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新變化”推動人民生活高品質
2018-03-20 08:41:43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生活新變化”推動人民生活高品質——代表委員熱議“持續攻堅克難 走在發展前列”⑥

  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要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群眾最關切最煩心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健全菜市場、停車場等便民服務設施,鼓勵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等民生“小目標”也寫進報告中。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時也強調,“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不斷感受到生活新變化。”“生活新變化”,就是要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寬裕、更便利、更舒適、更安心、更有尊嚴,説到底就是實現高品質的生活,而這正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根本目的。

  把民生“關鍵小事”當作政府“頭等大事”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下一步,我們將把老百姓的‘關鍵小事’當作政府的‘頭等大事’,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國人大代表、常州市市長丁純表示,2018年常州民生工作具體安排有:加快建設一批公共停車場,解決停車難;組織困難群體、孤寡老人免費體驗景區;加大對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群體的救助力度;深入開展“263”專項行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國政協委員、淮安市副市長王紅紅表示,立足新時代淮安發展新坐標,將站穩群眾立場、追尋群眾需求,梳理現實之困,謀劃破題之道。提高區域發展均衡度,統籌協調推動優質資源向城市新建片區、局部熱點片區、農村偏遠地區和特定困難人群補充;提高基本服務保障度,完善“政府主責、多方合作”的供給模式,強化財政資金引導和托底作用,保持社會事業投入力度不減、建設速度不降,並著力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興辦社會事業。供給上還要注重提高基層群眾的滿意度,搞好公共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民生供應有質有量、有序有效”。

  塑造特色産業改善民生,將是鄉村的“生活新變化”。全國人大代表、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副鎮長、先鋒村黨總支書記聶永平説,村裏黨員幹部到田間地頭上黨課,帶動群眾發展高效農業,“我們引進一些能人到村裏來發展,種碧根果、種鐵皮石斛,將來還會吸引更多有經濟頭腦的年輕人在村裏創業,帶動更多農民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沛縣棲山鎮胡樓村黨總支書記王吉永説,通過3年努力,村裏建起1500畝桃園,“村民流轉100畝、50畝都可以,沒錢的就在桃園打工。這樣一來,老婆孩子熱炕頭,不僅富了,還促進農村家庭和諧。在家門口創業就業,鄉村振興的路子就得這樣走”。

  聚焦百姓需求供應有品質的教育資源

  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抓緊消除城鎮“大班額”、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2018年教育工作的重點直指當下教育痛點。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説,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人民對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的需求更加強烈,教育的目的應該更加聚焦。江蘇要突破教育改革發展的瓶頸因素、關鍵環節。加強教育資源盈缺狀況預警工作,特別是對資源緊缺的重點學段、重點區域、重點問題開展分級預警。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加大財政經費投入,保障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實施改薄工程和薄弱學校提升工程,規範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行為。

  “地方大學強不強,直接決定教育強國夢想能否實現。”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表示,目前,各地方大學均由各級地方政府建設,地方重視與否、財力投入高低,很大程度決定地方大學的發展水準,“從‘211’‘985’到建設‘雙一流’大學,出發點都是打破大學的身份限制,樹立全國一盤棋的理念,將地方高校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消除資源分配差別,推動地方大學由大變強。”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施大寧,30年來一直堅守本科教學一線。他認為,接觸科技最前沿的優秀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對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大有裨益。“高校要建立綜合、分類、多元化的教師發展評價體系,讓教授回歸本科生課堂,推動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現行評價體系中,既要考核授課數量,也要考核授課品質。出臺政策讓科研成果相對有限但教學良好的教師也能順利晉職、獲得獎勵。”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加快下沉

  新一輪國家機構改革明確,重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完善政府在衛生健康、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服務。

  “全國凡是有一定規模的醫院均人滿為患。”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雲意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付紅玲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分流就醫,每個地區要根據實際人口,規劃出二/三級甲、乙等醫院數量,同時明確專科門診醫院、社區醫院的數量且其專業水準須與二/三級甲等醫院相當。“重要設備由國家或省進行統一採購,國家衛生部或省衛生主管部門圍繞專業、醫德、醫療應用等,統一系統地開展人才再教育、再培養。”

  讓城鄉居民共享優質公共衛生服務,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舉,“互聯網+醫療”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更加便捷有效。全國人大代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劉璠建議,加快建設心電、影像、病理、臨檢等區域診斷中心和遠程會診系統,促進大型設備資源共建共享,提高現有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構建以三級綜合性醫院為龍頭,由若干個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的區域性醫療衛生聯合體”。

  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政協副主席、蘇北人民醫院醫療集團理事長王靜成建議,政府部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及健康醫療領域各類機構共同努力,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信息安全防護。健康醫療大數據聚合個人健康、醫藥服務、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養生保健等多方面數據,涵蓋人的全生命週期,“它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其發展將給居民健康和醫療研究帶來極大便利”。

  代表委員們呼籲,以健康中國、健康江蘇統領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夯實基層基礎,補齊發展短板。“市級醫院高尖端人才稀少,缺乏領軍人物,難以形成技術高地,沒有叫得響的專科品牌。疑難重症病人救治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全國人大代表、靖江市新橋鎮德勝中心村黨委書記楊恒俊説,要推進以分級診療為龍頭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為居民群眾提供一體化、連續性健康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推行家庭醫生管理服務制度,讓家庭醫生成為群眾健康的“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