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礪前行,十年春華秋實。自2015年以來,延邊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以“打造鄉村振興典範”為目標,緊扣“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現了從貧困落後的朝鮮族聚居村到全國鄉村振興示範村的精彩蝶變。
面貌一新的光東村 供圖 延邊州委宣傳部
黨建領航:從“組織堡壘”到“振興引擎”的進階
多年來,光東村黨支部將黨建“紅色基因”融入邊疆民族村發展血脈。黨員隊伍從2015年的35人壯大至41人,35歲以下青年黨員佔比提升至38%。
光東村在稻田景區、民宿集群設立15個“黨員責任區”,組建了黨員志願服務隊。採取“本地培養+外部回引”模式,吸納致富能手、返鄉人員、高學歷人才等“80後”年輕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幹部隊伍整體結構進一步優化。
光東村投入600萬元新建700平方米集便民服務、教育培訓等於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新村部),不斷增強陣地建設功能。
助推産業振興的稻田地 供圖 延邊州委宣傳部
産業升級:從“一粒米”到“産業鏈”的跨越
光東村依託“平崗綠洲”的天然優勢,整合全村171公頃水田,深耕水稻産業,通過科技賦能和品牌建設打造“嗎西達”“海蘭江禦米”等有機大米品牌,産品遠銷日本、韓國等國際市場,稻米價格從每公斤6元躍升至15元。2018年創新推出“共享稻田”項目,累計推介24000份,銷售額達2400萬元。
光東村整合閒置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建成45戶朝鮮族特色民宿,並新增稻米館、稻田螃蟹樂園、可視化大棚等文旅項目,形成“稻田觀光+民俗體驗+研學教育”的全域旅遊格局。近年來,光東村接待遊客數量持續增長,2024年接待遊客近40萬人次,旅遊收入436萬元。得益於産業多元化發展,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突破百萬元,較2015年增長10.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4萬元,增長3.8倍。
光東村遊客接待中心 供圖 延邊州委宣傳部
生態宜居:從“臟亂差”到“和美鄉村”的蝶變
光東村投入350萬元完成全村旱廁改造,實現家家有室內衛生間和熱水器;投資1600萬元實施污水管網改造,新建2座污水處理站,徹底解決農村環境頑疾。打造“共享庭院”項目,鼓勵村民發展特色種植和庭院經濟,對全村庭院進行整理,打造“一院一景”,實現“方寸之地”增收致富。
同時,光東村完善基礎設施,建成遊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遊客衛生間 、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硬化道路、綠化庭院,描繪出一幅“四季有景、處處皆畫”的美麗鄉村新圖景。
文化賦能:從“文化傳承”到“融合發展”的昇華
光東村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底蘊,組建民俗舞蹈隊,年演出超100場,傳承《紅太陽照邊疆》等經典劇目。
光東村創新“節慶+旅遊”模式,舉辦水稻文化節、插秧節等活動,將傳統民俗與現代旅遊深度融合,讓遊客沉浸式體驗“流頭節”等非遺項目。創建“稻田+”特色品牌,塑造鄉村文化IP形象“米粒公主”,依託文化IP吸引遊客,利用品牌授權、文創開發等方式創造額外收益。建設水稻博物館、可視化大棚、稻田纜車等體驗項目,傳承農耕文化,增強鄉村文化認同。這些體驗項目讓遊客參與插秧、收割等傳統勞作,在互動中感受“粒粒皆辛苦”的農耕精神,促進文化傳承從“靜態展示”向“動態體驗”轉變。
治理創新:從“傳統管理”到“團結氛圍”的轉型
光東村制定為民服務“八項措施”,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切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快融入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核八翼”全域體驗區建設,積極引導和帶領各族群眾參與村域各項事業發展。
光東村開展“黨建+民族團結”工程,連續舉辦十屆“紅太陽照邊疆”主題黨日活動,將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辣白菜製作等非遺融入組織生活。2024年,光東村黨支部書記金憲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讓邊疆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光東村正在打造成鄉村振興示範村和樣板村 供圖 延邊州委宣傳部
未來展望:錨定“全國標杆”再出發
10年來,光東村堅持在探索中揚帆,在創新中奮進,打造成和龍市鄉村振興示範村和樣板村。
十載耕耘碩果纍纍:光東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全面提升。2021年,光東村黨支部被黨中央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全國文明村”稱號越叫越響;集體經濟收益與村民收入持續增長,2019年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化,民族共融氛圍更加濃厚;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榜上有名。
未來,光東村將繼續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奮力譜寫新時代幸福鄉村新篇章。(延邊州委宣傳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