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無錫六旬老嫗無私奉獻 詮釋孝老愛親傳統美德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7-10 13:37:27

  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顧紅艷 通訊員 韓萍):“婆婆93歲的時候走了,女兒有了自己的家庭,兒子在托養中心,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我家老頭子了,他每天要吃藥,經常住院,我還70歲都不到,還要去工作的。”7月7日,在江蘇無錫市惠山區長安街道古莊村的家中,六旬老嫗王琴芬“平淡”地述説近期的“一點”打算。這位樸實的農村婦女,幾十年來始終踐行著對長輩、對家人們的“不離不棄”,為自己的家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對有些人來説,生活就是不斷遭遇苦難的過程,1952年出生的王琴芬,就是這樣的人。命運對王琴芬來説是不公平的,但是王琴芬並沒有放棄希望,也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家庭成員過上好日子。王琴芬不僅在丈夫患病、兒子落疾的艱苦條件下不離不棄,還不忘堅守孝道,對年邁的婆婆悉心照料,直至老人歸老,更難能可貴的是還收養了路邊的棄嬰,給予了孩子完整的家庭和愛。    

  26歲那年,王琴芬遇到了在配電廠工作的李惠清,並於同年兩人結婚生子。然而,沒過多久,王琴芬就發現兒子“與眾不同”:當別人家的孩子會翻身時,王琴芬家的孩子沒有動靜;當別人家的孩子會走路時,王琴芬家的孩子依舊沒有動靜。經過醫生診斷,“先天性腦癱”這五個字如同驚雷一般轟得王琴芬全家手足無措。

  更可怕的還在後面,兩年後,王琴芬與李惠清的小女兒出生,也被確診為“先天性腦癱”。但沒多久,王琴芬與李惠清的小女兒不幸患病離世。1988年,王琴芬的丈夫因工受傷,住院治療2個多月後,卻患上了癲癇的後遺症,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

  儘管遭遇種種坎坷,王琴芬卻沒有向生活妥協。為了照顧家庭,王琴芬起早貪黑的勞作,精打細算的生活。白天,就到廠裏負責燒飯、打掃衛生,空閒一點了,就給別人家裏打掃衛生以此來賺錢。沒活計的時候,就到田間地頭,照料自家的2畝地,插秧割麥、種油菜等,最晚的一次,照著月光,忙到了晚上10點多才回家。當街坊鄰居都用上了收割機、壓谷機時,為了省下那幾百塊錢,王琴芬仍舊全靠自己的一雙手做完這些農事。

  現在,王琴芬的兒子住進了洛社殘疾人托養中心。王琴芬時常會買些餅乾、糖果等小零食去看望兒子,順便看看托養中心的孩子們。有一次,王琴芬去看望兒子,兒子正在唱:“世上只有阿姨好。”去年過年,接兒子回家時,工作人員給王琴芬一個信封,裏面是1000塊錢,那是王琴芬兒子做手工活賺來的。

  看到兒子憑自己的能力也能夠有經濟收入,王琴芬懷揣著的擔憂之心也終於落了下去。對自己收養的女孩李一(化名),王琴芬則更是傾注了一位母親應有的愛。

  高考結束那年,李一考上了大學,懂事的李一知道家裏經濟條件不好,便糾結著要不要把這件事告訴王琴芬。當王琴芬知道這個好消息時,二話不説拿出了家裏的全部積蓄供其上大學。李一也沒有辜負王琴芬的希望和辛勤付出,畢業後,李一順利找到工作並用賺來的錢補貼家用,在談婚論嫁時,李一和男朋友只默默領了證,卻沒有辦婚禮宴席。直到這對小夫妻攢夠積蓄後,才在今年5月份辦了酒席,請家人、朋友相聚慶賀。

  據悉,王琴芬孝老愛親的事跡也感動著街坊鄰裡,正因如此,王琴芬先後入圍惠山區2015年度精神文明新人新事、獲2016年度“中國好人”候選,其家庭也被當地政府評為“長安街道家風家訓示範家庭”。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