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精管善治 讓美麗宜居觸手可及
2020-08-17 17:09:24來源:新華日報編輯:羅毅責編:路晶森

  《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解讀④ 精管善治,讓美麗宜居觸手可及

  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是美麗江蘇建設的主抓手之一。省委省政府近日出臺的《關於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提升城市規劃設計水準,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質,健全現代城市治理體系,積極打造美麗宜居城市。江蘇省如何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抓住全國唯一試點省的契機,創建讓生活更美好的美麗宜居城市?

  設計引領,讓“美”在城市無所不在

  “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是目標導向的綜合願景,體現了江蘇城市建設發展轉型的現實需要和內涵品質提升的階段特點,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省住建廳廳長周嵐介紹,從1978年到2019年,江蘇城鎮化率由13.7%提高到70.6%。各地在發展中形成了豐碩的階段性成果,江蘇的城市建設水準走在全國前列,但各地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發展粗放及不銜接、不配套和不協調的“城市病”問題。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聚焦老百姓最關心的城市建設和民生服務問題,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城市環境品質提升,集中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順應了新時代城市建設高品質發展的需要。

  《意見》提出,要提高規劃設計水準,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完善區域城鎮體系,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綜合承載能力,培育一批有活力、有魅力的特色小城鎮,堅持節約集約,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推動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省自然資源廳空間規劃局局長陳小卉説,圍繞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迫切需要堅持節約集約,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推動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

  《意見》明確要推動城市更新,推進生態修復和空間修補,提升城市設計水準,強化對重點區域、重點地段的空間形態、高度體量、風貌特色、交通組織等控制引導,留住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加強標誌性建築設計,打造更多的城市亮點和建築精品。周嵐説,當前我省城市發展已從增量管理為主的階段,轉向增量存量並重、並逐漸以存量優化為主,城市建設也將從支持大規模集中式建設為主,轉向更加鼓勵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因此需要更加重視精細化設計。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強對城市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的引導和管控,強化城市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設計等的引領作用,營造城市空間景觀特色,讓“美”的顏值在城市無所不在,並以此提高城市的內在吸引力和創新發展的持續動力。

  三個層面,打造美麗宜居城市樣板

  圍繞“美麗”“宜居”“城市”3個關鍵詞,省住建廳系統歸納了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的目標願景。“美麗”包括環境優美、人文淳美、建設精美,反映自然、人和城市是一個和諧共處的生命共同體;“宜居”包括安居體系、適居服務、樂居家園,強調關注老百姓的居住需求,是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的工作原點;“城市”包括健康城市、魅力城市、永續城市,強調城市的外在與內涵、現在與未來。

  《意見》明確,要通過推進美麗宜居住區建設、美麗宜居街區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質。如何從這三個層面入手推進建設?

  周嵐介紹,美麗宜居住區建設,要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危險房屋解危和城中村改造,改善廣大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推動住房保障全覆蓋,引導住房保障的重點從單純注重住房供給向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轉變,逐步擴大受眾面。針對城市新建住宅,大力推行成品住房,積極推動綠色居住建築和裝配式建築,提升住宅品質。

  美麗宜居街區建設,要以解決現實矛盾為切入點,推動“圍墻內”私密獨立的居住空間,與“圍墻外”多元活力的開放空間充分銜接,以解決現實矛盾為切入點,改善街區秩序性,消除安全盲區、建設安寧街區、優化慢行交通、協調停車供需、整治街道介面,探索住區物業管理與城市管理有機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生活氣息和發展活力的街區。

  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要圍繞住房系統優化、設施水準提高和特色風貌彰顯,利用3年試點期統籌項目、資源和政策,建成一批美麗宜居城市樣板,積累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力爭到2025年,建成更多可觀可感的美麗宜居住區、街區、小城鎮,讓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理念深入人心。

  “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將更加注重用系統化思維推動項目集成、資源整合和綜合效果呈現。”周嵐舉例説,黑臭水體整治這些“條”的項目,更加注重綜合,在完成任務基礎上,推動營造濱水開放空間,打造水清岸綠、富有城市特色的美麗宜居環境;老舊小區改造這些“塊”的項目,更加注重集成,系統地考慮地上和地下、室內和室外、環境和配套、硬體和軟體,努力建設成為宜居住區,並積極探索宜居住區建設和城市街道空間塑造的深度融合。

  技術加持,推進城市管理智慧化升級

  年初,疫情襲來,小區進出實施管控,對社區治理能力帶來巨大考驗。然而,無論是新小區還是老舊小區,人們總能看到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物業人員、志願者等堅守崗位,構築起“家園防火牆”,也切身體會到了社區治理能力的不斷提高。《意見》指出,要推動城市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健全社區治理體系,廣泛動員組織群眾參與城市治理。推進社區治理能力提升,江蘇省不斷創新舉措。2020年,省民政廳拿出6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購買社區治理綜合服務。由於社區“當家人”水準直接決定社區治理水準,8月起,江蘇省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試行新規程,明確了戶籍不在本社區也可參選等內容。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建設城市運行‘超級大腦’,提升城市精細化、科學化治理水準。”《意見》中提出的這一內容,也是江蘇省近年來城市管理不斷追求的方向。新華日報記者從省住建廳了解到,江蘇省以“精管善治”為路徑,紮實推進智慧城管建設。目前,全省54個市、縣已實現數字城管全覆蓋,切實提高了快速發現、派遣、處置問題的能力。

  “推進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將繼續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周嵐説,圍繞百姓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將探索城市存量空間優化和人居環境改善的現實路徑,逐步消除“城市病”,有序實現新城老區發展的平衡和協調,系統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準。同時,將持續推動城市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堅持“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推動多元主體廣泛參與,引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城市管理將加強與社會治理網格化工作銜接,實現城市建成區城市管理網格全覆蓋。

  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和科學化水準,離不開技術的加持。江蘇省將綜合運用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整合城市管理領域公共設施信息和公共基礎服務,推進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級,建設“耳聰目明”的智慧城市,更好服務城市生活。

  新華日報 記者 白雪 沈佳暄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