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中小島變身“生態科技城”——江心洲1.6萬名村民集體奔小康
打開陸善華家的南窗,就像打開一幅畫:綠樹掩映下的花花草草爭奇鬥艷,一直綿延到江邊。身後的客廳內,挂著一張全家福——2012年10月12日,老房子拆遷,陸善華專門請來攝影師,為全家人在老房子門口拍了這張全家福。
老房子坐落在江心洲。2009年起,這塊長滿葡萄的江中島嶼,開始脫胎換骨。當年5月,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項目在江心洲啟動,打造“生態科技城,低碳智慧島”。這是迄今南京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整體合作項目。
陸善華與1.6萬名同鄉一起,見證了“葡萄之鄉”向“生態科技城”的華麗轉身,從此邁上幸福的小康之路。
因島結“緣”,紮根江心洲
談起往事,陸善華説,她與島有“緣”。
“我的出生地,就是一座江心小島,位於安徽省無為趙壩鄉。”陸善華説,因為家裏窮,她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後來,她嫁給同村的徐可榮。結婚唯一的嫁粧,就是一床破棉絮。婚後,夫妻倆在江邊搭了個草屋,就算有了家。幾年後的一個夏天,連降幾場暴雨,江水沖毀了堤岸,也卷走了草屋。
“跟老公協商後,決定外出‘討生活’。”陸善華説,為了留個紀念,她還將年幼的女兒、兒子分別取名為徐南征、徐北戰,寓意“南征北戰”。
在外奔波幾年,一直沒有找到紮根的地方。後來聽説南京的江心洲,90%村民是無為人當年“討生活”過來的,他們便轉往江心洲。
“鄉親們都很幫忙,不僅幫我們搭建了草房,還每家分了點土地給我們,讓我們種糧種菜。”陸善華説。從此,一家人在江心洲紅光村扎了根。
當年的江心洲,日子也好不到哪去。“我出生在島上,上學、工作、退休一直在島上。”70歲的退休教師周科保説,“當年島內全是土路,‘天陰滑如油,天晴如骨頭,小孩像老頭,病人騎老牛’,就是説,下雨天路滑得像灑了油,晴天路面又硬得像骨頭。沒有公共交通,人生病了,僅能用老牛馱送醫院……後來才有了輪渡。”
“但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好得就像做夢。”陸善華説,“就拿住房來説吧,我家剛開始是茅屋,後來是土墻瓦蓋,接著換成磚瓦平房,後來又建起兩層樓房……天天好心情,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洲島巨變帶來“好心情”
陸善華的“好心情”,還來自江心洲近年來的發展變化。
“上世紀90年代,江心洲成立旅遊公司,以‘葡萄節’為抓手,搞起特色農業旅遊,拉動經濟發展。”江心洲街道副主任周月江説,按照佈局,紅光村家家戶戶種起了葡萄。
“每年‘葡萄節’前後,前來觀光旅遊的人絡繹不絕,葡萄根本不愁銷,村民們天天晚上在家數鈔票。”陸善華説,接著,“生態科技島”項目落戶,江心洲的變化就更快了,一年一個樣。曾經的出行難已成過去,路面硬化了,不僅通上了公交車,還有夾江橋、過江隧道、步行橋、長江五橋、地鐵等連接島內外,當年的“孤島”,已完全與南京主城融為一體。
隨著全島建設的推進,連續舉辦了18屆的“葡萄節”圓滿謝幕;與此同時,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科大訊飛、賽萊默智慧水務平臺、勝科國際水務中心、國際水生態創新中心等科技公司陸續搬來。“全島所有産業都是科技研發類産業。”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開發有限公司有關人士介紹。
規劃中保留原有沿江濕地、林蔭路、池杉林,內外水系貫通全島,300多萬平方米的環島濱江風光帶,連接五大城市發展組團和島內多座生態主題公園,景觀公園面積約5平方公里。全島生態保護用地比例佔全島用地約55%,綜合綠化覆蓋率為70%。
四面環水的江心洲對水情有獨鍾,水科學産業是生態科技島的重點産業。多屆國際“水論壇”、世界水與污水前沿技術大會在生態科技島舉辦。
當前,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正在其核心區打造首個人工智能産業“名片”——江島智立方産業園,將建設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水務、智慧教育等未來智慧化場景深度融合應用示範展示中心。
咚咚咚,“開心鑼鼓”敲起來
洲島巨變,給當地村民帶來許多實惠。通過拆遷安置,包括陸善華在內的1.6萬名原居民先後洗腳上樓,由村民變成了城市居民。紅光村變成了洲島家園社區。
除了居住環境改變,生活也更有保障了。“到了年齡的居民,可拿退休金;更多的人,通過技能培訓上崗就業。”陸善華説,“我的兒女們都各自成家了,有房有車,都有很不錯的職業。我和老伴有醫保,每個月有3000多元退休金;名下有兩套房産,自住一套、出租一套,每年有3萬多元收入……你説,我的心情能不好嗎?”
無憂無慮的日子,要怎樣過才更有意義?為引導村民向城市居民轉變,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近年來,洲島家園社區在街道指導下,將有文藝專長的退休教師、文藝積極分子組織起來,先後培訓、組建了腰鼓、歌舞、説唱等11支文藝演出隊伍,自編自演,説的、唱的、舞的全是身邊事,平均每月有三四場演出。“我非常榮幸,被選拔參加了好幾支演出隊伍,比如鑼鼓隊、旗袍秀、説唱隊等,每次表演掌聲不斷。”陸善華自豪地説。
周月江給南京日報記者看了一段視頻:露天舞臺上,八九位身著紅裝的中老年婦女,正精神飽滿地進行鑼鼓表演。“這是洲島社區的中老年婦女鑼鼓隊近日在社區文藝匯演時表演的《開心鑼鼓》。”周月江説,“看到前排那個鼓手了嗎,她就是陸善華……”
江心洲全島生態保護用地比例佔全島用地約55%,綜合綠化覆蓋率為70%。(南報融媒體 通訊員 楊雪 記者 殷學兵 段仁虎 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