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延吉丹英社區:同譜“和諧曲” 共繪“同心圓”
2025-07-09 14:56:4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薇責編:蔣碩

  “中華兒女同根同源,各族人民兄弟相親相愛……”近日,在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2樓活動室,十幾位社區居民身著鮮艷的服飾,齊唱《中華民族一家親》,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祖國的美好祝願。

  一曲唱罷,居民徐明成動情地説:“我們丹英社區的老街坊老鄰居們經常聚在一起唱唱歌、聊聊天,大家相處得跟一家人似的。”

  漢族、朝鮮族、回族、滿族……總人口約7900人的丹英社區裏,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團結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延吉丹英社區:同譜“和諧曲”,共繪“同心圓”_fororder_圖片1

身著鮮艷服飾的居民齊唱《中華民族一家親》 攝影 陳延龍

  黨建引領,同心共築團結夢

  “我年紀大了,腿腳不利索,你們經常來看我,還幫我解決了不少實際困難,真是太感謝社區的同志了。”丹英社區居民李大爺是一名朝鮮族獨居老人,丹英社區的網格員經常上門與他拉家常、噓寒問暖,記錄下他的生活需求並及時給予幫助。

  “群眾在哪,社區黨組織就出現在哪;群眾需要什麼,社區黨組織就幫什麼。” 丹英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王淑清説,社區建立了走訪慰問制度,每月至少走訪1次轄區內的困難群眾,做到動態服務管理,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為擴大幫扶“合力”,丹英社區堅持黨建引領,整合駐街單位、共建單位、“三新”組織等社會力量,組建了“紅石榴”黨建聯盟,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傾聽居民的意見訴求、了解群眾實際困難,調集各方資源力量有效解決了停車難、房屋漏水、拆除私搭亂建等130余件群眾呼聲高、破解難度大的痛難點問題,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

  互嵌共融,團結之花常盛開

  今年2月11日,丹英社區開展“歡鬧元宵、情聚丹英”主題活動,各族居民歡聚一堂,吃元宵、猜燈謎、踏歌起舞,其樂融融。

  説起此類“家庭聚會”,丹英社區居民如數家珍。每逢“鄰居節”,各族群眾一同品嘗美食、做遊戲;“百家宴”是各族群眾烹飪技藝的擂臺賽,居民紛紛製作拿手菜與各族群眾一同分享;在社區音樂會上,各族群眾與駐街單位工作人員一展歌喉……丹英社區以“節”為媒,團結引領轄區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燦爛綻放。

  丹英社區還組建“紅石榴”理論宣講團,開通“石榴英英”抖音賬號,線上線下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延邊故事。為促進轄區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丹英社區成立全國首個社區層面的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定期組織社區各文藝團體,編排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舞蹈、配樂詩朗誦、快板、小品等文藝節目,引領各族居民聚在一起、融在一起、樂在一起。

  匯聚合力,當好群眾“守護人”

  日前,丹英社區開展了“翰墨飄香送祝福、中華民族一家親”活動,社區工作人員、機關幹部、消防員和部隊官兵一起寫“福”字、包餃子,並將“福”字和餃子送到社區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家中,讓他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關愛。

  為做好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服務保障工作,丹英社區先後對接7支軍警隊伍,共同開展“代理親人”行動。部隊官兵當空巢老人的“兵兒子”“兵女兒”,當留守兒童的“軍爸爸”“軍媽媽”,定期開展走訪慰問、助學幫扶等活動,一段段“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佳話廣為流傳。

  群眾有困難,志願者來幫忙。丹英社區依託北山街道“雷鋒班”“團結進步促進會”等組織,建立“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的“五社聯動”工作機制,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系列志願服務,將環境清潔、養老待遇認證、政策法律諮詢等便民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丹英社區聯合駐街單位和“三新”組織組建“紅石榴暖心服務一條街”,共同搭建特色服務陣地,設立“紅石榴”暖心服務標識,為各族群眾提供創業就業、醫療援助、教育培訓、法律維權等服務,讓各族群眾在丹英社區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王淑清表示,丹英社區將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以“黨建+基層治理+民族團結”為路徑,奮力建設“三共四同”互嵌式幸福社區,團結帶領轄區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繪就民族團結新畫卷。(文  張宏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