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兩會時間開啟 代表委員新起點上話期待
2021-01-25 11:21:28來源:揚子晚報網編輯:楊心怡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江蘇兩會時間開啟,代表委員新起點上話期待 

  1月25日,江蘇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南京隆重開幕,江蘇省正式進入萬眾矚目的兩會時間。

  剛剛過去的2020年,江蘇應對諸多困難挑戰,打贏疫情防控、復工復産、防汛抗旱三場硬仗,經濟總量預計突破10萬億元。“蘇大強”的答卷可圈可點!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走近江蘇省政協委員,連線江蘇省人大代表,聽一聽他們細説新起點上新期待。

  期待1 轉型升級,讓高品質發展跑出加速度

  作為在全國大局中舉足輕重的經濟大省,接下來江蘇如何進一步夯實“經濟強”的基礎?

  “去年昆山地區生産總值預計達4277億元、增長5.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8億元、增長5.1%,工業總産值突破1萬億元,可以説昆山百強縣榜首的地位更加穩固。”江蘇省人大代表、昆山市委書記吳新明告訴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站在新起點上,昆山必須有更遠追求更高目標,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全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標杆城市。高品質發展要有新突破。優服務、穩增長,以更大力度抓項目招引,以更高品質的增量帶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發展,2021年計劃新增數字化項目1000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家。2021年,昆山確定的目標是經濟增長6%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左右。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同時,昆山更加注重創造高品質生活、推進高效能治理,在奮進現代化新征程上當好“排頭兵”,擔負起“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

  “去年,我們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218億元,躍居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百強榜第24位,為南通GDP順利跨入萬億元俱樂部作出積極貢獻。”江蘇省人大代表、海安市委書記于立忠説,海安將以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和江蘇省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為引領,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力爭突破440家,激發“科技發展”“人才強市”新活力,在創新驅動的廣度和深度上力求新作為;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強化“數字賦能”,推動實體經濟、樞紐經濟、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邁上新臺階,在構建縣域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探索和實踐上力求新作為;營造交通樞紐、産業發展、營商和人文環境等領域的比較優勢,抓好重大産業項目和開發園區建設,完善縣域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在重特大項目的規模和業態上力求新作為。

  “去年,江蘇經濟交出一份厚實、驚艷的答卷,作為科技型企業,我們在倍感欣喜的同時,更意識到加快發展的緊迫感!”江蘇省人大代表、中復神鷹碳纖維公司董事長張國良介紹説,1月20日,他們牽頭的“碳纖維航空應用研發及製造”項目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落戶,這意味著碳纖維材料將正式用於國産大飛機製造。“去年下半年開始,碳纖維市場頻頻‘爆單’,供不應求。去年僅這一類訂單營收就達到1.5億元!”張國良把雄心帶到省兩會上:2021年,企業將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國産碳纖維自主保障能力,加大複合材料新應用的開發力度,積極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工業等重點領域落地,為製造業降本增效。

  在宿遷市主城區——宿城區,恒力(宿遷)産業園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省人大代表、宿城區委書記張輝告訴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作為宿遷打造“長三角先進製造業基地”的重要載體,宿城區一手抓三大主導産業集聚,一手抓四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做優做強實體經濟,以産業提升助力高品質發展。大力實施兼併重組、技術改造、成果轉化等提升行動,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動優質創新主體和高端高新産業聚集發展,打造全省唯一的鐳射産業園,鐳射光電産業從單點擴張向全産業延伸,補齊做強産業鏈條。

  期待2 深化創新驅動,讓“第一動力”澎湃新動能

  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十三五”期間江蘇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源泉不斷涌流,如何讓“第一動力”更加強勁,蹚出一條具有江蘇特色的科技強省建設新路子?

  “去年,我省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2800億元,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準。全省共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4000項,國撥經費約20億元,項目數和撥款額均居全國省份第一。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江蘇省政協委員、省科技廳一級巡視員段雄表示,“十三五”以來,全省科技系統大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

  段雄説,面向“十四五”,我們將全面提升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強化戰略科技力量佈局,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工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科技成果高效轉移轉化機制。“全省科技系統將堅持‘四個面向’,圍繞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戰略、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推進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全面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産業科技創新能力、創新資源配置能力、科技創新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産業科技創新力、競爭力、影響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

  江蘇省政協委員、中電14所首席專家、智慧創造創新中心主任胡長明説,中電14所研製眾多國之重器,自主創新永無止境,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突破技術封鎖仍需直面,“先進技術是買不來的,尋求創新突破還得靠自己。”胡長明直言,研發國之重器的使命擔當令他感到責任重大——自主創新既是領軍企業“高原之上樹高峰”的引擎,也是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的動力源。他期待,江蘇作為科技大省能在原創科研能力上迎來新突破,收穫國家級科創中心的落戶,“以此助力‘産學研用’深度融合,將大院大所科研成果更好地推向企業層面,實現創新驅動引領自主可控的奮進目標。”

  “作為江蘇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過去7年,我們一直在著力打造一個集創新資源、創新載體和産業需求於一體,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看來,江蘇産業鏈和創新鏈的融合,不是一個簡單的鏈條結合,而是要以建設一批高水準産業技術創新載體為核心,將資源端、載體端、需求端真正融為一體,構架科學與産業、全球創新資源與江蘇産業之間的橋梁。他認為,江蘇科教資源豐富,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潛力巨大,有底氣、有能力,也有責任為“科技自立自強、技術自主可控”發揮作用、貢獻力量。他期待,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戰略,把科技創新作為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最重要抓手,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的創新人才隊伍,聚合一批“高濃度”的創新要素,營造創新發展的金融生態。

  期待3 做好生態保護,讓美麗與發展同行

  碧水長流,田園長美。“十三五”期間,生態修復讓“水韻江蘇”更加詩情畫意,接下來如何持續提升江蘇的“高顏值”?

  長江是江蘇生産、生活發展的重要命脈。“當前,長江江蘇段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已取得明顯成效。面向‘十四五’,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是新時代的使命,亦是新征程的責任。”江蘇省政協委員、河海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肖洋表示,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多方面的有機聯繫。“把長江岸線保護與治理首次和五水共治聯繫在一起,這是打造長江‘水清、岸綠、景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的重大任務。”肖洋説,新征程上,長江江蘇岸線保護與治理應該注重協同發力,通過成立省政府直管的長江大保護決策協調機構,統籌規劃岸線利用;科學劃定“三生岸線”,合理重組和調整現有岸線資源;建立長江流域全要素智慧化信息共享平臺,精細化管理岸線資源,努力把長江岸線建成美麗江蘇靚麗名片。

  建設美麗江蘇,要推進土壤修復,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江蘇省人大代表、泗陽縣百春錦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相民在會前對土壤污染問題進行調研。“土壤品質的好壞直接關係人民生命健康和糧食安全,關係能不能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但是相較于大氣和水體污染,土壤污染更不容易被發覺和重視。”周相民説,在開啟“十四五”新征程的新起點上,他希望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力度,讓美麗江蘇不光天藍水清,更土美地綠。他建議,通過廣泛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逐步樹立起農業資源的憂患意識。同時,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推廣各種物理、生物和生態措施,使農業得到可持續發展。加大農藥包裝廢棄物、廢舊農膜的回收,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進農業現代化。

  改善人居環境,讓鄉村更美更宜居。江蘇省人大代表、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黨委書記丁雪其説:“鄉村旅遊給村民帶來了經濟收益,更帶來了村莊環境的變化。”如今的祁巷村,碧水秀竹環抱,青磚小徑通幽,一座座別具風韻的村舍錯落有致,呈現出一派淳樸寧靜的田園風光。人居環境變美了,村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丁雪其堅信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祁巷村將在下一個五年有一番全新變化,“村裏成立民宿合作社,我們要將民宿床位擴建到300多張,實現‘家家有産業、戶戶有錢賺’的目標。我們與遼寧興辰集團簽約投資7億元興建的‘黃橋奇幻水世界’主題樂園,也將投入運營。希望五年後,祁巷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翻番,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貢獻更大力量”。

  期待4 擦亮民生底色,讓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更強

  “十三五”期間,江蘇一項項民生的長板在加長,短板在補齊,底板在加固,如何繼續擦亮民生底色,讓江蘇省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更強?

  “去年各行各業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省委、省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上做到只增不減,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所需、所盼、所想,繼續辦好原定的‘十項民生實事’,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所長陳仁壽欣喜地看到,老百姓的醫療報銷額度不斷上升,“異地報銷”的範圍與人群不斷擴大,群眾對醫療保障的滿意度不斷提高。他希望,“十四五”期間,江蘇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和改善民生,繼續加大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尤其要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準,擴大基層醫療規模,加強對基層醫療的投入,促進城鄉醫療服務一體化;認真總結防疫抗疫經驗,將公共衛生服務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

  江蘇省政協委員、鎮江九久老年康復中心院長劉彤已經從事養老行業十多年,她創辦的養老院從最初的50張床位發展到400多張床位。在劉彤看來,養老院的成長,得益於“十三五”時期江蘇在養老領域的持續投入和創新探索。站在現代化征程新起點上,全省1800多萬老年人的需求更加複雜多元,廣大養老從業者也有更多期待。她希望,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擴大養老服務供給,做好養老産業規劃,打破制約限制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品質和安全性要求會越來越高,她希望從標準化入手,規範行業服務流程,降低成本,吸引年輕人和專業人才進入養老領域。當前養老産業呈現“兩頭尖”趨勢,高端機構有市場資本投入,低端機構不能適應老年人需求。她建議,改革養老服務的支付方式,實現政府投入、保險補充和個人支付等多元投入方式,建立剛需老人評估體系,激活性價比高、服務好的普惠式養老市場。

  “十三五”時期,江蘇在全國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礎上,向優質均衡發展邁出堅定步伐。站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新起點上,教育如何向更加公平而有品質邁進,讓孩子不僅“有學上”還要“上好學”?江蘇省人大代表、蘇州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林紅認為,基層教育要關注孩子的差異性,更加豐富地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要通過優質教育,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素養,讓他們將來能找到發揮其特長的崗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人盡其才,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林紅同時期待,老師們更好地從日常繁瑣的跟教育無關的事情中解放出來,從繁重的題海戰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去研究學生,以更厚的專業素養和更深的教育情懷,去關注孩子的心理和需求。

  “南通人傑地靈、自然稟賦優異,最大堵點在交通,最強發力點也在交通。”江蘇省人大代表、南通市政府副秘書長陳林更關注交通話題,他認為,進一步改善南通綜合運輸條件,海陸空、公鐵水齊上,儘快將研究變成規劃、將規劃付諸實施,南通的發展潛力將集中迸發。“省委勉勵南通爭當‘一個龍頭,三個先鋒’,打造江蘇發展新增長極,要求南通高起點、大手筆建好江蘇開放門戶,融入蘇南,融入長三角,實現更多的‘天塹變通途’。”他建議,緊緊圍繞“南通好通”願景,加大省級統籌協調,加快重大交通項目落地開花,推動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南通新機場建設,助推江海大地再來一次高品質發展的“滄桑巨變”。(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唐悅 鬱芬 吳瓊 王慧 胡蘭蘭 王夢然 方思偉 陳潔 李睿哲 楊昉 付奇 孫巡 參與采寫 楊頻萍 統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