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省3市入圍國家創新城市榜單15強
2021-01-27 11:25:04來源:新華日報編輯:羅毅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我省3市入圍國家創新城市榜單15強 科技亮劍, 從“投資依賴”邁向“創新驅動”

  近日,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分別公佈《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20》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

  報告顯示,江蘇省南京、蘇州、無錫3市入圍國家創新型城市前15強,數量全國第一。常州、鎮江、南通等市緊跟其後,江蘇省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成效顯著,部分城市創新動能強勁,高品質發展勢頭良好。

  擺脫投資依賴,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

  此次報告是該系列報告的第二次公開發佈。報告構建了包括創新治理力、原始創新力、技術創新力、成果轉化力和創新驅動力五個方面的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對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創新能力進行監測和評價。

  報告顯示,38個城市固定資産投資與地區生産總值之比低於同期全國平均水準。其中,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武漢、蘇州、廈門、無錫、寧波等城市低於60%,意味著這些城市已擺脫投資依賴,走上科技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之路。

  “在投資驅動時代,北方享受了較好的政策和資源紅利,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趙志耘説,而在消費和創新驅動時代,南京蘇州等南方城市成為人才、技術、資本的聚集地,成為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先行者。

  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優等生,南京已經連續四年持續推進創新名城建設,連續四年市委一號文、新年第一會都聚焦創新,推動創新發展取得新的成效。在創新名城建設中,南京用産業的思維抓創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增長點。“南京創新氛圍好,政策支持力度大,尤其是新研機制靈活。” 江蘇艾洛特醫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永軍説,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研究院最近好消息不斷,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獲得江蘇省教育廳立項,牽頭組建的江寧區生命科學産業戰略聯盟獲批。

  新研機制創新是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一環。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南京創造性地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新型研發機構,有效打通了創新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截至目前,南京全市已建設新型研發機構410家,8名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和115名中外院士等科學家廣泛參與。科技人才團隊平均持有新型研發機構運營公司股份的比例達56%。

  2020年,蘇州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級平臺項目取得重要進展;蘇州工業園區集聚包括中科院納米所在內的15家“國家隊”科研院所,2020年新認定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20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70件,科技創新“一號動能”加速迸發。“新發展理念與新發展格局之下,科技創新在引領高品質發展中發揮更強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倪乾説。秉持創新基因,蘇州把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強化創新策源功能擺在突出位置,持續佈局高端科研載體和關鍵公共服務平臺,重點瞄準未來前沿技術研發與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

  利用外部創新資源,城市創新有“個性”

  科技創新是高品質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這一點在報告中得到充分驗證。研究發現,城市創新能力越強,其經濟發展水準越高,南京、無錫、蘇州等城市充分利用外部創新資源,經濟發展水準超出具有同等創新能力的其他城市。

  城市創新發展的關鍵則是人才。南京、蘇州、無錫等排名靠前的創新型城市,同時也是在集聚國內外創新創業人才方面表現突出的城市。“開窗見山、風景宜人、空氣新鮮。”南京經緯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丁娟博士,對公司的辦公環境感到非常滿意。她認為,南京溧水高度重視人才,把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在景色宜人的風景區,無疑為吸引人才增添了重要的砝碼。

  舒適環境只是南京創新人才吸引模式的“冰山一角”。為集聚高端人才,南京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針對創新人才完善各類服務,實施“紫金山英才計劃”,對頂尖人才(團隊)給予500萬—1000萬元支持,其中具有標誌性全球影響力的,綜合資助最高1億元。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給予50萬-350萬元支持。推出“紫金山英才卡”,集成提供創新創業、子女教育、健康醫療、品質生活等特色精準服務。為保障人才不流失,南京人才落戶新政延長一年,出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條”。試行的碩博研究生就業見習制度,推出10萬個崗位,在國內首創建設“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報告中,因“高端科研人才集聚”,南京被列為全國15個創新策源地城市之一。

  創新既需要創意這顆種子,更離不開由多種要素“高濃度”聚合形成的良性創新生態。除創新人才引育外,蘇州在科技金融服務、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表現搶眼,逐步形成了一套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讓各類主體在人才、資本、平臺等全要素鏈條支撐下大顯身手。以金雞湖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工程為例,蘇州工業園區攢下了紮實“人才家底”,其科技領軍人才的頭雁帶動效應日益顯著,20多家領軍企業在境內外上市,60多家成長為獨角獸或準獨角獸企業,500多家發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力支撐蘇州新興産業高品質發展。

  2020年底,無錫惠山經濟開發區投入8000萬元利用閒置酒店改造建設的“φ+國際人才公寓”1號樓完成,嶄新的500余套人才公寓讓分房的相關部門負責人稍稍喘口氣。近年來,接連不斷來自入駐企業的國際人才名單讓該開發區公寓樓一直處於“缺房”狀態。“人才是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要素。”無錫市惠山區相關負責人説,不斷提檔升級的人才生態環境形成“強磁場”,高端人才紛至遝來。如丁漢院士領銜的華科大無錫研究院,組建了14個研發團隊,8年內建成了擁有300多名高層次人才的“大院強所”,成為無錫智慧製造技術創新的領跑者。

  你追我趕梯次而列,江蘇城市“抱團”創新

  在這份權威榜單中,除南京、蘇州、無錫進入全國15強外,常州、鎮江、南通、揚州、泰州、徐州等城市梯次而列,“蘇大強”的名號實至名歸。報告指出,江蘇各市根據自身科教資源、産業基礎等,因地制宜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創新發展格局,體現了創新驅動“一盤棋”的發展底色。

  作為本次榜單中江蘇省排名第四的國家創新城市,常州2020年科技創新工作亮點紛呈:常州科教城榮膺中國最佳創業園區第一名,全年三批高新技術企業組織申報1716家,申報數量同比增長65.16%,增幅全省第一。常州堅持把實施“十百千”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重點,全方位支持各類主體創新;圍繞重點産業,突破一批産業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構建産業創新發展的新動源、新空間、新體制。

  2020年12月,鎮江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擬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33家,申報擬通過率列全省第三,全市高企總數達1188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34家,其中國家級12家,4家獲評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優秀(A類)。新增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數達到191家。科技支撐能力強不強,數據來説話。這些數據的背後是實打實的鎮江力量,有了它們,鎮江就有了跑起來、強起來的動力。專家表示,科技支撐産業強市,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鎮江很有潛力。

  南通在72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較2019年上升4位。剛剛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南通以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全市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南通市科技局的統計顯示,“十三五”以來,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80家;建成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592家,總數位居全省第四;實施5萬元以上的産學研合作項目3438項,引進建設了60多家技術轉移機構,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00億元;全市累計引進博士後308人,海外歸國人才突破4000人,高層次人才11.36萬人,“省雙創人才”引進數等人才發展的重點指標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二。

  “江蘇科技資源豐富,江蘇省委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不斷推進自主創新,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制定,江蘇將涌現更多的國家創新城市。”江蘇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孫斌在接受《科技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排名較後的城市要搶抓新一輪發展的機遇,大力吸收人才、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要素,根據城市優勢和特點,找準自己的創新投入坐標;未來,江蘇的創新城市集群將在世界上活躍並領先。 (新華日報 記者 張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