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城市追趕超越鋪設“黃金跑道” 交通先行,南通未來更“好通”
《新農村》 陸冰 攝
“鞏固提升上海航空樞紐核心地位,支持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6月8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相關情況,立即在一江之隔的南通,引起廣泛關注。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南通與周邊城市的關係,被一項項重大交通工程連結得越來越緊密。站在長三角的大舞臺上審時度勢,南通市委明確“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戰略路徑。交通,無疑是推進“三個全方位”的重要基礎。2021年兩會,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將“打造綜合交通新樞紐”確定為“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之一。
“交通重塑城市,交通改變未來。”南通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周建飛介紹,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多重戰略機遇疊加的“風口”,南通交通人將咬定全面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目標,加速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南通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勇當“開路先鋒”。
南通“好通”: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從高空俯瞰,長江和黃海如同兩條溫柔的臂彎將南通擁入懷中,在賦予這座城市江風海韻獨特氣質的同時,也從東、南兩個方向將南通與外界隔絕。南通,因此成為交通末梢,被人戲稱“南不通”。改革開放前,全市公路總里程為1581公里,平均每萬人僅擁有2.29公里公路,不通公路鄉鎮達79個,沒有機場也沒有一寸鐵路,近400公里江海岸線上沒有一座港口,而擁有一座跨江大橋,更是南通人世世代代的夢想。
長江奔騰萬里,最寬處就在南通段。要在千帆競渡、浩如滄海的黃金水道上修建一座跨江大橋,面臨的,是一項又一項世界級技術難題。
突破,發生在2008年6月30日——蘇通大橋正式通車。建設者們克服複雜氣象條件、水文條件、地質條件和通航條件的影響,解決河床沖刷、船舶撞擊、結構抗風、施工控制等十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刷新4項世界紀錄。
更大的突破,發生在2020年7月1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運營。大橋承載能力為蘇通大橋的五六倍,採用世界最大鋼沉井作為橋墩基礎,澆鑄出世界最高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橋塔,建成世界首座主跨徑千米級公鐵兩用斜拉橋,徹底結束了長江南京下游沒有鐵路過江通道的歷史,被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盧春房院士稱讚為“人類實現了高速鐵路條件下跨越能力的又一次突破”。
5個多月後,在年度最強寒潮中,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G8321次列車從鹽城風馳電掣奔向南通。鹽通高鐵,“十三五”中國沿海鐵路大通道的收官之作,給南通“好通”再添精彩一筆。
江海回望,滄桑巨變,南通已呈現大橋、公路、鐵路、民航、港口“路路通”喜人局面:建成蘇通、崇啟、滬蘇通3座跨江大橋,另有多條過江通道正快速推進;公路總里程達1.9246萬公里,公路通車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前列;鐵路突破420公里,比“十二五”期末增長超過86%,形成“兩橫兩縱”格局;南通機場日均客運航班起降近100架次,旅客吞吐量躍居全省第三;南通港年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90萬標箱……
成績的背後是汗水。“政策紅利爭取前所未有、交通建設成果前所未有、交通服務效能前所未有、改革創新成果前所未有。”周建飛介紹,“十三五”是南通交通發展最快的時期,全市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約700億元,較“十二五”增長28%。2020年,南通市交通運輸局被表彰為“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並在全省交通運輸系統綜合工作考評中獲得第一。
一通百通:交通突破打開發展新格局
6月10日淩晨,伴隨著汽笛長鳴,滬蘇通海鐵快線班列滿載著35節車廂的商品,從上海鐵路局海安物流基地駛出,前往目的地上海港。
滬蘇通大橋開通僅9天,滬蘇通鐵路即開出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貨運班列無須繞經南京,經滬蘇通鐵路直接南下,運行時間由13小時縮短為6小時。“每個集裝箱可節省運費800至1000元。”上海鐵路局海安物流基地總經理王衛國介紹,海鐵班列一開通就大受歡迎,3月起由每列25輛擴編為35輛,今後還將視條件增加開行列數。
火熱的海鐵班列,讓南通不少幹部由衷感慨:當年,因為沒有長江大橋,被40多分鐘長江汽渡顛“黃掉”的項目,多到數不過來……
一座跨越天塹的大橋,是人流通道,也是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快速暢達的立體走廊;是經濟地理格局重塑的重要變數,也是一座城市跨越趕超的強力支撐。
放眼中國版圖,處於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T形結構交匯點和長江三角洲洲頭的城市只有兩個,一個是上海,一個是南通。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就認為長江入海口兩岸具備建設世界級特大城市的最適宜性要素條件,建議與浦東一同開發建設南通,共同打造萬里長江的“龍頭”。但受制于當時的綜合國力、交通瓶頸、經濟流量等因素,這一提案只能停留于紙面。
一通百通,經脈俱通。伴隨著過江通道、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的接連突破,南通蘊藏的經濟潛能被快速激活。
——在沿海,重特大項目紛至遝來。以總投資1000億元的中天綠色精品鋼等項目為代表,南通沿海正從茫茫荒灘變身項目建設主戰場。2020年以來,“大通州灣”累計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3328億元、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2316億元。
——在沿江,優質創新資源加速集聚。規劃建設不到5年,17平方公里的南通創新區已引入科技項目160多個,成為城市最強“創新引擎”。以創新區為核心,南通正聚力打造“一核、四區、多園”沿江科創帶,加快建設更高水準創新型城市。
據統計,蘇通大橋建成通車後,十餘年間,南通地區生産總值保持了年均12.7%的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前移5個位次。2020年,更是成功邁入“萬億俱樂部”,成為蘇中蘇北首個“萬億之城”。
在更高起點上謀勢,南通明確新定位——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交通,再次成為南通追趕超越的戰略“抓手”。“滬蘇通作為長三角中的核心三角,地域相連、經濟互補,融合發展潛力巨大。”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介紹,“受制于大江隔阻等原因,南通一度跑不起來。過去10多年,南通先後建成3條過江通道。‘十四五’期間,將創新機制加快過江通道建設,力爭5年再建成3條,以交通新格局打開發展新格局。”
八龍過江:內暢外聯書寫“通”字大文章
新年開局,南通交通喜迎重磅利好:《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發佈,南通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定位首次在國家級規劃中得到確認。
奮進現代化建設新賽程,南通交通人起步即衝刺,為城市追趕超越鋪設“黃金跑道”。鹽通鐵路通張段、滬陜高速公路(平潮至廣陵段)擴建工程、洋通高速二期、南通繞城高速等一批重點工程克服種種困難,高效推進。“十四五”時期,全市交通投資總額預計達到1500億元,約為“十三五”的2.14倍。其中,2021年全市大交通共安排重點項目98個,計劃完成投資201億元。
宏圖鋪展,按照“建成一批、開工一批、推進一批、儲備一批”原則,南通穩步推進各類交通基礎設施工程。
——過江通道。除已建成的3條過江通道外,北沿江高鐵過江通道、海太通道、張皋通道、蘇通二通道、崇海通道5條過江通道全部獲得國家發改委《長江幹線過江通道佈局計劃(2020-2035年)》支持,未來,南通將形成“八龍過江”格局。2021年,將開工建設通滬通道(北沿江高鐵)、張皋通道,推動海太通道大臨工程開工,力爭蘇通二通道完成橋隧比選論證。
——新出海口。按照“一年建設、兩年開港、三年成規模”目標,南通以“大通州灣”思維統籌推進全市域沿海開發、江海聯動發展,舉全市之力建設通州灣江蘇新出海口。呂四起步港區2021年年底開港,將形成國內不可多得的公鐵水、江海河聯運優勢,力爭到2025年集裝箱吞吐量達500萬標箱,2035年超過1500萬標箱。
——南通新機場。與北沿江高鐵一起構成“軌道上的機場”,規劃年客運量4000萬人次,將與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共同構成上海多機場體系主樞紐。
南通將來更“好通”!據介紹,依託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南通將精心編織水陸空鐵無縫銜接立體交通網絡,一步一個腳印,書寫內暢外聯的“通”字大文章:
“十四五”期間,以一體化和高品質發展為重點,精準補齊短板,初步建成通州灣長江集裝箱新出海口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全省前列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到2035年,依託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和南通新機場空鐵樞紐,全面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與上海、蘇州、嘉興共同打造成以上海為核心的“1+3”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成國家、區域、城市圈多層級的通達全國、便捷聯繫區域及周邊城市、覆蓋南通各區縣的運輸通道,全面實現交通網絡立體化、一體化,基本實現交通網絡國際化、現代化。
到2050年,全面建成國際性門戶交通樞紐,建成連接全球的國際性運輸通道,全面實現交通網絡國際化、現代化;建成多層級綜合客貨運樞紐,重點形成以新機場為核心的融合銜接各級通道的綜合立體客運體系,和以通州灣為核心的融合銜接各級通道的綜合立體貨運體系;交通設施總體發展水準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新華日報 作者 徐超 徐以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