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長春試跑成功
2024-03-22 10:00:56來源:長春日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中車長客造”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達速“奔跑”

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長試跑成功

21日,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位於長春的中車長客試驗線進行運行試驗。(新華社發)

  “就在剛剛,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中車長客試驗線上順利完成了時速160公里的滿載運行試驗,這標誌著氫能源技術在我國軌道交通領域應用取得新突破。”

  這激動人心的一刻,發生在21日上午。隨著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客)自主研製的氫能源市域列車完成全系統、全場景、多層級性能驗證,在場人士無不振奮。

  達速“奔跑”的氫能源市域列車究竟有多厲害?“全球首列”的光環下又映射著怎樣的創新實力?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深度對話中車長客研發團隊。

  精益求精成就“國之重器”

  “氫能源市域列車有多牛?舉個例子,就在今天試驗過程中,這列車以時速160公里運行,每公里實際平均能耗僅為5度電。”概念是節能,但究竟能有多環保?中車長客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新技術研究部副部長王健給出解釋——相較于傳統內燃動力市域車輛,氫能源市域列車全壽命週期可實現5萬噸二氧化碳減排,相當於5萬輛汽車各自行駛5000公里造成的燃料消耗和尾氣排放量,引領市域交通綠色低碳發展新方向。

  “國之重器”,為長春乃至吉林省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添了底氣。

  王健告訴記者,列車各項性能指標均能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源自中車長客人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在完成氫能源市域列車氫動力系統及其關鍵部件耐久、高低溫、振動、電磁相容、防火安全等方面試驗驗證基礎上,中車長客進一步開展了不同速度等級下能耗、續航里程、可靠性、牽引、制動、動力學等整車試驗,並首次驗證了氫能源列車在-25℃至35℃環境溫度下的實際性能。

  同時,中車長客還創新搭建氫能“儲—加—用”一體化試驗平臺,建成氫能源列車多場景試驗線,配備了撬裝式加氫站,實現了車輛試驗過程中的氫氣快速加注,大大提高了試驗效率和便捷性。

  “全球首列”承載多項創新

  回想起2022年12月,中車長客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剛剛下線時的情景,許多人都記憶猶新。“其中最關鍵的還在於它承載了多項創新,展現出中車長客的實力。”一位裝配産線上的親歷者説。

  這一採用四輛編組的創新型列車,內置氫能動力系統,能為車輛運行提供強勁持久的動力源,使列車最高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同時,列車應用混合動力供能方案,採用中車長客自主開發的氫電混動能量管理策略和控制系統,實現了整車控制的深度集成,大幅提高了列車能量利用效率和供能的靈活性與可靠性。

  不僅如此,氫能市域交通還具有清潔環保、運維簡單、建設週期短、固定投資少等優勢,具備高速度、大運量、快速乘降、安全智慧等特點。研發人員告訴記者,列車的這些特點,與市域交通“快速運行、快啟快停、快速乘降、舒適度高”的需求完美契合,使之更適用一站直達零換乘等應用場景,未來可在助力實現都市圈內城軌、市域(郊)互聯互通方面大有作為,帶動氫能源相關産業鏈良性循環和創新發展。

  科技支撐“交通強國”戰略

  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中車長客人始終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征程上奮力拼搏。

  就在2023年12月,在加緊氫能源市域列車運行實驗的同時,中車長客又承擔了一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氫能驅動時速250公里級高速列車關鍵技術》。作為氫能軌道交通領域首個國家級科技項目,該項目要從列車頂層架構、氫能“源—注—儲—供”融合、大功率燃料電池集成、氫電耦合動力系統優化、氫能動車組研製等諸多環節,全面探索氫能高速列車的關鍵技術。

  氫能源市域列車高品質完成試驗試跑,將為氫能動車組的研製提供關鍵支撐,進一步助推我國實現高端交通載運裝備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加速形成交通載運裝備新質生産力,這也令中車長客人倍覺振奮。

  中車長客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下一步,中車長客將不斷深化探索軌道交通車輛氫能技術,強化氫安全監測防護技術能力,與産業鏈上下游協同完善氫能軌道交通車輛應用配套基礎設施,構建氫能軌道交通應用標準規範體系,持續推動氫能軌道交通車輛落地應用,為落實“雙碳”戰略、“交通強國”戰略提供科技支撐、持續貢獻中車長客力量。(記者 畢馨月 通訊員 孫海博 金萬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