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鎖水生態“向好密碼”—— 我省水生態環境保護走筆
藍天白雲下,查幹湖湖水廣闊浩渺,水草豐茂、綠意盎然,一條小船悠然穿行其中,盡顯查幹湖自然之美與寧靜祥和。
空中俯瞰,遼河宛如一條蜿蜒絲帶穿梭于城市之間,盡顯城市與自然和諧交融之景。
水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是關係到人民福祉、關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事。近年來,吉林省在治水征程中迎難而上、篤定前行,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各項治水舉措,在水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由2017年的64.9%到2024年的89%,由2018年國考斷面劣五類水質佔比18.8%到如今實現劣五類水體穩定消除,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由27.7%提升至42.7%,碧水保衛戰正捷報頻傳。
這些成果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品質,也為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生態福祉,更為全國寒區水環境治理提供了寶貴的“吉林經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張旗威介紹:“自 2018年起,吉林省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深入貫徹‘保目標、抓問題、強措施、求實效’的十二字工作要求,堅持‘水環境、水生態與水資源’‘城市與農村’‘岸上與水裏’三個統籌,嚴格實行“四個第一時間”水質管控機制,全方位推動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理念領航
構建全流域協同治理大格局
在治水實踐中,吉林省深刻認識到科學規劃和制度保障的重要性,加快修訂松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開創性地將 “三水統籌”、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理念融入其中,為治水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依據和制度遵循。不僅如此,相繼出臺的《吉林省重點流域劣五類水體專項治理和水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精準彌補了劣Ⅴ類水體治理領域的短板;《遼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聯合行動方案》以及《吉林省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綜合規劃(2018—2035年)》的頒布,構建起科學系統的遼河治理體系;而《吉林省“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印發,則進一步明確了方向,著力提升區域水環境承載力,為流域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築牢了生態根基。
“十四五”以來,省生態環境廳積極推動57個水污染治理和保護項目進入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爭取到國家資金12.2億元,為治水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同時,組織上下游、左右岸縣市簽訂區域水污染聯防聯控協議,通過完善橫向資金補償、縱向資金獎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各市縣的積極性,使它們自覺融入“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各地互相補償5133萬元,落實獎勵資金1.81億元,這一系列舉措不僅促進了區域間的協同合作,更推動了水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
精準管控
破解水質提升關鍵難題
精準管控是吉林省治水工作的關鍵一環,也是取得顯著成效的重要法寶。鎖定 “兩河一湖”(東遼河、飲馬河、查幹湖)重點區域,創新推出“四個第一時間”水質管控機制,依據東、中、西地域特性與流域特點,因地制宜地實施“一河一策”“一源一策”“一口一策”,精準發力,從水源到流域,全方位築牢了水質保護的防護網。
“重點頑疾要多關注、常摸底。”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劉中峰説,“我們將水質波動較大、存在反彈風險的45個斷面列入重點管控清單,2024年更是加密監測樣本1080個,研判分析數據4320組,通過嚴密的監測和科學的分析,為精準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污染在水裏,根源在岸上”。吉林省連續6年開展污水直排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緊盯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目標,壓茬式開展復核復查,建立起“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鏈條監管模式,有效遏制了污水直排問題。2024年,完成2.28萬公里河湖岸線排查,現有7190個排口全部完成登記管理,同時,首次會同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對全省全域入河排污口進行了衛星遙感影像採集和解譯,真正做到了排查無死角、無遺漏,大大提高了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在綜合整治排查入河排污口的同時,吉林省持續加大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管網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推動其提標擴能,著力補齊治水短板。“十四五”以來,全省新改建城市污水處理廠24座,管網2000公里以上,76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全部實現一級A排放,82處縣級城市建成區水體完成排查,104條既有城市黑臭水體實現長治久清。
重點攻堅
守護生態與民生福祉
“查幹湖四季皆美,春賞開湖、夏來納涼、秋觀蘆葦、冬看冬捕,沒事就愛來湖邊轉轉。”漫步在查幹湖畔,居民王大爺感慨道:“好環境、好生活,真是幸福啊!”
近年來,吉林省依託西部河湖連通工程,累計投資26.7億元,實施查幹湖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項目24個,以查幹湖為核心,通過河道治理、引水灌溉、生態修復等工程,巧妙調配利用洪水資源和灌溉回歸水,實現了松花江—查幹湖—嫩江水體連通和動態循環,讓曾經的死水變成了活水,為查幹湖的生態修復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吉林省出臺《查幹湖生態治理專項工程實施方案1.0版》,確定以“點源控制、面源截污、內源治理、外水補給、生態修復、強化管理”為治理思路的20項治理保護措施。啟動《查幹湖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評估及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對策研究》,實現專項研究點位全覆蓋監測,進一步提升了治理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同時,開展查幹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對發現的7個重點問題全力推動整改,確保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如今,查幹湖水質連年呈現整體向好態勢,生態保護碩果纍纍,生態旅遊業風生水起,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不斷加身,這塊“金字招牌”在精心呵護下越擦越亮,成為吉林省生態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
“因村施策”
繪就水美鄉村新畫卷
在琿春市英安鎮富民村,冬日裏皚皚白雪覆蓋著屋頂與田野,村頭的小河雖已冰封,但冰層下流淌的卻是清澈的水流。張大爺滿臉笑容地説:“以前冬天污水橫流,河面冰又黑又臭,現在變乾淨了,村裏建了污水處理站,還有專人管,日子舒心,環境也好!”張大爺的話語,道出了村民們對鄉村水環境變化的真切感受。
在富民村建設的污水處理一體化全自動運行廠站,日處理量500立方米,具備自動切換、報警功能,滿足了全村生活污水處理需求。這一污水處理裝置的投入使用,徹底改變了過去生活污水隨意“一倒了之”的局面,實現了污水的有序處理和潔凈排放,讓鄉村的水更清、環境更美。
近年來,吉林省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堅持因村施策,建管並重。2024年,統籌省級污染防治資金3000萬元,爭取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19512萬元支持項目建設,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編制《吉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設施運行管理工作指南》,確立了採用“管網+治理設施”“改旱廁+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處理模式,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和規範。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啟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3年行動,力求在3年內讓全省農村生活污水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截止目前,已新增完成1398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治理(管控)率由27.7%提升至42.7%,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孫平安表示:“我們將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以水生態環境品質進一步鞏固改善為目標,在機制創新上尋求新突破,在監督管理上展現新力度,在項目建設上實現新作為,逐步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目標。”(記者 劉姍姍 通訊員 馬喆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