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南通:擦亮文旅名片,“江海遊”走俏長三角
2021-07-07 10:52:02來源:新華日報編輯:羅毅責編:周經韜

南通:擦亮文旅名片,“江海遊”走俏長三角

南通:擦亮文旅名片,“江海遊”走俏長三角

南通:擦亮文旅名片,“江海遊”走俏長三角

南通:擦亮文旅名片,“江海遊”走俏長三角

南通:擦亮文旅名片,“江海遊”走俏長三角

南通:擦亮文旅名片,“江海遊”走俏長三角

南通:擦亮文旅名片,“江海遊”走俏長三角

南通:擦亮文旅名片,“江海遊”走俏長三角

  端午假期,南通文旅市場掀起一波“小高潮”。節日期間,全市納入統計的4家省級旅遊度假區和40家A級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48.4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632.75萬元,相較于2020年同期分別增長33.5%、28.3%。

  “文化和旅遊已成為南通兩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吸引市內外遊客爭相前來‘打卡’。”南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單曉鳴説,“十四五”期間,該市將紮實推進文化和旅遊高水準融合、高品質發展,在文化事業、文化産業、旅遊業等領域實現重點突破,建設江海特色文化強市和長三角新興旅遊目的地,為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勇當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排頭兵貢獻出更大力量。

  浸潤江風海韻,長三角新興旅遊目的地加速“生長”

  仲夏時節,江海交匯處,一場夏日狂歡精彩上演。聽説一年一度的南通鄉村旅遊節已經開幕,無錫遊客劉威特地帶家人趕到如東小洋口景區,加入“狂歡隊伍”。景區入口處,包括江蘇多地在內,上海、安徽、浙江等地牌照的私家車將停車場塞滿。黃金海岸、美味海鮮、養身溫泉等當地特色旅遊“大餐”,令各地遊客流連忘返。

  地方旅遊盛會引來省內外目光,近年來類似場景頻頻在南通上演。2020年9月,作為上海旅遊節分會場,南通江海國際文化旅遊節與溫州、黃山等地同步啟動,四地聯辦文旅盛會,激情彈奏跨江融合協奏曲;2021年3月,蘇錫常三地“千人團”走進南通博物苑、濱江片區等知名景點打卡。自2020年疫情以來,南通與蘇南頻頻開展客源互送、文旅互動;4月,南通“上新”張謇文化旅遊路線後不久,立刻迎來上海“萬人團”的腳步……

  萬千腳步踏上追江趕海旅遊熱線。“五一”假期5天,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較2019年、2020年同期分別增長約52%、289%。期間,南通啟動長三角百萬遊客夜遊崇川活動,當地濠河、狼山、張謇故居等主力景區、景點遊客盈門。近年來,南通全市每年接待遊客超過5000萬人次,其中,上海遊客超過1000萬人次,數量居全省第二,長三角地區遊客佔比超過80%。

  “一帶一路”倡議以及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交匯疊加,如期實現GDP破萬億目標,著力構建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等,都為南通文旅高品質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十四五”期間,該市將立足長三角客源市場,積極參與長三角文化和旅遊合作,加速打造長三角新興旅遊目的地城市。

  ——深耕上海、浙江、蘇州等周邊省市客源市場,加快拓展北京、內陸地區等遠程客源市場,開發跨省市中短程旅遊新線路和新産品,開展聯動行銷、客源互送。

  ——推行“區域聯動、部門聯合、企業聯手”大旅遊行銷模式,加強江蘇旅遊新幹線旅遊共同體合作,持續組團赴重點旅遊客源地行銷。

  ——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直播帶貨等新媒介和民航、高鐵等運輸工具開展旅遊行銷,與國內知名OTA平臺合作設立南通文旅資源産品推廣和行銷專區,舉辦線上推廣活動,策劃推出南通博物苑、南通大劇院等一批文旅網紅打卡地。

  ——針對性地推出不同季節、適合不同年齡,各具特色的南通旅遊産品,確保月月有新活動、四季有新線路。運用文旅大數據平臺,精準投放旅遊廣告、開展省際推介,提升旅遊行銷成效。

  産業創新賦能,點燃文旅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從長江入海口溯流而上,長江江蘇段第一座生態綠島正在經歷蝶變。佔地面積約1600畝、總投資近20億元的洲際夢幻島項目完工進度超過80%。4月,島上櫻花、桃花等30多個品種花樹首次盛放的場景,在當地人的朋友圈裏圈粉無數。目前,櫻花谷、盤山公路、火山口奇石林、杉林灣等主力景點均已建成,預計年內開園,在長三角地區誕生旅遊新地標。

  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大項目,在沿江沿海激起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巨浪”。“十三五”期間,130億元的崇川融創文旅城等80多個“巨無霸”項目搶灘落戶,計劃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項目投資每年保持15%以上增速。

  點一杯咖啡,選一本好書,坐在濠西書苑公共圖書館裏,盡享夏日午後的愜意時光,成了暢遊濠河景區之餘的新時尚。2020年,當地文旅部門對濠西書苑進行整體“包裝提升”,拓展公共文化空間,收穫遊客一致好評。當下,旅遊已不再是“下車購物拍照、上車發圈睡覺”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遊,人們更加注重文化場景的深度體驗。

  “沒想到南通也有古風主題酒店!”端午假日,南通市民顧佳走進啟東洲頤溫泉酒店,被眼前唐風漢韻式場景深深吸引。“訂房電話一個接一個,國慶檔的房間也被預訂得差不多了。”洲頤溫泉酒店負責人吳亮介紹,該酒店是2019年度省重大項目——啟東唐韻龍灣文旅綜合開發項目的首個度假酒店,2020年8月開業,平時酒店入住率超過六成,週末節假日一房難求,端午期間全部89間客房一個月前就被訂滿。

  近年來,南通旅遊項目在文化元素的連結和嵌入方面不斷推陳出新:1895文化創意産業園,以近代南通紡織工業遺存為載體,打造具有“文藝范”的現代創客空間,深受年輕人群喜愛;洲際綠博園結合自身植物樂園特色,投資500萬元拍攝《綠洲奇緣》動漫影視作品並登陸央視少兒頻道,拓展了親子遊群體,帶火了景區人氣……

  5月18日,在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南通好家園》旋律聲中,南通大劇院開啟試運營。2020年,南通文體會展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旨在進一步強化大劇院、美術館等當地文化新場館的運營管理,搭建文旅融合發展新平臺。公司董事長唐林林介紹,該公司未來將自主承辦江海國際博覽會、新一代信息技術博覽會等市級重大活動,進一步提升當地展會水準,打造文旅産業發展新增長極。

  “文旅産業做大做強,既要有鋪天蓋地的項目數量,更要有頂天立地的項目品質,還要兼顧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揮1+1>2功效。”南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葛錦坤介紹,“十四五”期間,該市將以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90個文旅重點項目,加快未來科技城、洲際夢幻島等建設,推動江海郵輪港等落地開工,集中形成一波文旅融合新的“引爆點”。

  做強文化硬核,打造江海特色文化強市

  如果有人問,南通現在最火的旅遊景點是哪個,當地人一定會異口同聲給出答案——南通博物苑。夏日,濠南苑囿,風物駢駢,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團絡繹不絕。“每天接待量少則三五百人,多則上千人。”南通博物苑苑長杜嘉樂説。

  6月19日,中宣部新命名111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名單公佈,南通博物苑(張謇紀念館)榜上有名。

  傳統文化IP成為文旅市場“爆款産品”。2020年以來,南通文旅部門圍繞“張謇”文化IP,大做特做江海特色文旅“文章”:設計張謇企業家精神考察遊、張謇文化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遊、張謇文化旅遊精品遊三條旅遊産品;與南京大學等高校合辦張謇學院,吸引全國各地企業家代表前來“朝聖”;舉辦《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民族企業家的楷模、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張謇》全國巡展,大力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吸引更多市外遊客實地“打卡”。

  環濠河博物館群,也是南通不可多得的特色“文化富礦”。濠河是南通古護城河,擁有千年曆史,沿河目前散落多座博物館。去年,南通7家國有博物館、6家民營博物館聯合成立環濠河博物館群聯盟,促使環博群實現形象標識、業務指導、績效考核等相統一,對散亂的文博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南通市政府還專門出臺《環濠河博物館群整體提升實施方案》,打破行業壁壘、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激活博物館群發展內生動力。當地圍繞環濠河博物館群推出各類寒暑假研學遊、博物館奇妙夜等豐富多彩的文旅産品,2020年,博物館群年接待參觀總量超過130萬人次,同比增長30.3%。6月底,南通群英館開館運營,集中展示從古代到當代的南通傑出人物以及他們的生平事跡,進一步為環濠河博物館群增添江海特色文化底蘊。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旅遊的內核是文化,做大做強南通旅遊業首先應繁榮江海特色文化。”葛錦坤介紹,當地文化産業增加值已從“十二五”末的295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92億元,年均增速達14%,佔GDP比重從4.8%提升到5.27%,年均增長0.12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共竣工投産文化産業項目193個,實際完成投資585億元。“十四五”期間,該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基本思路,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發展方向,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産業、旅遊業發展,發揮文化和旅遊各自優勢,推動文化和旅遊在多個領域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打造南通“話劇之鄉”、叫響“中國美術南通現象”,向建設江海特色文化強市目標加速奔跑。(新華日報 作者 賁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