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省大力培育新質生産力:一路向“新” 動能澎湃
2024-05-24 11:07:57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一路向“新” 動能澎湃 ——我省大力培育新質生産力綜述

  白山松水,生機勃勃,“新”意盎然。

  新動能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吉林正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加速催生新質生産力涌流。

  深入實施“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大力培育“四大集群”、發展“六新産業”、建設“四新設施”,不斷搶佔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構築新優勢……

  今天的吉林,高品質發展的奮進曲激揚奏響;

  今天的吉林,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走在一條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路上。

  産業煥新 轉型升級謀突破

  如果將全省産業發展看作一片叢林,那麼很容易就能看出新質生産力帶來的巨大改變。

  傳統産業如“老樹開花”,在科技創新、數字賦能催生下不斷萌出新芽;新興産業像雨後春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集聚成勢,生機勃勃。

  中國一汽聚焦新能源汽車,在“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五智”(智聯、智艙、智駕、智算、智慧底盤)關鍵技術上實現一系列開創性突破。

  吉林化纖集團碳纖維産能規模成為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碳纖維性能不斷提升,高精尖産品“上天下海”。預計2025年底,吉林碳纖維全産業鏈産值將突破300億元。

  長光衛星完成“1箭41星”發射和組網任務,將吉林一號組網衛星數量大幅提升,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陸上風光三峽”持續推進,中國中車集團、三一集團、華能、大唐等行業龍頭企業陸續進駐,風力發電主機、葉片、塔筒、機艙罩等實現本地化生産,新能源産業鏈條聚優成勢。

  當前,吉林省聚焦“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和培育“四大集群”、發展“六新産業”、建設“四新設施”,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促進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努力構建具有吉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2023年,吉林省汽車製造業、裝備製造業、信息産業同比分別增長11.4%、12.5%、47.8%。傳統産業不斷升級,多業支撐的新質生産力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未來3年,吉林計劃圍繞汽車、醫藥、裝備、食品、石化、原材料等領域,重點支持300個以上“智轉數改”示範項目,力爭建成1至2家“燈塔工廠”、100個智慧製造示範工廠、300個省級智慧製造數字化車間。

  一路向“新”,奔騰前行。“熱騰騰”的數據背後,是吉林大幅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力求實現新質生産力的加快發展、乘數式躍升、指數級增長。

  科技創新 搶佔關鍵“制高點”

  如何持續壯大新質生産力,是東北振興吉林何以率先實現新突破的“必答題”。

  挑戰面前,唯“新”不破。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方能保證吉林全面振興贏得主動權,破除發展掣肘,一路向前。

  借助最新光電技術,小麥籽傳送至儀器下逐粒過檢,每秒可實時檢測2公斤以上,讓赤霉病菌無所遁形。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的這項成果,為精準農業發展提速增效。

  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長春試跑成功,滿載行駛速度每小時160公里。中車長客自主研製的這款列車,因高科技、高顏值“出圈”。

  薄如紙片,隨意彎折間電流穩暢“涌動”。吉林大學團隊研發的亞納米固態電解質新材料,為破解固態鋰電池難題提供了全新思路。

  近3年,全省累計投入3.58億元,實施核心光電子器件和高端晶片、智慧製造等17個重大科技專項,全力爭取在高端晶片、新材料等領域取得率先突破。

  放眼吉林全省,越來越多“專精特新”企業力爭在核心技術上實現創新引領,同時對接産業鏈,讓科技成果跑出轉化“加速度”,企業發展韌性不斷增強,進而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截至2023年底,吉林省累計註冊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278戶,增幅排名全國第2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90戶,創歷史新高。

  僅在2023年,全省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86戶,累計達892戶,15戶企業入選國家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累計達68戶。2023年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9%和17.7%。

  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重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持續涌現。《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顯示,吉林省創新能力排名提升6位,提升幅度位列全國第一。

  雙鏈融合 為發展增效賦能

  科技創新的目的,是找到産業創新的“金鑰匙”。

  為此,就必須打破科技成果和産業化‘兩張皮’,迅速提升科技成果在實際産出中的供給能力,為高品質發展、可持續振興增效賦能。

  “要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雙輪驅動。”省科技廳廳長李岩説。

  近年來,圍繞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吉林省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産業化連接的快車道,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科技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長春算力中心擁有“超算10P+智算300P”的算力規模,在東北地區處於領先水準。超算10P,就是每秒可進行1億億次的計算。如果用於天氣預報數值預算,預報未來120小時天氣僅需0.5小時。

  全球一張圖一年更新3次、全國一張圖一年更新9次……108顆衛星組成的“吉林一號”星座,在國內首次自主完成業務化應用星地鐳射高速圖像傳輸試驗,信息傳輸從“單車道”拓成“高速路”。

  ……

  創新研發再突破,産業鏈條再拓展。種種場景背後,是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深度協同,是政策、人才、資金等要素向企業集聚。

  數據顯示,吉林創新型經營主體快速增長。2023年,全省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增長達到150.3%,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戶數增長24.87%,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戶數增長15.36%。

  人才是創新成果産出的堅實保障。吉林出臺“人才政策3.0版”,安家補貼發放、子女就學安置、配偶就業安置等措施,加大對人才“引育留用”。2023年,高校畢業生留吉就業創業達13.3萬人,留吉率創歷史新高。全省高端人才連續兩年進大於出,累計超過4萬人次享受到人才政策紅利,“用項目吸引人,用事業留住人”的生態漸成。

  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2.3%。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2.3%,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0.5%和16.2%,凸顯出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帶來的發展優勢。

  持續壯大、百川匯聚的新質生産力,正讓腳下這片老工業基地煥發嶄新活力。推進全面振興的足音鏗鏘,追求率先實現新突破的勢頭昂揚,吉林向“新”而行,一路突破,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奮進!(記者 華泰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