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産教融合 擦亮“江蘇品牌”
2020-11-10 09:00:57來源:新華日報編輯:羅毅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人才培養和産業創新同頻共振  産教融合,擦亮“江蘇品牌”

  在試點地區、企業、行業中開展産教融合試點,健全産教融合支持激勵政策,是省發改委“領”到的産改工作任務。為了實現“産”與“教”同頻共振,推進産業升級和經濟高品質發展,作為産業強省、教育大省的江蘇,近年來在産教融合試點方面動作不斷。

  2018年,江蘇在全國率先推出了《關於深化産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引導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産業發展需求側結構要素的全方位融合”;2019年,按照《國家産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要求,省發改委會同省教育廳等部門,指導有關設區市積極申報國家産教融合試點城市,突出區域重點支柱産業和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研究編寫試點方案,最終推薦常州市申報國家産教融合試點城市;2020年3月,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人社廳聯合印發《關於建設培育江蘇省第一批産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的通知》,確定全省第一批共81家産教融合型試點企業,並納入省産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庫。

  “要在産教融合示範試點中擦亮‘江蘇品牌’,充分用好江蘇省教育和産業雙重優勢,推動建立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産教融合改革推進機制,加快培育建設一批産教融合型企業,示範帶動産教融合提質增效,著力打造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新引擎。”省發改委副主任李榮錦説。

  目前,江蘇省産教融合型試點企業中,既有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等先進製造業企業,也有現代農業、研發設計、數字創意等産業領域的企業,還有養老、家政、托幼、健康等服務業企業。建設産教融合型企業,有利於促進企業技術技能、工匠精神、先進管理、創新文化等要素融入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創新創業全過程。

  位於揚州市江都區的江蘇亞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蘇首批81家産教融合型試點企業中的一員。為了兼顧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亞威股份與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展了現代學徒制實驗班。學生進入學校第一天起既是學校學生、也是公司實習員工,具有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並接受學校和企業的雙重管理。同時,企業全面參與教材編制、教學、實踐等各個環節,加速學生技能成長,保證學生一畢業就能夠迅速勝任崗位工作。

  來自四川的張文龍是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慧製造學院現代學徒制班一名2019級學生,過去兩個多月,張文龍一直在亞威股份進行學習實踐,在未來的4個月時間裏,他還有更明確的規劃:“我想去其他班組更多地了解整台機器的組裝以及拆分過程,最終還想要接觸工業機器人。”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同時也是深化産教融合、參與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主體。”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余強表示,建設培育一批産教融合型企業,就是要充分發揮企業在深化産教融合中的重要主體作用,在促進校企協同中,積極優化人才、技術、管理等創新要素供給,既補齊教育人才短板,又補齊産業創新短板。

  培育産教融合型試點企業,在激發人才活力、釋放人才紅利的同時,有關部門也通過“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讓相關政策與企業投資興辦職業教育、接收學生實習實訓、接納教師崗位實踐等工作掛鉤。省發改委社會發展處處長郝琳介紹,目前,國家和省有關文件中對産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的支持政策包括:適當抵免該企業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優先納入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産教融合工程資金支持範圍、優先支持開展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省級試點等。

  順應高品質發展潮流,當下,江蘇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和人才培養中來,産教融合也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們將通過有效引導和有力支持,充分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鼓勵企業率先探索,積極加大政府支持引導,形成‘先行者先受益’的政策激勵效應,將企業參與産教融合改革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營造企業積極投入、競相參與的良好氛圍,把産教融合型企業打造成為支撐高品質發展的‘學習工廠’。”李榮錦説,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結合我省産業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基礎,到2022年將建設培育出500家以上産教融合型企業,力爭能達到近千家的規模。(新華日報 記者 沈佳暄)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