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垃圾分類融入南京人的日常生活
2020-10-28 09:51:19來源:南京日報編輯:羅毅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垃圾分類正融入南京人的日常生活——“要我分”變“我要分” 新時尚成新習慣

垃圾分類融入南京人的日常生活_fororder_706443-A1智慧垃圾分類亭亮相西康路_b

  餐廚垃圾就地轉化成有機肥;智慧化四分類垃圾房取代敞開的老舊垃圾桶;村裏迎來了沿戶收運的垃圾分類小哥……   

  從城市到鄉村,一場“習慣革命”正在南京展開。11月1日,隨著《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實施,垃圾分類這個“新時尚”,將變成每個市民的“新責任”和“新義務”。

  “撤桶並點+定時收運”是南京市垃圾分類的主要模式,但推進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區集中收集點“選址難”。晶都茗苑小區6棟2單元的蘭登香曾經也是反對者之一。為了抗議小區建垃圾房,她和鄰居們在現在4號垃圾房的位置“靜坐”了兩周,一方面是因為休閒場地沒了,另一方面是擔心樓下就是垃圾房,味道會受不了。社區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一方面挨家挨戶進行宣傳,根據群眾意見和建議對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經過18次36項的優化和完善,另一方面,帶著蘭登香等40多位居民代表到去年11月就實現撤桶的金堯新村參觀。“一站到那裏,大家都愣了——原來,垃圾房根本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異味四溢、蚊蠅亂飛的樣子啊!”更讓蘭登香欣慰的是,這種“高大上”的垃圾房完全複製到了自己的小區,“你看,每種垃圾都有投放去處,裏面還有空調、除臭設施,太好了!”蘭登香告訴記者,和她一樣,左鄰右舍都給這場垃圾分類投了“滿意票”。 

  建鄴區江心洲街道星洲府·瀾庭小區是2020年4月南京市“先行先試”小區之一,垃圾分類啟動兩個月,其他垃圾量就實現了減半,環境也美了幾分。瀾庭垃圾分類收集點督導員介紹,居民們從一開始的“要我分”轉變到現在的“我要分”,從原先的嫌麻煩、觀望轉變到現在的稱讚支持。仁恒水木園實行垃圾分類後,過去每天外運的垃圾有10多桶,如今不足5桶。“現在大家已經漸漸嘗到了垃圾分類的甜頭,支持的人越來越多。”物業工作人員程娟告訴南京日報記者。

  在全市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一場有關垃圾分類的“競賽”正在悄悄進行。鼓樓區鄭和南路農貿市場每天産生約350公斤廚余垃圾,採用廚余垃圾處理機就地處理後變成有機肥,市場日均外運垃圾減量三分之二以上;萊迪時尚購物廣場餐飲區每天産生餐廚垃圾1噸左右,2020年7月起,這部分餐廚垃圾通過安裝在負一樓的餐廚垃圾堆肥型處理設備進行粉碎、脫水脫油、烘乾等,變成50公斤左右的有機肥,商場外運垃圾量較以往減少近五成;市城管局提出了一個“小目標”——實現全年使用列印耗材與紙張總量比上年度減少5%,對於紙杯等一次性用品則“不再採購”;在江寧開發區,不僅園區所有主次幹道、遊園廣場等全面撤除大垃圾桶,設置了兩分類和四分類果殼箱,1500多家企業也格外“較真”,打造出適合自身特點的分類模式;南京市中小學生《垃圾分類讀本》初中版和幼兒園版正式發佈,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掀起一場“追隨新時尚,我是行動者”的垃圾分類熱潮……  

  令人欣喜的是,在這場“新時尚”中,農村領先城市走在了前列。目前,南京市606個行政村、7398個自然村已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全覆蓋。

  浦口區星甸街道後圩村不僅是浦口區美麗鄉村10顆“珍珠村”之一,也是農村垃圾分類的“先行者”。經過3年探索,垃圾分類已成為農戶們的每日生活習慣,曾經駐紮指導的市場化垃圾分類專業公司不久前因為“無事可做”直接被“炒”了。

  在六合區冶山街道瓜婁村吳莊組組長王發朝的眼中,垃圾分類正給村莊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説得一點沒錯,以前的吳莊組也是垃圾隨處可見,河流污濁,現在垃圾有了歸屬,哪會塑膠袋到處見、蒼蠅到處飛呢?”

  棲霞區龍潭街道太平村社區如今由第三方專業公司包乾垃圾分類,“90後”垃圾小哥每天上門收運。這個去年整治一新的美麗鄉村住著640多戶居民,不僅污水收集設施全覆蓋,實現了污水不下河,家家戶戶的門口還多了一個組合式分類垃圾桶,一邊是廚余垃圾桶,另一邊是其他垃圾桶。“原來垃圾亂扔,又臟又影響形象,家門口有了這個垃圾桶後,我們天天認認真真分好,每天早晨6點左右,就有垃圾小哥來收,環境越來越好,誰也不想破壞。”農戶趙鳳珠告訴記者,因為環境搞得好,她家門前還多了一塊“金字招牌”——美麗庭院。

  江寧區谷裏街道雙塘社區,2019年8月建成投用的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內,一本詳細的積分賬本記錄著每一位村民的垃圾分類成績。“開始農戶們不會分,現在為了掙積分,分得越來越用心,也越來越積極。垃圾不再滿地跑,村莊環境也是日日新。”超市負責人徐華表示。

  為了避免居民們辛辛苦苦分出來的垃圾出現混收混運,我市不斷加大投入設置各類垃圾收運專線,建成了一批餐廚垃圾、大件垃圾等處理設施,越來越多的地區實現了垃圾處理的“閉環”。垃圾分類正融入南京的城市生活,從“時尚”變成“習慣”。(南報融媒體 記者 顧小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