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雲錦:寸錦寸金 織在匠人心中的藝術品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6-07 14:03:45

  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楊心怡):南京雲錦與四川蜀錦、蘇州宋錦、廣西壯錦,並稱為我國四大名錦。南京雲錦在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貢品,用於皇帝龍袍、皇后鳳衣、霞披、嬪妃服裝、宮廷裝飾用品,2006年雲錦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並於2009年9月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原創 本網專稿 三吳大地南京 移動版)南京雲錦:寸錦寸金 織在匠人心中的藝術品(條目標題是:)南京雲錦:織在匠人心中的藝術品

雲錦織造中使用的金線 張冬青 攝

  雲錦的珍貴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原料臻美,雲錦織造中特用的金線分圓、扁兩種,扁金線是將純度極高的黃金反復捶打成箔,碾平、拋光後按照規定的尺寸切成細絲,將扁金線搓捻在芯線上,即成圓金線。在金線和金箔加工中,工人還會嘗試加入不同比例的其他金屬物質,以形成豐富的色調,比如孔雀羽線由孔雀羽毛揉捻而成,在不同的光線角度能變化不同的奇妙色彩;二是工藝繁複,織造雲錦的工具是5.6米長、4米高、1.4米寬的大花樓木質提花機,由拽花工和織手兩個人相互配合,兩人一天僅能織5釐米-6 釐米左右,雲錦集中了綾、羅、綢、緞、紗各種生産工藝,主要有“織金”“庫錦”“庫緞”“粧花”4大類品種,前3類已可用現代機器生産,唯有“粧花”至今仍只能用手工完成;三是成品華美,雲錦織物的風格各異,品種繁多,配色更是明快醒目,豪華典雅,給人以雍容華貴之感,且“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原創 本網專稿 三吳大地南京 移動版)南京雲錦:寸錦寸金 織在匠人心中的藝術品(條目標題是:)南京雲錦:織在匠人心中的藝術品

大花樓木質提花機 張冬青 攝

  1954年,南京市成立了“雲錦研究工作組”,1957年,“雲錦研究所”正式成立。經研究所搶救、扶持和保護,雲錦技藝得以傳承,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劉鈞正從事雲錦新品開發三十多年,同時也是《中華世紀九龍圖》創作者之一,他開創了雲錦産品的新路徑,開發了一百多個雲錦禮品,他表示雲錦保護與傳承工作開展進度緩慢,主要是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雲錦織造的難度高;二是現代人審美發生變化。

  織造雲錦的過程複雜且耗時長,這是雲錦傳承工作中的難題之一。劉鈞正表示,雲錦主要特點是逐花異色,從雲錦的不同角度觀察,繡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如果要織一幅78釐米寬的錦緞,在它的織面上就有14000根絲線,所有花朵圖案的組成就要在這14000根線上穿梭,劉鈞正表示:“完成一副長132釐米、寬78釐米的雲錦,從構思、配色到織造,共需要7人-8人工作4年6個月,整個過程複雜而艱苦,能夠堅持做下來的人很少。”

  現代人的審美發生變化,雲錦配色如何符合大眾審美也是傳承過程中的另一大難題。雲錦主調艷麗,配色濃烈,除黃色是特有的底色外,多用大紅、深藍、寶藍、墨綠等深色打底,而主體花紋的配色,也多以深色裝飾,顯得富麗堂皇、莊重深沉,劉鈞正表示:“目前我們看到的雲錦,在配色、樣式上大多承襲老一輩的審美角度,我們正在探索如何讓雲錦配色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讓年輕人也能接受並喜愛雲錦。”

  劉鈞正表示,除了以上的兩大難題外,政府還要加強宣傳引導力度,他表示:“雲錦工藝的傳承重點在於言傳身教,讓後一輩人看得到‘實物’,才能讓雲錦更好地傳承創新,同時,年輕人在學習工藝過程中也不能浮躁,更不能帶有功利心,這樣才能不失藝術本質。”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