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南京浦口:“數”造新農村 “智”聯好日子
2021-02-01 09:44:50來源:新華日報編輯:羅毅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浦口全面推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 “數”造新農村 “智”聯好日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962f32a-3cb0-42d1-a569-36478879d825

新華日報 記者 盛文虎 胡明峰 通訊員 楊基樓

  春節臨近,浦口星甸街道的後圩村又熱鬧起來,挂著各地牌照的貨車停在蟹塘口,等著最後一批(山貢)蟹搶佔春節市場。“2021年的螃蟹畝均凈利潤超過5000元!”後圩村退休村支書雷斌是遠近聞名的養蟹“老把式”,但自從村裏建起萬畝水産養殖園,融入了物聯網技術的螃蟹養殖方式,正不斷刷新他的認知,“開了眼了,新技術效率高,養出來的螃蟹品質好,我們的螃蟹産業越做越大!”

  以數字信息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加速滲透到生産生活各個領域。2020年9月,中央網信辦公示了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浦口區成功入圍,是南京唯一的試點。作為農村區域佔比近80%、農村人口占比超50%,農業GDP佔比超過10%的板塊,浦口的“三農”快速邁進了“數字時代”。

  這塊“國家級”的牌子,為何會花落浦口?“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浦口既有現實基礎,也有美好前景。”該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分析,基於鮮明的“農”字特徵,近年來浦口區將數字化作為高品質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入點,聚焦産業升級、鄉村治理、公共服務等多個維度,消除城鄉“數字鴻溝”,讓農民共享數字紅利,繪出新時代的農村新景。

  實時顯示水質、生産任務定制化、傳感控制設備開啟和關閉……在後圩萬畝水産養殖園,物聯網技術完全顛覆了傳統養蟹模式。讓雷斌感慨的是,122個塘口約萬畝的養殖面積,寥寥數人即可進行後臺管控。“生産前可以提供蟹苗、地塊、人員等基礎信息管理,生産後能提供産品價格動態、供求信息。”項目承接方中農物聯網科技負責人介紹,這條涵蓋螃蟹全産業鏈的系統,用信息賦能每個産銷環節,讓蟹農省時省力還增産。不僅僅是水産,2020年,星甸街道開啟農業物聯網小鎮建設,形成茶場、水産、大田、設施園藝、水環境監測等5大平臺,真正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數字深耕“希望的田野”。

  打造智慧農業,浦口有先天優勢。2018年,南京國家農創園實體化運作,打造集聚全國最優質資源的“農業矽谷”。作為華東地區唯一的農業科創中心,農創園3年耕耘,落地近200個項目,建成了全國唯一的農業集群式院士創新基地,一大批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浦口農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

  在永寧街道西葛社區,靠著一隻小龍蝦,回鄉創業的張思洋從一個普通的外出務工人員,蝶變為“全國典型”。1月14日,農業農村部遴選出127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張思洋榜上有名。依託自主開發的“簡諾新零售”系統,由他創建的簡諾農業合作社通過規模化生産,自建B2C網上商城,匯集行銷系統、分銷系統、會員體系,2020年銷售額突破2500萬元,一舉將當地小龍蝦捧成“網紅”。

  從小龍蝦到水蜜桃,再到大閘蟹,簡諾的産品體系越來越龐大,並且還整合了全國各地的資源,讓更多農産品“叫好又叫座”。共同富裕的“浦口故事”正在精彩演繹,張思洋信心十足:“我們的電商平臺還要做大,覆蓋整個浦口區甚至全國的農作物,打造一個農業互聯網公司。”

  産業數字化,不是數字鄉村的唯一內涵。推動農村農業全面數字化轉型,“富口袋”和“富腦袋”要同步進行。在浦口,一朵“雲”豎起了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新標杆。註冊用戶13萬人、總訪問量1107萬餘次、熱門活動上座率100%……運行4年的“文化浦口雲平臺”,把全區文化活動、公益培訓等一網打盡,居民動動手指就能預約,“即便不出門,也能在線看直播。”橋林街道林山社區居民張華英讚嘆,“文化服務全都到了家門口。”這朵“雲”有多神奇?浦口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曾經有過1分鐘內300人同時搶票,3分鐘內7000人搶座的情況。

  技術賦能,浦口的鄉村變得越來越“聰明”。依託大聯勤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浦口2020年探索推進合成服務分中心建設,整合融合110指揮中心與大聯勤網格化指揮中心資源,打破數據壁壘,實現警務平臺與非警務平臺數據融合發展,打造一體受理、分流交辦、處置反饋的管理閉環。基層網格員通過大聯勤終端接收指令,上傳巡查訊息,隨時與街道和全區兩個平臺互動。

  一個新的大數據平臺也將在春節後上線。浦口正加快建設智慧旅遊大數據中心,依託旅遊景點、美麗鄉村的高清監控探頭,通過前端展示、後端處理、信息發佈、涉旅單位信息採集,將把浦口旅遊資源納入“一盤棋”,為鄉村治理提供數據支撐。項目相關負責人周晨介紹,2020年國慶期間該項目曾試運行,有效調節了佛手湖公園等景點的遊客擁堵。

  推動鄉村振興,必然要置於數字化的時代浪潮中考量。縣域要素齊全、面積適度,是數字鄉村建設最好的“試驗田”。1月20日,浦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區建設辦公室成立,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全區將統籌考慮數字基建、數字産業、數字服務、數字治理,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産業體系和經營體系,讓智慧農村成為“江北明珠”的亮麗風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