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       輿情智庫            房産        
南京農高區探尋打開小康大門“金鑰匙”
2020-07-20 17:41:19來源:新華日報編輯:羅毅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南京農高區探尋打開小康大門“金鑰匙”——綠色+智慧,給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7月16日,南京市“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一場在南京農高區白馬科創中心舉行,探尋溧水全面打開小康大門的“金鑰匙”。

  南京農高區位於溧水區白馬鎮,是國家首批、長三角唯一的國家級農高區,被賦予重要使命。

  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震宇在回答新華日報記者提問時説,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南京農高區正以綠色智慧農業為主題,以生物農業為主導産業,加快建設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示範區、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振興鄉村樣板區,以高品質園區建設帶動城鎮村全面奔小康。

  富民為本,做實“小康底子”

  “2019年我種了6畝地,合作社以略高於市場價收購了我的花生。家裏三個人都在合作社打工,這項收入就達到3萬元。”7月16日下午,白馬鎮浮山村村民范玉華高興地説。

  范玉華説的合作社,是2019年7月浮山村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58戶村民通過土地入股。浮山村黨總支副書記葛勇介紹,浮山小籽花生是溧水小有名氣的特色農産品。去年合作社花生産量18萬斤,收入近40萬元。147戶農戶參與到花生的採摘、種植、包裝等環節,務工收入約22萬元。

  漫步于蘇南“小延安”白馬李巷,這裡青磚烏瓦,石徑蜿蜒曲折,是一派恬靜的江南鄉村。80年前,這裡曾是領導蘇南抗戰的指揮中心,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留下了戰鬥的足跡。

  李巷通過挖掘紅色資源,為鄉村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全國各地來紅色李巷參加黨性教育和學習的人流不斷。除了梳理紅色資源,當地還利用優質的自然條件,發展兩莓種植産業,通過採摘、深加工,帶動村民致富。

  石頭寨村黨總支書記周建明説,自2017年李巷對外開放後,累計接待遊客40余萬人次,直接帶動本村及周邊村民100多人就業,為李巷全村263戶村民戶均增收約1.3萬元。

  “2019年南京農高區完成職業農民培訓300人,實施鄉村創業促進行動,新增農民就業創業2400人,實現農民增收致富2.7萬元以上。”張震宇説。

  産業為核,增強“小康底氣”

  7月16日,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與阿裡巴巴華東有限公司舉行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共同推進生産生活生態的和諧共生,産鎮、産城、産村的融合發展,促進科技創新、産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

  在溧水區白馬鎮以南茶興路22號大希地食品加工項目現場,幾十名工人進進出出,忙著整理廠房,整治環境。該項目2020年1月簽約落戶,由杭州大希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將建成長三角地區牛排、海鮮等生鮮食品加工與供應的中央廚房。

  “大希地項目不是簡單的食品加工,還有工業觀光和直播經濟,建成投用後,將帶動園區培育新消費、發展新産業。”負責招商工作的白馬鎮副鎮長施晨曦説,南京農高區獲批後,前來考察的客商明顯增多,同時,園區挑項目的標準和要求也更高了。

  作為省市發展熱土,南京農高區呈現出“強磁場”效應。大希地食品加工、巴比食品南京智慧製造中心、周子未來細胞培養肉研發等項目先後簽約落戶。截至5月底,圍繞生物農業、未來食品加工等主導産業,園區先後引進12個億元以上項目,另有重點在談項目40多個。

  張震宇介紹,經過十年的發展,南京農高區已初步形成以生物農業、農産品加工等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科技助推産業升級,産業品質效益顯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累計引進各類企業520家,擁有規上工業企業30家,高新技術企業17家。

  科技為源,豐富“小康底蘊”

  “一棵草莓苗可以帶來50元收益。”7月16日下午,在位於溧水區白馬鎮的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溧水植物科學基地,基地管理處黨支部書記邵明燦正展示草莓新品種寧玉。這是江蘇省草莓種植首席專家趙密珍及其團隊培育的草莓品種,具有早熟、産量高、抗病毒性強等特性,是種植戶最喜歡的品種之一。

  在省農科院溧水基地,有近300名科研人員常年在基地開展科研工作,不僅有草莓種苗大棚,還有桃子種質資源圃和水稻培育基地等。在一片看似平常的稻田旁,邵明燦介紹,稻田裏的水稻是針對糖尿病人培育的優質稻米新品,目前剛剛完成知識産權轉化,預計3年後將大量上市。

  “讓農業插上科技翅膀,從而實現富民增收。”白馬鎮黨委負責人介紹,白馬集聚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7家科研院所,建有國家及省市科研平臺80多個,高層次雙創人才200多名,研發漿果飲品、肉製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産品120多種,取得農業科技成果650多項,授權發明專利500多件,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南京農高區推動農業生産智慧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便捷化等取得明顯進展,推廣村鎮規劃、環境整治、建築節能、防災減災等一批關鍵技術,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溧水區委負責人表示,南京農高區獲批以來,省市有關領導高度重視、高位推進,先後成立江蘇南京農高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市級工作專班。同時,全區上下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加快推進南京農高區建設,農高區即將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盛夏時節,在南京農高區,一幅幅令人欣喜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新華日報 記者 朱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