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連續五年舉辦世界智慧製造大會 智慧化,南京製造業最好的機會
26.9萬億元,這是去年我國製造業的增加值,佔全球比重28.1%。我國已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4215.77億元,這是南京2019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在全國GDP萬億元城市中排名第12位,這也是南京15年來最好的名次。
我國靠什麼保持製造業大國地位,繼而走向製造業強國?
南京這樣一座東部重要中心城市如何提升製造業,能否在下一個五年打一場製造業的翻身仗?
11月26日-11月28日,江蘇省政府、工信部、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協在南京共同舉辦2020世界智慧製造大會,這場大會或許能提供一些答案。
競逐智慧化成大趨勢
“我們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背景下舉行這次大會,充分説明瞭智慧製造已成為大家的共同選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在大會開幕式上的開場白直接點明瞭智慧製造大趨勢。他認為智慧製造事關創新發展,事關産業變革,事關開啟新局。
在全球範圍內,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性組織正在大力推動新型高級自動化製造。比如,德國提出“第四次工業革命”、美國推出“智慧製造領導聯盟”、英國發佈《英國工業2050戰略》,下一代工業製造已漸成新的趨勢。
“工業4.0”理念提出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國工程院原院長孔翰寧介紹,“工業4.0”的理念,是10年前他在柏林工程院的辦公室與同事討論時偶然創造出來的。智慧製造的核心內涵是,提升産能,使産業更有彈性、更靈活;建構能自我感知的工廠,提供更好的、更令人舒心的工作方式,使製造過程變得更智慧和高效。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將勞動力從重復性的認知和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人們像真正的人,而不是機器那樣工作。
世界智慧製造大會在南京連續舉辦五年,2020年尤其特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認為,一些國家面臨第二波疫情危險,産業鏈供應鏈受到衝擊,世界經濟逐步陷入低迷,智慧製造創新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快,帶動智慧製造強勢崛起,促進産業深度融合,正在對社會經濟發展産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達索系統工業設備行業全球副總裁菲利普·巴蒂索在視頻連線時説,在這種時刻沒想到南京還能舉辦這場大會。
來自國內外320多名重要嘉賓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這場大會,其中中外院士24人,智慧製造領域專家100余人,領軍企業代表200余人。本次大會不做實體展覽,南京搭建雲上展館,參展企業超3200家,線上參會觀展超800萬人次。
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周濟院士,出現在大會開幕式和多個論壇。他多次表達這樣的觀點:智慧製造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地位相當於前三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電機和內燃機、數字化技術。他認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強烈需求,形成歷史性交匯,我們要抓住空前機遇,江蘇要成為智慧製造産業高地,我國製造業要實現由大國到強國的轉變。
疫情對全球實體製造業造成空前影響,令某些趨勢加速到來,而非放緩,這就包括製造業的信息化和智慧化。
如果沒有疫情,世界智慧製造大會肯定是另外的模樣;如果沒有疫情,世界對智慧製造的認識肯定不會像今天這般深刻。
智慧化照亮南京製造業
2020年前三季度,南京GDP同比增長3.3%,增速居“萬億俱樂部城市”首位,經濟總量排名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強。疫情期間實現“彎道超車”,南京表現備受矚目。
在實現進位之前,南京率先實現復工復産。2020年3月,南京規上工業企業100%復工復産,工業用電量恢復到2019年同期90%以上。
南京服務業佔比高達62%,不過疫情期間,恢復經濟活力,南京製造業衝在最前面。可以説,是製造業滿血復活帶動南京經濟的全面復蘇。
南京製造業之所以成為經濟復蘇強支撐,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南京這幾年大力推動工業信息化和製造業智慧化。
實施智慧製造“百企引航”和“千企升級”行動,南京建有國家級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12個、省級智慧車間66家。
南京大型企業多,央企多,有條件實施智慧化改造。以南鋼、南京晨光等為代表的傳統産業加快智慧化轉型,以國電南自、上汽大通等為代表的在寧央企全力搶佔發展制高點,上汽大通南京C2B工廠成為首家入選工業4.0“燈塔工廠”的中國整車企業。
發展智慧製造,南京第二個優勢是智慧裝備産業比較強。有做機器人的本土企業埃斯頓,還有以博西家電、菲尼克斯等為代表的外資企業,這些企業積極導入先進理念和技術,有力推動南京智慧製造的模式變革、管理創新。
一批南京“智造”元素亮相“大國重器”,標注智慧裝備核心産業的新高度。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大型客機C919,其液壓、燃油等系統技術攻關,由中航工業南京機電液壓工程中心承擔;穿梭在京滬高鐵線上的“復興號”,其車門由南京康尼機電提供,企業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隨天宮二號上天的太空望遠鏡,由南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和紫金山天文臺參與研發,其性能超過哈勃望遠鏡數十倍。
智慧製造就是給製造業“裝上大腦”,而南京的優勢就在於信息軟體,強項就在控制系統。作為中國軟體名城,南京已集聚軟體企業5300多家、從業人員82萬餘人,智慧電網、通信等軟體産品分別佔全國50%、30%的市場份額。南京發展智慧製造的基礎設施好,是全國互聯網八大節點城市、首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已建成5G基站1.3萬個,擁有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更重要的是南京應用基礎好,已經培育一批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17家企業和單位被認定為江蘇省智慧製造領軍服務機構,數量佔全省1/4。
南京率先啟動跨行業、跨領域的服務平臺建設,已建成具備服務能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40家,覆蓋電子信息、智慧電網、鋼鐵等重點行業。
製造業的來料加工、貼牌生産時代,比較蘇南或南方等城市,南京沒有跑在前列,在邁向智慧製造階段,南京有條件往前衝一衝。
中心城市重塑製造業優勢
重視智慧製造的背後,是這幾年南京對製造業的重新認識。
在全國現有的17座GDP萬億元城市中,2005年-2019年,南京工業增加值排名最好的位次是第12位,其間有8年排倒數後三位。
作為曾經的“東部工業重鎮”,南京近年做出重大戰略決策,重新扛起製造業大旗,希望改變“倚重服務業、工業貢獻度較弱”的狀況,以十年來最大力度推動工業製造。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提出,要把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製造業的高品質,才會有南京發展的高品質。
3年前,南京工業經濟發展取得突破。2017年6月,扭轉連續41個月的工業投資負增長;2018年,南京工業投資增幅達8.9%,創下近4年工業投資增幅新高。當年工業總産值達11834.7億元,同比增長15.1%,創5年新高。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創兩年新高。對比省內,南京當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位次升至全省第二位,僅次於無錫。
這兩年,南京對發展製造業的重視程度和保障力度遠超往年。
2019年2月28日,南京召開製造業高品質推進大會,提出當年增加億元以上工業投資項目800個以上,並對企業技術裝備投入實施10%的普惠性補貼政策;計劃通過兩年努力,全市工業投資佔比達40%左右,“十三五”工業佔比達35%。
在今年南京全市招商突破年動員會上,張敬華提出要創造最優環境最優條件,對先進製造業項目要100%確保供地、簽約承諾事項100%跟蹤落實。他要求市級層面為先進製造業項目成立專門協調小組,投促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發改委、規劃資源局、工信局、生態環境部門參加,圍繞項目選址、用地保障等,及時研究會商,做到應保盡保。
南京2019年製造業總産值達1.2萬億元,製造業信息化、智慧化水準持續躍升。製造業正成為南京發展提速、集聚人口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
南京製造業總盤子不算大,但製造業內部的産業結構相對有活力。南京智慧電網産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産業綜合實力躍居全國前三,軟體産業規模超5000億元,物聯網、信息通信設備、新材料等産業規模均超千億元。
南京聚焦積體電路、人工智能、軟體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全面實施五大産業地標行動計劃,推出八大産業鏈推進行動。
2020年南京出臺“四新”行動計劃,10年來首次將工業納入各城區考核。“十二五”以來就告別南京主城的工業,將以新的模樣重新“進城”。“進城”製造業中,相當一部分是為製造業提供“大腦”。
從南京空間佈局看,南京形成多個製造業的集聚區。沿江的江寧濱江開發區,接連引進百億級先進製造業。南部的溧水成為南京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試驗區,出臺十條政策支持製造業發展。
“前三季度,園區主要經濟指標逆市飄紅,製造業起到壓艙石、‘主攻手’作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胡弘介紹,博西家電智慧家電産品、LG化學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出現暴髮式增長,先進製造讓很多企業率先從疫情中突圍,以快速復蘇贏得市場。
寸土寸金的江北新區,劃出近20平方公里建設智慧製造産業園,並在2020年開始打造全國首個鯤鵬架構下的工業互聯網應用示範基地,預計一年時間就有超過300家製造企業應用這個架構下的解決方案。
發展智慧製造,南京拿出“南京方案”,出臺“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提出以企業為主體,以智慧製造為重點,大力發展5G技術、工業互聯網,推動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主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支持傳統産業優化升級。
以工匠之心運帷“智造”
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宣佈南京製造業目標,即啟動實施“125”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突破行動,推動軟體和信息服務産業規模超萬億,新醫藥與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兩大産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智慧電網、軌道交通、智慧裝備五大集群規模分別達2000億元左右,整體實力進入全國前三。
南京製造業要打贏這場翻身仗,智慧化是爭勝利器。
“疫情帶來招工難等問題,對製造企業造成生産波動,從我們接觸的企業看,今年不管有錢沒錢,企業上馬機器人等智慧設備的意願更為強烈。”南京埃斯頓機器人首席科學家王傑高告訴記者。疫情阻礙人員的流動,這為機器人設備廠商提供機遇。今年該公司新增客戶中,首次採購自動化生産設備的佔1/5。
“總體來看,機器換人已是行業大趨勢。不缺錢的企業上馬機器人設備快一些,缺錢的只是上得慢一些,最終都想上。”王傑高介紹,埃斯頓研發的機器人已運用於鍛壓設備、機床、食品等多個行業,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機器人銷量同比增長50%以上。
最近, 南京科遠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繼中標三個電廠智慧化項目,包括:國內首套5G智慧電廠——馬鋼節能減排CCPP綜合利用發電工程;垃圾發電行業首套智慧電廠——重慶三峰禦臨環保發電工程;中海油集團首套智慧電廠——中海油阜寧燃機熱電聯産項目。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收入增長30%。這家深耕能源和化工領域智慧化改造的企業,銷售和利潤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從自動化儀錶到控制系統再到智慧化,科遠智慧服務全球客戶超3萬家,見證中國工業近20年的發展歷程,在公司副總裁沈德明看來,能源和化工行業具備率先智慧化的基礎和實力。推進智慧化要實事求是,各個行業基礎不同,升級的目標也不能求同。新一代工業製造,各國側重點不同。德國“工業4.0”側重中小企業的創新,而美國製造談得更多的是工業互聯網和再工業化。在日本,製造業的重要方向是人工智能。
相對於科遠智慧面對發電廠、化工廠等大型企業,南京埃科法物聯技術有限公司卻是和小模具廠打交道。一個模具,從數控銑、高速銑、線切割、電火花,要經過10道主要生産工序。傳統的模具廠,規模再小,也要購置至少10道工序的設備,每個産品都要通過10道工序來生産。而通過埃科法協同平臺,模具廠只要專攻某一個工序,只要在這個工序上做到品質最好,價格最優,那就能獲得更多訂單。埃科法總經理張堪介紹,這個平臺好比是製造業生態中的底層食物鏈,為上層的製造提供堅實基礎。目前,平臺已集聚2000多家模具生産企業,3萬多臺生産設備。這些企業大多分佈在浙江,恰好彌補南京、上海等地基礎工業相對缺失的環節,從事高端製造的企業如果需要模具,通過平臺就能快速獲得最優産品。
不同區域,不同企業,推進智慧製造有不同的方向,有的需要補上自動化,有的需要協同作戰,有的可以一步走到智慧化。
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出席世界智慧製造大會並作主旨演講。他説,企業行動的本質是為了讓企業更有活力,提高品質,降低成本,而不是為智慧而智慧,為轉型而轉型。2005年一台機器人需要二三十萬元,如果在那時候就大規模用機器人取代人工,那企業很可能就做不下去。而現在,機器人已經降到幾萬塊錢,對很多企業來説,考慮智慧化,是時候了。
確實是時候了,但不要期待上馬機器人、自動生産線和物聯監控,中國製造就能一馬當先了。這是多位受訪業界人士給出的忠告。即便是同樣的工藝,一樣的生産線,做出來的産品還可能有很大差異。
我們呼喚讓智慧製造來得更快一些,我們更需要以“工匠精神”撐起中國製造。(新華日報 記者 李凱 顏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