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辦影展、辦文化站、組建國學輔導班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 公共文化活動,從專家走向大家
辦影展,辦文化站,組建國學輔導班……原本屬於“專業人士”或被專業機構壟斷的文化藝術形式,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參與其中,這其中既有普通群眾文化消費提檔升級的主動因素,也有各地政府借力社會力量補充公共文化服務“短板”,從而為群眾參與文化活動提供了更為便捷暢通的路徑。
文化參與,普通人也要價值實現
即將在5月20日揭幕的南京鳳凰街道小微藝術空間“任意盒子”,將迎來一次特殊的影展。
展覽的主角之一是馬志棟吳玉華夫婦,他們展出的是自己的“愛情寫真”。79歲的吳玉華阿姨説,4月30日拍照這天是老伴兒馬志棟82歲生日,她想用這種方式紀念他們走過的60年歲月。和他們夫婦一起展出寫真的還有另外兩對耄耋之年的老夫妻,走過沒有婚紗照的青春,他們不想在暮年留有遺憾,於是決定用影展這種時尚的方式高調地發出“愛的宣言”。
走進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棵樹街道許圩居委會,有一處房子很特別:院裏院外張貼著十九大精神海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標語,還用書畫的形式詮釋仁孝禮義等傳統文化精髓。原來,這個院子是退休教師周崇禮自掏腰包利用自家閒置房屋創辦的“文化大院”。“我想讓文化大院成為村民的‘精神糧倉’。”談起創辦這所大院的初衷,年逾古稀的周崇禮滿臉自豪。
文化大院裏,有一間屋子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二十余張課桌,上面放著筆墨紙硯,現在每到寒暑假,這個“校外輔導站”就吸引30多個孩子前來學習。“農村孩子的假期生活,不是捉魚抓鳥,就是在家裏看電視、玩手機,有了校外輔導站,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充實了,我也能發揮自己的餘熱。”周崇禮笑著説。
主動補位,民間力量激活文化服務供給側
“你去看‘馬博’了嗎?”在江陰,這是時下頗為流行的一句話。所謂“馬博”,是江陰著名企業“海瀾之家”斥資打造的“海瀾馬文化博物館”,集結了包括土庫曼斯坦汗血寶馬在內的中外數十匹名馬,規模氣勢令人嘆為觀止。每逢週末,大大小小的旅行團常會雲集於此,“約會”世界名馬。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水準和對公共文化産品與服務內容、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務産品難以滿足當下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著名文化學者戴珩説,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借助企業和社會組織等民間力量,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多元主體共同提供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的格局,才能提高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的能力和水準。”
每個週末,家住宿遷埠子鎮的12歲男孩陳壯都要到鎮上的“天使之翼讀書會”閱讀點,和20多位小夥伴一起學習《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及《論語》等國學經典。
宿遷“天使之翼讀書會”埠子鎮閱讀點負責人、有農民詩人之稱的趙治安向記者介紹説,為了讓農村留守兒童享受閱讀、接觸傳統經典,從2015年起,這個公益讀書會就發起了“鄉村天使閱讀行動”,將閱讀點下放到農村及周邊鄉鎮,陳壯每週去的埠子鎮讀書點已是這個讀書會設立的第五個鄉村讀書點。“陳壯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定期參加讀書會,陳壯不僅知識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懂事了。”趙治安説。
無論是“馬文化博物館”還是“天使之翼讀書會”,放眼全省,正是民間力量的加盟,使大量的創造性思路、創新性解決方案不斷地涌現,讓江蘇省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有了更豐厚的底色和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多維發力,政府不能做“甩手掌櫃”
民間力量的加盟令公共文化服務活力彰顯,老百姓的文化獲得感大大增加,在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政府對新時代群眾個性化文化需求的理解與尊重,以及從資金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4月25日,對於太倉城廂鎮錫劇票友沈偉汗來説,是意義非凡的一天,在“尚湖百姓戲曲大舞臺”錫劇票友大賽月賽中,她憑藉一曲《沙家浜》選段,贏得了專家評委們9.96分的高分,成為月賽冠軍。對於沈偉汗這樣的錫劇票友來説,“尚湖百姓戲曲大舞臺”已經成為生活中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大餐”背後,集聚著當地政府的良苦用心。原來,常熟尚湖鎮是錫劇發源地之一,在尚湖的十里八村,人人會唱《雙推磨》《珍珠塔》。為了服務群眾的文化需求,尚湖鎮政府于2013年創辦了“尚湖百姓戲曲大舞臺”,以月賽、決賽為活動樣式,幫助錫劇票友圓夢,近年來已培養出龔偉明、龔妹華、金燕等一批在全省具有影響並屢獲大獎的名角名票,大舞臺本身也成為蘇錫常地區錫劇藝術傳承、推廣、交流、分享的一個重要平臺。
近年來,江陰市財政落實下發農村文化以獎代補資金1200萬元,直接下達到相關村、社區和群眾文藝團隊,有效調動了基層投入建設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積極性。
不僅如此,《新華日報》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全省各地紛紛建立起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反饋機制,秉承按需服務、多樣提供的原則,定期收集整理群眾文化活動和文化服務的反饋信息,根據群眾“訂單”需要及時調整“菜單”,變以往的“被動填鴨”為“主動介入”,真正實現“你點我送”“你提我做”,使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更對基層群眾的口味,從而達到進一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優質供給和公共文化高品質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