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長春汽開區: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2025-04-01 17:11:3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巍責編:蔣碩

  從線上的零工平臺,到線下的零工驛站;從家門口的“人才集市”,到企業進商場裏“擺攤”亮崗;從“15分鐘就業服務圈”到全新升級的人力資源市場……長春汽開區正以“零工市場+15分鐘就業服務圈”的創新公式,把靈活就業的“流動活水”精準引向産業需求的“田疇阡陌”,讓“候鳥式”打零工升級為“家門口的幸福生産力”。

  招聘會開進商場裏

  “沒想到出門逛個街,就遇到一場幹貨滿滿的招聘會。”近日,求職者李真來到汽開區車城萬達廣場,發現很多人聚集在這裡,本以為這裡是在搞商品促銷,沒想到是汽開區就業服務局在舉辦2025年春風行動現場招聘會。

  招聘現場人頭攢動,一排排企業招聘“攤位”整齊排列,53家企業相關負責人化身“攤主”求賢納才。僅半天時間,招聘會就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20余份。

  李真對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提供的技術崗位很感興趣,經過溝通,他與企業簽訂了就業意向。“招聘會形式新穎、互動性強,提供的崗位也契合年輕人需求,希望今後這種形式的招聘活動能夠更多些。”李真説。

  除了線下招聘,在“長春汽開就業”抖音平臺的“直播帶崗”欄目中,汽開區就業服務局工作人員和企業相關負責人還化身主播,通過鏡頭向在線求職者詳細介紹企業的基本情況、招聘崗位信息、薪資待遇等關鍵內容,並實時與求職者互動,解答他們的疑問。

  “商場是人流集中地,也是年輕人常去的地方。我們把招聘會開進商場裏,就是巧用商圈‘煙火氣’,為就業服務‘聚人氣’。”汽開區就業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説,他們還將集中開展轄區內高校畢業生、未就業勞動力的就業意願和培訓需求調查,依託“長春汽開就業”等線上平臺加大崗位發佈力度,全力促進招聘求職的精準匹配。

  全力構建“十五分鐘就業服務圈”

  近日,在岱山公園,一場別開生面的“就業大集”火熱開集,轄區內56個企業拿出200余個就業崗位,現場500余位求職者在各個企業攤位前駐足、諮詢。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熱情地給來訪市民遞上就業創業政策以及轄區企業招聘信息宣傳單,面對市民關於勞動保障及就業政策方面的疑問,工作人員一一詳細解答,並幫助有求職需求的市民登記個人信息。

  “我在這兒看到好幾個感興趣的崗位,比自己在網上盲目找方便多了。”一位求職者興奮地説道。企業也紛紛反饋,這次“就業大集”收穫滿滿,招聘到不少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

  這場公園裏的“就業大集”,正是汽開區構建“15分鐘就業服務圈”的縮影。

  如今,汽開區就業服務局正將此類“就業大集”活動在轄區內全面推廣,著力打造一批覆蓋城鄉社區的基層就業服務站點。截至目前,汽開區已經陸續建成“15分鐘就業服務圈”37個,把就業服務陣地延伸到基層“末梢”、群眾身邊,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讓求職者和好崗位“雙向奔赴”

  零工“小市場”,就業“大民生”。位於汽開區旗勝街與飛揚路交會處的日新家園臨街門市A15的零工市場服務大廳裏,場內不僅設置了信息發佈、政策諮詢、等候休息等功能區,還配備了服務專員,提供職業介紹、政策諮詢、技能培訓、權益保障等公共就業服務,零工在這裡還可以享受免費飲水、充電等便民服務。

  登記區前,就業專員正在幫求職者完成個人信息備錄。“零工市場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以前找工作要到處跑,到每個仲介公司去找,現在想找到心儀的工作,只要來到零工市場就能找到。”家住附近的李大叔一邊説一邊用手機截屏,留下招工信息。

  零工市場不僅為像李大叔這樣的求職者提供了便利,也為用工單位解了燃眉之急。現場一家招聘企業的負責人説,因為企業的項目性質,他們需要的工人以短期零工為主,以前招工很難,常常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人而耽誤工期。零工市場幫了大忙,企業只需要發佈需求,很快就能匹配到合適的人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零工市場的最大特點就是靈活,無論是短期工還是長期工,我們這裡都有不少相應的崗位。”汽開區就業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汽開區不斷建立健全汽開區零工市場、規範管理“零工驛站”,還依託正在推進建設的“15分鐘就業服務圈”,在各街道、社區張貼“長春汽開就業”宣傳海報及“零工登記”二維碼,並配備專職就業服務人員,為轄區內靈活就業者和用工單位提供招工候工、信息推介、崗位匹配、政策諮詢、權益保障等公共服務,保障各類就業困難人員享有平等就業的權利,打造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截至目前,今年年初才投入使用的零工市場,已一對一接待服務求職者300余人,讓求職者和好崗位“雙向奔赴”。(文 汽開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