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胃癌手術從入院到出院僅用6天 “加速康復外科” 推廣亟需再加速
患了腫瘤,外科治療仍是首選,但手術治療,能否讓病人痛苦小、療效好、住院短、花錢少?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全國加速康復外科交流會”5月23日在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召開,與會專家表示,優質、高效的“加速康復外科”,可以讓患者、醫院等多方實現共贏。
63歲的腸癌患者趙先生,本週一手術,週二中午就能吃稀飯,週三下床走路。“我今早走了1000多步,馬上就要出院回家了。” 另一位胃癌患者徐先生,從入院檢查到手術後出院,只用了6天。
南京總醫院副院長楊國斌介紹,“加速康復外科”運用一系列優化措施,以減少手術病人的生理、心理創傷,從而達到加速手術病人康復的目的。以病人為中心,由外科、麻醉、護理、營養、理療等諸多學科參與,完成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諸多流程的優化,以微創手術為主導,減少並發癥,減少治療費用,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它不僅僅是外科技術的創新,而是整合醫學觀念的創新,強調多學科合作。”
南京總醫院“加速康復外科”項目負責人、普外科江志偉教授介紹説,國內腸癌切除術病人平均住院2周,而在這裡只需3—4天;國內胃癌切除術病人平均住院12天左右,而他們只需要4—5天,“這就是加速康復外科醫學的魅力” 。
“加速康復外科”在歐美發達國家有20年的發展歷史,而我國引進這個概念才10年時間。解放軍南京總醫院是國內最早引進、發展“加速康復外科”概念的醫院之一。今年5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啟動南京總醫院“加速康復外科”示範病房評審項目,並決定先期在該院的結直腸外科和肝膽胰外科兩個病種中遴選加速康復外科示範病房。
“加速康復外科”走進中國10年,為何只在北上廣等少數大醫院開展此項目,許多醫院還沒有起步? “主要是人們觀念上的難以接受,包括患者和醫護人員,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江志偉舉例説,傳統觀念強調,術前一兩天禁食,術前幾小時禁水,術後幾天不能進食且要使用抗生素。尤其是癌症大手術後,必須臥床靜養10—15天。
“加速康復外科”認為,術前2小時可以喝糖水,不能挨餓手術;術後8小時可以喝水,手術後只要清醒就可下床,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和肺炎並發癥。過去,病人手術後,要插導尿管、傷口引流管、鼻飼管……而現在最多只插一根管。
歐美發達國家推廣“加速康復外科”後,護理工作量整體減少30%;腸癌5年生存率由64%提至78%。楊國斌介紹説,“加速康復外科”減少抗生素使用,減少醫療資源消耗,提高醫院床位使用率;病人創傷小,可以很快返回工作崗位,重新創造社會價值。這不只是醫療技術的進步,更是對社會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