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手術花去16萬元,醫保報銷後自付部分是4.5萬元。沒想到,在我出院後,村裏又補償3萬元,真是雪中送炭。”46歲的江陰市顧山鎮赤岸村村民陸懷仁近日領到村裏補助金後激動地説。
陸懷仁所領的“額外”補助金,來自村民互助醫療。2016年底,江陰市少數行政村通過“農民出一點、村集體資助一點、社會贊助一點”的方式籌資成立醫療互助會,借助專業運作平臺,以行政村為單位組織村民開展醫療互助,形成當地農民的“第二醫保”。
長涇鎮和平村是江陰最早成立醫療互助會的行政村,人均籌資100元,隨後,新橋鎮鬱橋村等七八個行政村相繼加入。鬱橋村的人均籌資水準為120元,其中村民每人出資50元。鬱橋村支部書記錢剛説:“除了村集體和社會贊助資金,農戶必須出一點,才能真正體現出村民之間的守望相助。”
2017年9月,江陰通過《關於在全市推進村級醫療互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對村級醫療互助制度進一步規範。截至2017年底,村級醫療互助在江陰基本實現全覆蓋,惠及人群86.2萬人,當年補助資金達9500萬元,補助達10萬人次,幫助當地農民整體醫療保障水準提升近10%。
目前,江陰各村人均籌資標準在100—200元不等,村民、村集體、社會贊助平均比例約為3:4:3。村級醫療互助金全部放在各村村委會賬戶,專戶儲存、專人管理,全部用於村級醫療補助。
各村借助第三方服務公司“福村寶”提供的專業平臺,對1296個病種通過“同病同補、小病小補、大病大補”的方法有效實現公平補助。村民只需通過專業APP上傳出院記錄、住院費用清單、基本醫保結算單三項資料,後臺自動生成補助金額後,即可在村委會直接領取補助。
江陰市副市長虞衛才表示,村級醫療互助制度在進一步提高基層群眾醫療保障水準的同時,還是實現“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有效抓手,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