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837.3億斤!“黑土糧倉”吉林為穩産保供再創歷史新高
2023-12-14 10:26:00來源:新華社責編:趙瀅溪

837.3億斤!“黑土糧倉”吉林為穩産保供再創歷史新高

10月19日,在吉林省公主嶺市友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將收穫的玉米放入科學儲糧倉。(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新華社記者 薛欽峰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佈各地糧食産量數據。吉林省2023年糧食産量達837.3億斤,比去年增加21.14億斤,創歷史新高,糧食産量由全國第5位上升至第4位,單産居全國糧食主産區第1位。吉林省連續三年穩定在800億斤以上。

  作為我國糧食主産省,位於黑土地的吉林堅決抗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千億斤糧食”産能建設工程,落實防災減災措施,造良田、用好種、推良技、優農機、強主體,當好國家糧食穩産保供“壓艙石”。

837.3億斤!“黑土糧倉”吉林為穩産保供再創歷史新高

9月22日,在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區龍嘉農樂種植家庭農場,農民駕駛農機收割水稻。(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從春旱、夏澇中搶回寶貴收成

  今年春夏兩季,吉林省部分地區遭遇了春旱、夏澇,給農業生産帶來考驗。在吉林中西部糧食主産區,各地打井修渠,抗旱、排澇,農技人員指導農民防災減災,農民、幹部、專家齊心協力,從春旱、夏澇中搶回了寶貴收成。

  進入12月,豐收後的乾安縣讓字鎮遐字村已進入“貓冬”時節。家家戶戶的玉米樓子裏裝滿了金黃的玉米。今年春天,遐字村遭遇較重春旱。為保障春耕後玉米正常出苗,當地幹部早早下手,在春耕前就把村裏的幾十眼灌溉井都改成了機電井,基本覆蓋全村耕地。“有了機電井,村民灌溉更及時,保住了玉米苗。”遐字村黨支部書記翁艷秋説。

  春耕期,為應對局地嚴重春旱,吉林西部各市縣落實抗旱播種1467.64萬畝,新建和修繕農田抗旱灌溉井2.24萬眼,實施澆灌1431.8萬畝次。

  每年夏季的“七上八下”時期是吉林的汛期。今年,松花江部分流域出現洪水。吉林舒蘭、榆樹、扶余等産糧大縣受災較重。澇災發生後,吉林省農業部門第一時間成立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專班,由3名副廳長帶隊組成3個工作組和13個小分隊,分區分片包保受災較重縣市,指導各地落實防災減災措施。

  有著“天下第一糧倉”美譽的榆樹市,當地10個鄉鎮出現農田積水。但如今,當地不少農民仍然迎來豐收。在榆樹市泗河鎮泗河村,種糧大戶許福才的7畝過水稻田迎來了豐收。“每畝産量超過1000斤,沒想到收成這麼好。”他説。

  積水退去後,榆樹市當地農技部門便組織專家進村入戶,發放指導宣傳單,為種糧大戶現場指導補救措施。從施打藥劑到葉面肥,再到作物生長調節劑,徐福才從受災的稻田裏搶回了收成。

  災後恢復生産期間,吉林省組建1311支農機應急服務隊,動用排澇機械12352台套,及時排出田間積水。農業部門共成立服務指導組151個,累計派出技術人員3.26萬人次,全力推動災後恢復生産措施落實。

837.3億斤!“黑土糧倉”吉林為穩産保供再創歷史新高

10月19日,在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長春示範區公主嶺示範基地,無人駕駛農機正在收穫玉米。(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良種配良法 深挖增産潛力

  從推進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到廣泛開展高産競賽,再到推廣農作物主導品種,今年以來,吉林省用好種、推良技,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廣重大增産技術,深入挖掘增産潛力。

  在農安縣小城子鄉光明村,今年浩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的500余畝耐鹽鹼大豆迎來豐收。“經過初步測産,每畝産量超過240公斤,實現了高産。”公司負責人王浩説。

  近年來,吉林省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科研院校、育種企業開展育種攻關,選育出一批耐鹽鹼、高産、密植等水稻、大豆、玉米品種,並通過配套栽培技術不斷實現穩産增産。

  吉林省今年推廣農作物主導品種105個,首次綜合篩選出耐密突破性品種41個、耐鹽鹼品種47個,有3個水稻品種畝産達700公斤以上、4個大豆品種畝産達290公斤以上。

  同時,吉林省在各地産糧大縣開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建設14個玉米、4個大豆整建制單産提升示範縣;“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超600萬畝。廣泛開展高産競賽,中、西部賽區均出現玉米噸糧田典型。

  今年,作為重大增産技術之一的“水肥一體化+密植”技術在吉林西部地區得到廣泛應用,糧食增産穩産效果明顯。吉林農業幹部説,僅此一項技術就可增産10億斤糧食。

  在全國産糧大縣吉林省長嶺縣的流水鎮流水村,今年該村合作社新收穫的玉米已全部烘乾入庫。“比過去每公頃玉米增産七八千斤。”該村黨支部書記于長建説。

  流水村不僅種植了多個高産玉米品種,在農業專家團隊的指導下,採取智慧農機精準播種、水肥一體化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高産栽培配套技術。于長建説,過去流水村是傳統耕作方式,玉米單産不高,如今好品種搭配好技術,穩産又增産。

  今年以來,吉林省還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快建設示範基地和“數字村”,探索擴大農業領域數智化應用場景,提高數字農業應用水準,推動糧食生産賦能增智、節本增效。

837.3億斤!“黑土糧倉”吉林為穩産保供再創歷史新高

4月20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全國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核心示範區,農民駕駛農機進行春耕作業。(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造良田、肥黑土 耕地越來越有勁兒

  在四平市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們正把牛糞堆漚發酵成糞肥。等到來年春天,再把糞肥還田肥沃土壤。這即年,合作社把保護性耕作和糞肥還田相結合,土地越來越有勁兒,玉米産量越來越穩。韓鳳香説,農民越來越重視保護耕地,現在有了好的耕作技術,大家增産增收的信心越來越足。

  作為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的發源地,梨樹縣保護性耕作技術已覆蓋80%以上耕地。保護性耕作已成為吉林大面積推應用的保護黑土地的耕作技術,推廣面積超3300萬畝。

  不僅如此,吉林省還集成推廣農機農藝措施,依託農業經營主體、種糧大戶實施耕地深松800萬畝、秸稈深翻還田+增施有機肥110萬畝,推進黑土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保護黑土地的不只是農民,農業專家們也在為黑土地保護紮根在田間地頭。吉林省與中科院共同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建設了3個萬畝、30個千畝級示範基地,上千名農業專家因地制宜推進黑土地保護模式的研究。

  有了良田才能多打糧。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打造良田的重要項目。在農安縣巴吉壘鎮洼中高村,今年新建的高標準農田裏,排水溝溝底墊上了石塊,溝旁還鋪設生態連鎖板塊。當地村民説,農田排水溝渠旱季可存水灌溉,雨季可防洪排澇,大大提高了農田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今年以來,吉林省良田擴建步伐家快,新建高標準農田492.94萬畝,為歷年最多。目前吉林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204.94萬畝,佔永久基本農田的51.3%。創建示範區15萬畝,開展工程化試點30.5萬畝,全面夯實糧食穩産增産基礎。

  吉林省立足實施“千億斤糧食”産能建設工程,正在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智慧農業“四良一智”五大工程建設,促進提升糧食産能。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德明表示,當好國家糧食穩産保供“壓艙石”,推動吉林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儘快邁上千億斤新臺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