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中華秋沙鴨翔集長白山
2025-06-10 09:55:40來源:中國吉林網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原標題:中華秋沙鴨翔集長白山 人與自然共譜和諧樂章

  記者走進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光瞬間被水面上一道翩然的身影攫住——身披水墨畫般的鱗狀紋路,羽翼劃開碧波,宛如一位身姿矯健的“水中精靈”!這,便是有著“鳥類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中國最古老的野鴨家族成員,在地球生態舞臺上生生不息延續千萬年的“活化石”。

  作為對生態環境極其挑剔的“水質鑒定師”,中華秋沙鴨僅棲息于水質良好的河湖濕地。在長白山腹地,頭道白河與三道白河清澈見底的水域,以及吉林園池保護區的核心地帶——成為這些“稀世舞者”的繁殖場所,也是它們的最佳生存境域。巡護員們在此堅守數十載,守護著千萬年生命火種的傳遞。讓我們跟隨巡護員的腳步,零距離接觸這些神秘而獨特的自然瑰寶。

中華秋沙鴨翔集長白山

  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科長韓銘介紹,中華秋沙鴨每年3月中旬飛抵吉林園池濕地繁衍後代。在4月至5月的繁殖關鍵期,保護站工作人員採取多種人為干預措施守護珍稀物種:在樹榦包裹鐵皮防止松花蛇攀爬,係挂紅繩警示鳥類天敵,搭建20余處倣生巢箱補充天然樹洞不足。通過這些“保姆式”保護,保護區中華秋沙鴨種群從建區初期的不足10隻增長至今年超百隻規模。

  “中華秋沙鴨是水域生態的‘活化石’,對棲息環境要求極為苛刻,其種群數量和分佈狀況是衡量水域生態健康的重要指標。”韓銘介紹,正是得益於保護區持續優化的濕地生態系統,這片濕地才能成為中華秋沙鴨繁殖棲息地。目前,保護區正完善智慧監測系統,利用高清攝像頭實時守護珍稀鴨類繁殖過程,同時開展生態科普活動,邀請公眾共同參與白河生態守護行動。

  在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並非空洞口號。當保護人員攀上高大的樹木安裝鐵皮護套,當智慧監測系統捕捉到雛鴨破殼的珍貴瞬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對物種的守護,更是對整個濕地生態系統的精心呵護。這些“水中精靈”的繁殖率提升,印證著白河流域生態修復的顯著成效。

中華秋沙鴨翔集長白山

  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孫良彬介紹,每年2月中旬,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不打擾它們的生活,工作人員值班時只是悄悄前去查看,遠遠觀察它們的活動區域,背著望遠鏡,沿河邊慢慢行走記錄中華秋沙鴨活動情況。

  從2月份中華秋沙鴨到來開始,一直到跳槽結束,再到秋天11月份左右,是觀察保護的重點時期。春天是繁殖關鍵階段,工作人員會提前開始觀察,詳細記錄從中華秋沙鴨下蛋到孵化,再到小鴨子破殼而出的每一個環節。

  為提高繁殖成功率,保護區不斷創新保護措施。保護區將原先用木板製作的一代人工巢,升級成如今這種用原木制作的倣生巢。二代倣生巢不僅保暖效果更好,而且模擬天然樹洞環境,內部的木屑細小且鬆軟,便於小鴨子攀登進入,為它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適的繁殖環境,吸引越來越多的中華秋沙鴨前來棲息繁衍。

中華秋沙鴨翔集長白山

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控室的監控情況 呂望舒攝

  都説“春江水暖鴨先知”,中華秋沙鴨對水質與生態環境的敏感度,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試紙”。在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工作已進入新階段,守護中華秋沙鴨棲息繁衍的行動全面升級:倣生巢箱的優化升級、遠程監控工程的全域覆蓋、天敵防禦措施的精準布控,不僅為中華秋沙鴨量身打造了生態避難所,更為濕地生態系統構建了全方位保護網絡。保護區將以更堅定的決心與更有力的行動,持續加碼生態保護投入,強化科研監測與巡護力量,讓秋沙鴨種群在安全屏障中穩步增長,為生態中國提供可借鑒的濕地保護範本,用實踐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答卷。(王恩龍 鄭涵予 文/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