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生態修復 江蘇這樣點“土”成“金”
2021-06-28 10:32:11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楊心怡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存量盤活,生態修復,耕地保護——江蘇這樣點“土”成“金”

生態修復 江蘇這樣點“土”成“金”

  6月25日,第31個全國土地日如約而至,2021年主題仍為“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食為政首,地為糧本,“十三五”期間,江蘇亮出盤活存量土地、精準生態修復、嚴守耕地紅線“三板斧”,鍛造出解決土地保護、利用與治理的“金鑰匙”。

  節約集約,喚醒50萬畝“沉睡”的土地

  在宿遷市泗洪縣西南崗片區的天崗湖鄉,能看到這樣一幅“奇觀”:田裏種的不是水稻或小麥,而是“長”著一排排湛藍色的光伏面板,陽光一照,仿佛連綿浪濤波光粼粼。不遠處,天崗湖湖面連片的光伏矩陣下,綠油油的“水上牧場”美不勝收。

  不種莊稼搞光伏為哪般?泗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周挺拿出了一張2016年該地區的衛星遙感地圖,“圖上顏色深淺不一,能看出我們西南崗地區多以丘陵崗坡為主,土地不平整,湖泊灘塗較多,崗湖相間,不利於耕種。”因此,原先大片土地處於閒置狀態,水面也以漁民粗放式養殖為主。

  豐富的未利用土地資源與良好的光照條件,讓西南崗片區成為光伏發電的絕佳選址地。2017年以來,兩期光伏領跑項目相繼落戶,當地還大力發展“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牧光互補”等“光伏+”項目,沉睡的土地甦醒了。

  “除辦公生活設施以及增壓站等少量的建設用地掛牌出讓外,其餘全部佔用未利用地進行佈局建設。”周挺告訴記者。

  泗洪縣天崗湖鄉鄉長程文錦見證著土地的復蘇與鄉村的蛻變。“西南崗片區曾是江蘇六大經濟薄弱片區之一,如今在光伏産業的扶持下,村民增收致富,村集體收入也顯著提高了。”程文錦介紹,目前村光伏項目年發電量可達13億千瓦時,年實現稅收一億元以上,農牧業、漁業養殖年收入超一億元。同時,該項目每年可節約標準煤5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8萬噸,一條高品質的鄉村振興之路已然鋪就。

  在南京江北新區,國內現階段建設規模最大、集成度最高的城市“地下城”施工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一邊“上天”一邊“入地”。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現場負責人張軍介紹,地下空間由上而下分為商業大平層、停車交通大平層、市政綜合管廊層、地下車庫層、地鐵通行層等共7層。“最深的地方達到了48米,相當於一棟18層的高樓向地下延伸。”

  分層出讓、集成開發建設,讓江北新區在節地的同時兼顧規劃的協調統一性。“傳統地塊開發,往往是立體分割,使每個地塊成為一個個城市土地開發利用的‘孤島’。而通過集成開發建設地下空間,在規劃設計階段就打破壁壘,實現了集約化和互通性。”江北新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陳家祥説,這種模式,可為新區地上增加12.5萬平方米的建設用地,為地下增加62.25萬平方米的建設用地,綜合節地率達到121%。

  提升土地“含金量”,讓“沉睡”的資産“活”起來。省自然資源廳開發利用處有關負責人列出了一組數據:“十三五”期間,全省通過産業更新、市場轉讓、閒置擴能、成片開發、綜合整治等多種改造模式推動低效用地盤活利用,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超50萬畝,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26%,建設用地地均GDP增長35%,建設用地土地供應“存量增量比”從3:7提高到6.5:3.5。自2018年“增存掛鉤”實施以來,全省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超40萬畝,處置閒置土地5萬餘畝,每年均超額完成部下達的處置任務。

  生態修復,讓長江沿岸213個廢棄礦山“披上綠裝”

  眼前是一片開闊壯觀的綠色,長江浩蕩東流,奔騰不息。新華日報記者在江蘇沿江10公里廢棄礦山治理啟動最快的江陰長山、花山廢棄礦山宕口修復現場,看到復綠整治後的山體新顏。

  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江陰市提出了“生態進、生産退,治理進、污染退,高端進、低端退”的“三進三退”保護長江戰略,被自然資源部列為第二批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全國典型案例。

  “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獲得了中央、地方資金極大支持。”江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陸勇介紹,其中中央專項資金984萬元、長江沿線國土生態修復工程省級補助資金16260萬元,總計17244萬元。

  長山坡面11萬平方米,整個宕口28萬平方米,生態恢復後,整個宕口、坡面被牧草、灌木、小喬木覆蓋,成了江陰長江沿岸的景點。

  江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礦管理科肖峰介紹,長山、花山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山採石,生態環境、景觀遭到嚴重破壞,廢棄宕口山體坡陡,地質災害隱患凸顯,經艱難施工,對山體坡面削坡,錨桿加固、挂網噴播,長山已是鬱鬱蔥蔥。

  “這一片是以前的綠化施工斷面,通過人工復綠,已長成類似原生態。採用先進的高次團粒噴播技術,後期再經過鳥、動物自然播種,以純天然的方式復綠,形成自然更替。”肖峰説,花山項目對兩側邊坡及頂部完成了噴播復綠,危岩體進行了錨桿加固,治理面積6.6萬平方米。

  截至目前,江陰21個沿長江10公里廢棄礦山全面修復,治理面積111.9公頃,集中在江陰市長山、綺山、定山、壽山等山體,21個廢棄露天礦山已全部通過省、市驗收。

  “江蘇堅決貫徹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在長江幹流兩岸10公里範圍內深入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中央和省財政投入達8億元,共完成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213個,治理面積達1073.56公頃,超國家下達任務92公頃。”省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生態修復過程中,江蘇還在全國首創出臺《廢棄露天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自然恢復工作指南》,總結出“自然恢復、生態工程、土地治理、景觀再造”四種礦山生態修復模式,對落實“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方針,進行了有力的實踐探索。

  通過治理,昔日大面積裸露的“癩痢頭”式廢棄露天礦山重現綠色生機,消除了採礦形成的滑坡崩塌等災害隱患,改善和美化了礦區環境,有效利用了一批礦山廢棄地資源,産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並打造出獨具江蘇特色的礦山生態修復的“新名片”,為長江經濟帶繪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畫卷。

  耕地保護,7745萬畝耕地超額完成“小目標”

  2021年3月,耕地保護督察整改省級警示約談會召開,省自然資源廳通報了被約談地區2019年耕地保護督察後續問題整改進展情況,提出對新增違法用地,特別是佔用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的,要堅決“零容忍”,決不允許邊整邊犯。

  4月,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關於規範做好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項目涉及永久基本農田調整有關工作的通知》出臺,明確不得以優化永久基本農田佈局、優化産業發展空間為名,隨意佔用優質耕地,更不得借綜合整治之名,隨意調整佔用永久基本農田……

  江蘇省國土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呈“一山兩水七分田”,但全省人均耕地僅有0.86畝。因此,“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對於江蘇來説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們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品質有提升,維護全省糧食安全。”江蘇第31個全國土地日紀念大會上公佈了一組亮眼數據:“十三五”期間全省落實耕地保有量7745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各類非農建設佔用耕地約為63.4萬畝,均按照“佔一補一、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的要求落實佔補平衡,同期通過推進補充耕地項目建設,産生新增耕地92.84萬畝。

  保護耕地數量,更要提升耕地品質。在南通海安洋蠻河街道品建千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現場,一體化智慧泵站、耕地品質監測站、生態攔截溝、沼液池等設備一應俱全。平整的農田上,農技人員正指導著農民培肥改良土壤。近年來,海安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耕地品質建設與管理上下功夫,耕地品質不斷提升。2020年,海安耕地品質等級平均3.31,居於全省前列,55萬畝小麥、水稻已連續十三年平均畝産過噸糧。

  耕地保護成效顯著,離不開江蘇“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劉聰介紹,近年來全省構建了具有江蘇特色的“責任+激勵、行政+市場”耕地保護機制和以績效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建立各級補充耕地指標交易平臺、自行協商、省級配給等方式相結合的省域內補充耕地指標跨市域易地調劑機制;健全“劃、建、管、補、護”長效機制,構建了保護有力、建設有效、管理有序的特殊保護格局。

  “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做到耕地保護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劉聰説,下一步將按照“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加大耕地保護補償激勵力度,逐步形成全省耕地保護補償激勵的制度體系。同時嚴把非農建設佔用耕地審批關,依照“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的要求,落實全省耕地佔補平衡。(新華日報 記者 丁蔚文 沈佳暄)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