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茶香引來四方客 香茶隨客走四方 黃龍峴茶農家門口搞起鄉村茶文化經濟奔小康
美麗鄉村黃龍峴。南報融媒體 記者 馮芃 攝
初冬的南京,層林盡染。對於黃龍峴的茶農來説,茶葉基本售完,終於迎來了一年中難得的閒暇時光。看著茶園滿坡、竹海起伏,聽著溪水潺潺、空谷鳥鳴,喝一口自己親自炒制的茶葉。小康生活,就是如此愜意。
昨天:昔日茶香滿園難銷售
駕車進入南京江寧區西部旅遊環線,一路丘陵起伏,綠意盎然。進入江寧街道黃龍峴村,眼前一條條茶壟蜿蜒,空氣中滿是茶園清香。黃龍峴茶文化村茶農謝瑞武從袋中捏出一小撮“龍針”茶,放入玻璃杯,泡上開水,一根根碧綠、長針芽葉在水中翻滾、舒捲。茶香四溢中,他打開了話匣子。
黃龍峴是個好地方。相傳黃龍峴的“緣起”,與小紅彤山腳下的千年古官道相關。西元229年,孫權遷都南京(時為建業)那時起,黃龍峴便成了達官貴族狩獵的去處。又由於它是中華門通往皖南的必經之路,浙商、徽商在此歇腳,漸漸發展出驛棧,此後江浙、安徽的移民沿著官道到這裡安家,村子有了雛形。
這個地處丘陵山地的小村莊,東西各有一個戰備水庫,四週數千畝茶園、竹林環繞。“自然環境特別好,空氣清新、沒有污染,村民世代以種茶、採茶為生。”謝瑞武表示,因為環境適合茶樹生長,出産的茶葉品質極佳。但因為交通閉塞,村子只有一條3米寬的石子路與外界相連,路基坑洼不平,村民進出不便,茶葉長期打不開銷路、賣不上價錢。“每年一到茶葉採摘季,大家就愁怎麼把茶葉銷出去。”
為了把茶葉銷出去,村民們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求爺爺告奶奶。農戶零散賣茶,很難賣出高價,相當一部分作為散茶被茶商批量收購。“一斤茶葉兩三百元,一年下來,也就混口飯吃而已。”一名茶農説。
今天:如今遊客盈門茶搶手
黃龍峴的“蝶變”始於2013年。當年3月,江寧交通建設集團、江寧旅遊産業集團及江寧街道攜手打造黃龍峴茶文化村,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和茶産業優勢,建設以茶文化為特色的美麗鄉村。大片的茶園、竹海,以及清新可人的自然環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森呼吸,最高峰日遊客量高達5萬人次。
江寧交建集團不僅打造了美麗鄉村,還帶來了先進的炒茶、制茶理念,輸入先進技術和專業團隊,帶動和培訓村民綠色種茶、環保制茶。同時,採用物理技術“黏板”防治蟲害,施以有機肥,茶葉品質大步提升,黃龍峴的“龍針”“龍毫”,連續多年獲得省市區各大茶葉獎項。
遊客紛至遝來,源源不斷帶來了資金流、信息流,讓這個曾經閉塞的小山村重煥生機。昔日“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茶葉也打開銷路。“以前,當地茶農生産的茶葉呈長條狀,大家隨口稱呼‘竹子’茶。如今,江寧街道與江寧交通建設集團、江寧旅遊産業集團合作,共同培育具有鮮明地理標識的‘龍針’‘龍毫’兩大品牌,成為咱們本地的名茶。”曾擔任當地茶葉生産合作社生産組長的茶農黃志和介紹,隨著遊客越來越多,黃龍峴的茶葉再也不愁銷路。
2020年雨水充沛,茶園頂級“龍針”茶出産量更高,更讓謝瑞武開心的是,茶葉價錢也好。隨著黃龍峴“龍針”茶名氣越來越大,一斤能賣到兩三千元。來黃龍峴遊玩的遊客中有不少是謝瑞武的“粉絲”,每年新茶炒制前,老客戶就下了訂單。
“今年我家30畝茶園産出700多斤茶,全都賣完了,我只留了半斤自己喝。”謝瑞武的話中滿是歡喜。
改變:全域美麗帶火鄉村産業
昔日封閉落後的小山村,以茶文化為基因,建設打造“金陵茶文化旅遊第一村”,美麗鄉村建設全方位帶動鄉村邁向振興。
當地村民收入從年均一萬八增至八萬一。當年,謝瑞武從父親手中接過10畝茶園,辛苦一年,只有2萬元收入。如今,謝瑞武將種植規模擴大到30畝,僅茶葉一項,年收入就達20多萬元。此外,他還將自家宅基地一樓租給老闆開農家樂,一年租金6萬元。
更多村民開起了農家樂,自己當起了小老闆。統計顯示,黃龍峴村共有52戶住戶、133人,美麗鄉村建設前人均年收入一萬八,如今已躍升至八萬一。以前村集體資産負債纍纍,現在每年集體可支配收入近500萬元。
更讓人欣喜的是,富裕起來的黃龍峴村民環保意識持續增強,個個自覺維護好生態、好環境,天更藍、水更清。當地不僅出現了仙女蝦、食蚊魚等罕見生物,還多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的蹤跡。
閒暇時光,謝瑞武喜歡坐在自家院中,呷一口“龍針”茶,欣賞四週茶園風光。“年輕時從沒想過,今天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統計顯示,江寧區已累計建成1100多個美麗宜居鄉村,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216個。綠水青山成了農民致富的“金山銀山”,全區美麗鄉村農民人均支配收入達3.5萬元。(南報融媒體 記者 王懷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