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週年,搶救性挖掘整理功勳顯赫的參戰老兵為建立和保衛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事跡,教育引導社會各界傳承紅色基因、珍惜美好幸福生活,凝聚起推動吉林振興發展率先實現新突破的強大精神力量,7月22日起,國際在線吉林頻道聯合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推出“尋訪老兵足跡·傳承紅色精神”系列報道,通過那些“講不完的故事”,不斷推動紅色基因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炮火硝煙中一往無前、冒著生命危險搶救戰友生命的老兵杜德山的風采。
視頻來源: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戰場上,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槍林彈雨,只為救下更多傷員。即將百歲的老兵杜德山便是這樣一位擔架兵。老兵杜德山1925年出生,吉林蛟河人。回顧往事,最讓這位百歲老兵難忘的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那段崢嶸歲月。
為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1950年,正當壯年的杜德山雖已娶妻生子,還是毅然決然參了軍,為維護國家尊嚴奔赴戰爭一線。“我到部隊後被分到擔架隊,擔架隊由12人組成,班長趙新波,還有一起從蛟河參軍的姚德財、徐廣志等人。”杜德山深知,戰場上難免會有傷亡,只有把傷員救下來及時醫治,才能更好地殲滅敵人。於是他努力學習急救搶救等相關知識,利用最短時間成為一名合格的擔架兵,和戰友們奔赴戰場搶救傷員。
老兵杜德山 供圖 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1951年夏季,杜德山隨部隊坐悶罐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的赴前線。由於敵軍的飛機白天對志願軍入朝公路、鐵路沿線進行輪番轟炸,杜德山和戰友只能白天休息、夜間行軍。
一天夜裏12點左右,我軍被敵機發現,敵機扔下照明彈,緊接著就是俯衝掃射。杜德山和戰友們臥倒在路邊,敵機的炮彈在身邊爆炸,飛濺的土石打在臉上,像火燒一樣疼,掃射過後,有幾位戰友傷亡,“這是我在朝鮮戰場上第一次感受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那場景雖已過去幾十年,可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杜德山説。
隨後,杜德山所在的擔架隊跟隨一線作戰部隊前往金化、鐵原、平康一線阻擊敵軍。在一次長途奔襲中,杜德山和戰友們與敵軍正面相遇,事發突然,全團迅速集中幾挺轉盤機槍和三門迫擊炮對敵人發起攻擊。敵人當時毫無準備,杜德山和戰友們巧妙配合,把敵人打得抱頭鼠竄。
老兵杜德山(中)為官兵們講述自己的戰鬥經歷 供圖 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1952年,保衛開城戰鬥在漫天的大雪中展開。當時條件極其艱苦,杜德山所在班的任務是對作戰部隊傷員進行救治。“即便條件再艱苦也得往前衝,往前衝犧牲了是烈士、向後退就是逃兵。”杜德山説。
關愛老兵社會志願者看望老兵杜德山(左) 供圖 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記得有一次,戰場上漫天大雪,傷亡慘重。運糧車隊多數都被敵軍阻斷了,我們接連好幾天吃的都是樹葉草皮,最後胃裏什麼都不剩。”就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杜德山所在的擔架連一次又一次衝向戰場,救下一個又一個戰友。“有好幾次,我都覺得自己要犧牲了,沒想到真的堅持了下來。”提到這裡,老人哽咽了。
杜德山説:“為國出征是我應盡的責任,真正的功臣是那些犧牲的烈士。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有生之年能有機會去朝鮮的志願軍陵園,祭奠一下那裏的戰友。”
關愛老兵志願者和老兵杜德山(前排中)合影 供圖 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一群孩子前來看望杜德山,看著他們胸前的紅領巾,老兵杜德山感嘆道:“我們當年在戰場上拼命,就是為了讓你們過上幸福生活,希望年輕一代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文 王青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