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四大功能區優化産業空間佈局促進古城保護 姑蘇區鏗鏘落子激活發展新棋局
“古城的保護更新利用離不開區域經濟尤其是特色産業的強有力支撐,必須做大做強特色産業集群,提升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競爭力。”1月2日,蘇州姑蘇區召開第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號召全區上下聚焦特色化發展整體提升古城産業能級,專門提出實施好産業空間佈局規劃調整。
作為一項醞釀已久的重點工作,由姑蘇區發改局牽頭起草的姑蘇區産業空間佈局規劃建議已新鮮出爐。激活發展新棋局,姑蘇區將鏗鏘布子古城旅遊和文化新經濟、科技創新、現代文創設計、現代商務商貿四大産業功能區,一幅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繁華圖徐徐鋪展。
巧于佈局 謀劃“四大産業功能區”
作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姑蘇區的首要任務和核心戰略是古城保護。做好姑蘇區産業空間佈局規劃,首先需要思考清楚、解答明白古城保護與産業發展間的關係,清晰明白“哪保護、怎麼保護”,“哪發展、如何發展”的問題。
根據姑蘇區産業發展狀況專題研究,姑蘇區經濟體量和産業發展初具規模。2018年,全區預計可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00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3億元,同口徑增長16.9%;支撐全區産業發展的載體平臺正日益豐富,2018年,全區納入統計的規模以上樓宇、産業園合計121處,涌現出萬融國際、耀盛大廈、吳中大廈、新聯大廈等一批優質載體,姑蘇雲谷、中廣核科技大廈、華貿中心等一批新興載體蓄勢待發。
經過總結梳理,當前制約古城産業品質變革的主要因素,是産業空間分佈的散亂交疊。古城發展客觀歷程和空間資源的現實制約,導致區內載體碎片化、項目分散化,産業規模化、特色化集聚受到制約。同時,各載體和區域“重經濟規模、淡産業方向”的企業吸納,客觀上加劇産業交織分散和稀釋弱化。雖近年來區內産業主體增長快、企業數量多,但科技創意、文化旅遊、特色商貿三大主導産業發展並不充分。2017年,姑蘇區三大主導産業直接相關行業合計地區生産總值佔比僅為9.28%。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姑蘇區要改變當前分散、重疊、無序的産業空間分佈形態,實現産業升級,就迫切需要由全面強化向功能區差異化協同轉型。基於此,姑蘇區優化産業空間佈局規劃建議打造古城旅遊和文化新經濟産業功能區、科技創新産業功能區、現代文創設計産業功能區、現代商務商貿産業功能區等四大産業功能區。
善於留白 根據資源稟賦和現實基礎明確定位
上周召開的姑蘇區優化産業空間佈局規劃及配套方案座談會上,産業規劃示意圖一經亮相便引起熱議。四大産業功能區幾乎涵蓋姑蘇全域,功能明確、邊界清晰,如此改革力度,在古城産業發展歷程中史無前例。
古城旅遊和文化新經濟産業功能區覆蓋“一城兩線三片”為內容的19.2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區。科技創新産業功能區北起金閶新城,南至南環路,形成一片縱貫南北的西部産業空間帶。現代文創設計産業功能區北起勞動路,南至南環路,東自老運河,西至桐涇路,外加石湖漁家村區域,形成一條貫穿東西向的産業空間帶。現代商務商貿産業功能區主要為平江新城區域。
“這樣的産業功能佈局並非憑空想像,而是根據姑蘇區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和現實基礎,反復認證確立。”姑蘇區發改局副局長韓曉慶解釋,比如科技創新産業區,已集聚51處産業載體,其中包括姑蘇雲谷、芯谷産業園等21處科技創新型産業樓宇;文創産業區已集聚姑蘇69閣、989文創園、第一絲織廠等10余處成熟型的文創設計産業空間;平江新城內有萬達廣場、蘇州城市生活廣場等近20處商貿綜合體。
值得注意的是,這輪規劃制定過程中始終以保護與發展的協同統一為基本前提和相關原則。以古城旅遊和文化新經濟産業功能區為例。古城核心區將切實擔負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使命,用“繡花功夫”打造古城全域旅遊精緻品牌;同時基於深厚文化底蘊,以“國家文化新經濟開發標準試驗區”掛牌為契機,把資源優勢轉化成文化新經濟産業發展優勢。
勇於取捨 要更好發展也要更好保護
一分規劃,九分落實。要把姑蘇區優化産業空間佈局的思路設計照進現實,關鍵要執行落實。那麼,要如何引導産業項目,主動根據功能佈局入駐匹配區域?
當前,姑蘇區正探索一系列匹配優化産業空間佈局的保障措施。通過強化政策引導,調整完善全區産業扶持政策體系、政策格式和評價標準,由以企業規模、稅收貢獻為標準轉換為以推動産業錯位集聚和差別化集聚為導向,進行分佈局區域、分産業類別、分企業層級差別化施策,對符合空間業態規劃的企業和載體産業定位給予扶持引導,按産業功能區與企業業態的符合度差別化施策,形成良好機制。
“對於眾多發展板塊,都是有舍必有得,也許會有個別優質項目轉移,但會有更匹配的項目扎堆集聚。”韓曉慶期待的説,規劃一旦發佈,全區會引導産業錯位集聚,統籌統配招商資源。目前,通過成片打造大規模、大集群産業功能區,實現古城更好發展,已在全區上下達成共識。展望未來,蘇州古城核心區將以全域“大景區”目標實行産業轉移,帶動人口疏解、交通減壓、環境降噪等,古城迎來高品質發展轉機,也意味著歷史文化名城之核將更實更亮。(新華日報 記者 陳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