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民宿行業走過井噴期,迎來“成長的煩惱”——如何從“打卡遊”走向“深度遊”
溧水區山凹村民宿業態提檔升級,打造南京首個新型民宿試點村。 南報融媒體記者 段仁虎 攝
7月10日,2021南京首屆鄉村民宿服務技能大賽開幕式暨産業發展論壇在浦口區不老村舉行,這不僅是一個民宿人競技的舞臺,也是一個行業人士和專家學者傳道解惑的平臺。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世外桃源”是很多人對於度假生活的嚮往,也是當下鄉村民宿正在努力的方向。
南京生態本底良好,山水林田湖交融相映。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城市周邊遊等業態熱度持續上升,興辦鄉村民宿正成為廣大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實踐,為助推鄉村振興帶來了“流量”,注入了“活水”。
走過遍地開花的井噴期,南京民宿也迎來“成長的煩惱”,如何留住客人、從“打卡遊”走向“深度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天論壇上,與會專家和業內人士紛紛認為,將民宿産業與鄉村民俗、傳統文化高度融合,拓展個性化、定制化、體驗化的高品質民宿供給,為遊客塑造一種美好文旅生活,是民宿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方”。
全市超過300家,民宿遍地開花
本次大賽是近年來南京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群眾參與最廣泛的一次民宿行業比賽,早在7月8日,大賽初賽已在南京旅遊職業學院開啟。
村野山歌的蓮香魚頭、水雲間的泉水甲魚、不老傳説的蔥香蘿蔔糕、鳳桐院的刀板香大餅……帶著各自的拿手菜,來自棲霞、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六個區的139名民宿代表參與現場角逐、同臺競技。
近年來,南京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圍繞都市型現代農業定位,把推進鄉村民宿産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突破口,賦予以民宿為要素的鄉村旅遊強大動能,六朝古都的生態資源優勢,正以星火燎原之勢,轉化為“美麗經濟”的新優勢。
開幕式上,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金衛東介紹,目前,南京市現有鄉村民宿300余家、床位1萬餘張,2020年全市上線鄉村民宿住宿銷售額9082.3萬元,拉動鄉村消費3億元。今年以來,通過大力推進民宿村改造,浦口黎家營等首批6家民宿村接待療休養勞模56批次1517人,接待遊客5400余人,平均客房出租率超過30%。
數量爆發的同時,也誕生了不同的經營模式。記者梳理髮現,目前南京市主要形成2大類、6種民宿運營模式。
一種是以村民為主體,包含三種模式:一是部分經濟條件較好、具有較強經營理念和能力的家庭,改造原有房屋後自建自營民宿;二是村民將房産出租給村內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城區人或者酒店管理公司,自己以租金獲取收入;三是分紅模式,由村集體或國有企業投入資金對村民房屋進行裝修,統一委託第三方運營管理,村民每戶一人參與經營,享有提成。
還有一種是以社會資本為主,包含三種模式:一是由社會資本租用村集體土地,完全由社會資本建設、運營的自營模式;二是由村集體投入土地房産,社會資本投入設計、裝修資金,由知名酒店管理公司運營的聯營模式,村集體和社會資本進行收益分成;三是由國有企業、村集體、社會資本多方合作,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來開發、建設、運營民宿的合營模式,村集體通過股本分紅獲取收益。
“民宿規模持續擴大、投資勢頭持續高漲、經營效益穩步提升、配套功能不斷完善、品牌效益逐漸顯現是我市民宿發展呈現出的特點。”金衛東表示。
從“打卡遊”走向“深度遊”,民宿發展進入轉型期
“南京民宿産業總體而言已經完成了粗放式生長階段,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其核心優勢從設計、硬體、環境等因素轉變為生活體驗,從網紅打卡地轉變為心靈歸屬地。”開幕式上,南京市民宿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費盛忠的一席話,講到了不少民宿人的心裏。
對此,浦口區黎家營民宿村的許貴玉深有體會。浦口區永寧街道大埝社區六組,是被當地村民叫做黎家營的山洼洼,過去沒水沒電沒路,是遠近聞名的“三不通”。
“水墨大埝”依託2014年青奧會一炮走紅。2018年,許貴玉把自家小樓改造成農家樂,3間客房外加餐飲,一年凈收入近10萬元,“那時候辦民宿的人少,錢好賺。慢慢的就不行了,做的人多了,市場競爭大了。”許貴玉説,每當遊客問她這裡有什麼特色,有沒有展示當地風土人情的場所以及可以參加的風俗活動,她總是面露難色。
投資勢頭不斷高漲、農民自有資本不斷加入,儘管促進民宿發展的力量不斷增長,但民宿人的壓力更大了,因為遊客“更加挑剔”了。
溧水區洪藍街道傅家邊山凹村村民黃梅珍,有著同樣的擔憂。她的香野民宿經過改造升級後客源越來越多,還成為南京市職工療休養入住民宿之一。
客人退房離店時,她總會問問他們玩得開不開心、怎麼不多住幾天,“一般客人都會説沒什麼特別吸引人的東西,來了以後就是吃吃睡睡。我會推薦大家在附近釣魚、採摘,但他們認為還是不夠。”
去年春節期間,溧水“秦淮源頭看燈會”、傳統民俗舞大龍等活動,吸引了大量目光和關注度,彼時住在她家的客人也玩得十分開心,黃梅珍覺得,如果平時也能舉辦這樣的民俗活動就好了,客人們就能留得住了。
如何從“打卡遊”走向“深度遊”,是目前民宿行業發展的瓶頸所在。
當下,隨著以家庭為單位的自駕遊、周邊遊、短途遊成為新主流,人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不再是“簡單粗暴”的位移,而是需要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從體驗式消費過渡為沉浸式消費。他們對文旅産品的關注度不再受限于普通的功能和價格,更關心自我需求能否得到滿足。
“民宿作為一種住宿新業態,人人都想進來分一杯羹,但如今大家口中的民宿,已經遠不是最初農家樂的發展業態。”費盛忠表示,鄉村民宿産業發展兼具“量”的增長和“質”的提高雙重目標,未來1—2年,民宿人要把握好民宿産業升級轉型的窗口期,適應新發展階段的變化,順勢而為,在傳統民宿基礎上,大力拓展個性化、定制化、體驗化的高品質民宿供給,推動民宿産業高融合發展。
融入民俗特色,塑造美好文旅生活
在約2米高、5米長的木架上穿插著十余根小木棍,木棍上挂滿2米長的麵條,遠遠看去像是銀絲墜成的幕簾,這是江寧非遺重點保護項目“銅井掛麵”,也成為遊客入住黃龍峴茶文化村必定品嘗的美味之一;有400多年曆史、500位村民才能舞動、號稱“江南第一大龍”的駱山大龍頻頻在溧水草莓節、梅花節等活動中登臺演出,通過舉辦跟著非遺遊溧水活動,也讓這裡的民宿賺足了眼球……
近年來,民宿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一的住宿形式,而是成為都市人群體驗鄉村生活、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
但在東南大學教授、博導陶思炎看來,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他認為,南京鄉村旅遊發展迅猛,在蒔花種草、古建修復、民宿開辦、博物陳列、休閒娛樂、洋景移植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鄉土民俗資源的應用還不太充分。
他認為,南京至今還沒有一處薈萃各類鄉村民俗項目的、較有規模的民俗村,鄉村旅遊和民宿開辦對傳統節日的應用還不突出,也還沒有民俗旅遊專線的開闢。不僅如此,南京還缺乏對參與的管理人員、建設人員、從業人員等進行民俗知識和非遺理論的培訓。這些都説明民俗在民宿發展中的作為和地位還沒有顯現出來。
“民宿産業與鄉村民俗本不可剝離,否則就違背了發展旅遊文化的初衷,而淪為普通旅館業的開辦了。”陶思炎説。
這種注重挖掘自身特色、將民俗與民宿相結合的觀點,與南京文化名人葉兆言所説的“鄉土文化與民宿”在某種程度上不謀而合。葉兆言認為,民宿的存在,是為了滿足大量城市人群的鄉土情結,民宿經營者必須做到“既能高大上,也能充滿鄉土氣息”。
“所謂高大上,指的是在硬體設施配套方面,必須滿足都市人群對精緻生活的追求。而所謂鄉土氣息,則是成為有靈魂的、充滿著鄉土文化和農耕文化的棲息地。”葉兆言説,要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吸引力和影響力,必須探索“民宿+非遺”“民宿+民俗”等融合發展方式,同時要依託自然人文資源,挖掘傳統文化和鄉土風情,融入旅遊民宿開發建設。
誠如與會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所言,推廣和發展民宿産業,打造的不僅僅是停留的駐地、瞬間的風景,更是在塑造一種美好文旅生活,這也是民宿行業能夠“行穩致遠”的重要原因。(南報融媒體 記者 魯舒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