正以敢闖善創、實幹爭先之姿奮戰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
紅光村建起“稻田公園”,扮靚“九台貢米”品牌。
九台區善滿家園以“志智雙扶”多元融創模式助殘勵志,為鄉村振興培養技能人才。
清水村以“農業6.0版”強村富民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東風村以龍頭企業+特色産業,打造綠化彩化花卉基地。
謝屯村冬瓜産業園發展特色種植實現年産值2000余萬元。
前崗子村“花海經濟”鋪就村民致富路。
馬鞍山村以三産融合模式打造“一山一田一谷一館一民宿”。
金秋九月,白山松水間處處洋溢著即將迎來豐收的喜悅。
特色産業讓鄉村經濟“火”起來,農文旅融合讓鄉村遊“熱”起來,打造“千村美麗”讓鄉村環境美起來,各類文化節活動讓鄉村“活”起來……
走進九台,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全景圖,正在生動鋪展。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九台區深入貫徹落實“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全面打響振興突破三年攻堅戰,特別是在鄉村振興主戰場,以“五大振興”為著力點,提出了“統籌推動、典型引領、擴面提質”的部署安排,探索出一條“強村富民、多元融創、三産融合”的振興之路。
抓融合,夯實鄉村振興産業基礎
今年8月,落位在九台區波泥河街道清水村的香葉谷溫泉民宿項目一期項目正在建設,項目以“民企共建聯營”“企業自建”改革創新模式,利用原有村民房屋翻建二層溫泉民宿,鋪設溫泉管線,建設溫泉民宿示範點。
“未來,我們將溫泉資源擴展到整個清水村,並向波泥河街區延伸,利用獨特的溫泉資源把波泥河打造成特色溫泉小鎮。”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全力打造集溫泉養生、休閒度假、文化體驗、生態人居等功能于一體的“溫泉+”度假養生旅遊産業集聚區。
走進龍嘉街道紅光村,恬淡寧靜的稻田公園在眼前鋪陳,4100余畝稻田一覽無遺;俯瞰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稻田畫”,由彩稻構成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字分外醒目;不遠處的“智慧農業”數字平臺與稻田鴨、稻田蟹相映成趣。
紅光村以稻為媒,結合農田建設、鄉村旅遊、休閒採摘,逐步完善耕種體驗、民俗文化、稻米産業、特色餐飲等功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觀光農業新業態。
近年來,九台區在強鏈補鏈上抓融合,發展具有地域特色、市場優勢、發展潛力的産業,夯實鄉村振興的産業基礎。
抓園區築巢引鳳。全力構建以開發區為基礎的“一區六園”産業平臺,大力推進農業招商引資,實現沃滴滴水肥一體化、迪士牛預製菜、以色列現代高端農業等重點項目簽約落位,推動農業産業集群發展。
抓龍頭多態並舉。形成以朱老六食品為代表的大豆加工系列、以東方希望生豬養殖為代表的現代循環産業系列、以天朗集團為代表的現代農機智慧裝備系列等十大産業,全區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47家、農産品加工企業發展到350家。
抓特色品牌帶動。積極借鑒興安盟水稻品牌培樹先進經驗,結合國家“航天農業鄉村振興百縣千村計劃”的實施,打造東北首家航天育種基地,培育壯大“九台貢米”和航天農業品牌,促進糧食提質增産。著力打造清水村香葉谷溫泉民宿“民企共建聯營”、善滿家園“志智雙扶”多元融創、馬鞍山氿遇歡樂谷“主題遊樂園”三産融合等多種模式,以鄉村典型帶動全域振興。
抓突破,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紀家街道的張鳳財是九台區本土成長起來的農村新能人,他帶頭成立鳳財農業機械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6000余戶農戶參與合作經營,解決2000多村民就業問題,培養了一批“農村新能人”。
在九台,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以引才聚才為突破,增強了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近年來,九台區採取多項舉措,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打造強大的鄉村人才隊伍,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讓人才“活水”激蕩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建庫摸底數。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深入挖掘域內118名“土專家”“田秀才”,其中有83人被評為吉林省鄉村振興職稱農民,35人當選村兩委班子成員。
一線煉幹部。選派駐村第一書記24名、工作隊員40名下沉基層服務一線,充實893名35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進入村幹部隊伍和村後備人才隊伍,著力打造一支能夠堪當鄉村振興重任的幹部隊伍。
引智迎“歸雁”。實施返鄉人才創業“歸雁”工程,吸引本土人才回流,探索在283個村每村配備一名“名譽村長”,目前已配備235人,助力帶動村民創收致富。鼓勵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高效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鄉村旅遊業等特色産業,九台區被評為全國“創業創新”示範縣。
本著“缺什麼、補什麼,欠什麼、學什麼”的原則,九台區持續聯繫長春農科所等高校大所,對接專家團隊,先後“請進來”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陳東海教授、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所所長林波教授等相關領域專家,共為九台區2300余名農民群眾開展專題技術培訓,並對重點問題進行現場技術講解和指導。同時,注重發揮鄉土人才引領帶動作用,開闢了鄉土人才的“傳幫帶”培養通道。
抓文旅,增強鄉村振興文化自信
文旅産業賦能鄉村振興,推動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實現農文旅深度融合,是九台區土們嶺街道馬鞍山村的振興路徑。
在這座開滿鮮花的山村,已經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奮力前行多年的“老牌”項目,氿遇田園綜合體不斷煥發新的生機。
今年4月,氿遇投資2.6億元開工建設佔地面積20公頃,集參與性、觀賞性、遊樂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歡樂谷主題遊樂園。目前,項目推進緊鑼密鼓,將在9月末正式開園。園區通過合理利用地形、巧妙空間設計規劃遊客動線,將定期舉辦各類嘉年華主題活動,服務囊括休閒遊樂、運動拓展等各類旅遊人群。
在九台,搭臺擴臺抓文旅的一系列舉措,推動了農文旅深度融合,增強了鄉村振興的文化自信。
九台區注重傳承民俗文化,依託“中國薩滿文化之鄉”“中國滿族剪紙藝術之鄉”“中國鷹獵文化之鄉”的傳統風俗,大力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産,在滿族剪紙、紙葫蘆扎制等傳統非遺項目基礎上,推出更多反映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九台區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編制實施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謀劃116個重點項目,目前已實施16個,其中馬鞍山、清水、紅光等國家、省市鄉村旅遊重點村已成為鄉村旅遊、網紅打卡首選之地,全年接待遊客量突破500萬人次。深度宣傳柳條邊文化,打造以“阡陌鄉野,品讀百年根脈”為設計理念的邊臺生態文化公園,全面展示九台區柳條邊文化和歷史記憶。
同時,拓展文化惠民渠道,通過建好用活農村文化小廣場和文化中心戶“兩大平臺”,辦好辦活全民藝術節和農民運動會“兩大活動”,成功舉辦山野菜美食文化旅遊節、“廟香山杯”滑雪大賽、“花開柳邊重鎮、幸福魅力九台”音樂焰火節等節慶活動,以大美九台、魅力九台的姿態全面展示文化振興新內涵。
抓創建,推進鄉村振興生態和美
現代民宿錯落有致,旅遊打卡點位豐富多彩,翠綠的苗木與多彩的花卉相融,整齊的馬路和彩繪民居相襯……走進九台區各村屯,目之所及是寬敞平坦的村莊道路,青瓦白墻、綠樹繁花。
近年來,九台區通過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于細微之處扮靚“面子”、做實“裏子”,從“環境美”到“內涵美”,繪就了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
樹牢生態理念。九台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堅持區域生態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統籌安排、一體推進,全力創建“兩山”實踐基地。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建設行動,不斷補齊農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短板。
加快生態修復。實施大規模國土空間綠化,完成綠化任務8.26萬畝。建設投資13.9億元的環卡倫湖鄉村振興示範長廊項目,打造環境治理新名片。依法關閉域內34家採石場,全面推動生態修復。
改善生態環境。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以農村公路提升工程為突破口,搶抓國家、省“四好”農村路試點政策,力爭1240公里的三年提升工程兩年完成。堅持以“百村示範、千村美麗”為抓手,積極開展“乾淨人家”建設,力爭到2025年,“千村美麗”村達到157個,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在常態化抓好村莊清潔,統籌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黑臭水體、村容村貌治理一體推進的同時,九台區從農民需求出發,拓展提高“三清一改一建”標準,發揮村民自治能力,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加強村莊綠化美化。
抓聯動,建強鄉村振興組織保障
九台區善滿家園總部,位於長春市九台區波泥河街道辦事處,為中國殘聯智協副主席、全國助殘先進個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胡艷蘋女士于2011年創辦。
自創辦以來,家園以“助殘勵志、多元融創”為目標,通過康復、托養+,企業+助殘等多種融創創新發展模式,先後救助收養了100多名智力障礙人士,培訓殘疾人士5700余人次,為450余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為全國殘疾人助殘勵志、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志智雙扶”可推廣、可複製典型經驗。
這是九台區引領帶領抓聯動,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例證。
近幾年,九台區落實區級領導、機關幹部包保鄉村的工作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壯大集體經濟,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經濟,累計創建省市級示範社48家,培育省市級家庭農場139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萬元;培育技能人才,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業園優質教育資源,依託投資5億元的九台區職教園區,開展專業技能培訓,重點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深化基層治理,拓展提升農村“四長”網格治理體系,推行“強村帶弱村”模式,建立區鄉村三級智慧法務服務體系,實現鄉村治理握指成拳,連片聯治。
希望田野,生機涌動。數不盡的發展創新探索,説不完的鄉村産業故事,唱不夠的幸福歡歌,盪漾在九台大地,勾勒出景美人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聚焦三年振興突破目標,九台區正大力實施“西進聯動”戰略,以創建“美麗鄉村示範縣”為契機,繪就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記者 孟凡明 柳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