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楊心怡):金陵竹刻是我國竹刻藝術的兩大流派之一,始創于明代中葉,淺刻簡約,雕鏤不深而層次不減,講究意境,歷史上的金陵竹刻代表人物主要有濮仲謙、李耀、張家秀等,2009年金陵竹刻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趙榮製作工藝中 楊心怡 攝
趙榮生於1964年,現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金陵竹刻省級非遺傳承人,她自幼喜愛繪畫,後隨祖父金陵竹刻名家趙德楨學習竹刻,在祖父的言傳身教下,趙榮比較全面地繼承了金陵竹刻藝術的傳統技藝精華和藝術特徵。
趙榮在其30多年的竹刻生涯裏,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她的作品以刀代筆,線條流暢,構圖古樸,作品品種主要有扇骨、臂擱、鎮紙等,以“留青”竹刻為最大特色。所謂“留青”竹刻,也稱皮雕,就是在經過挑選、採伐、蒸煮、陰乾等加工的竹片上,先用毛筆描好圖稿,利用竹子錶面的一層青皮作為圖紙,用刀將圖案之外的青皮鏟去,露出竹肌,由於採用不同的刀法,能刻出幹、濕、濃、淡的效果。趙榮曾多次去往意大利、法國等國家表演交流竹刻藝術,並多次在全國及省市各級賽事中獲獎,2012年,她的作品《富春山居圖》獲“藝博杯”江蘇省工藝美術精品銀獎,2014年,作品《蘭亭修禊圖》獲“藝博杯”江蘇省工藝美術精品金獎。其中《富春山居圖》是趙榮用了近3年時間完成的巨幅竹刻作品,作品刀法層次分明,畫面虛實處理淋漓盡致,恰到好處的表現了富春江兩岸秋初的景色,整幅作品精微之中不失淡雅。
趙榮作品《富春山居圖》 鄧正明 攝
近幾年,政府對非遺文化的重視讓金陵竹刻逐漸被大眾了解,目前有很多人來體驗這門技藝,非遺傳承人進校園的活動也讓更多學生接觸到非遺文化,但美中不足的是,堅持學習金陵竹刻的人少之又少。金陵竹刻這項工藝對繪畫、書法都有一定的要求,趙榮表示,學習一門技藝,在對其有興趣的基礎上,還要有堅持的品質,這樣才能讓金陵竹刻很好地傳承下去。
作為非遺傳承人,趙榮將積極配合非遺文化傳承工作,讓金陵竹刻以及其他非遺文化能被更多人了解,同時她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工作中去,為豐富我國文化內涵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