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現代工業製造的“大腦”,卻是産業鏈中“薄弱一環” 製造大省,如何破解“工業軟體之困”
港資企業協鑫集團工業2.0示範車間。 (蘇州市委宣傳部提供)
“我國流程製造工業體系面臨的不只是‘短板’,而是‘斷板’!隨時有斷鏈的風險。”7月16日-18日,首屆工控中國大會暨工業軟體産業鏈供需對接會在蘇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在會上感慨,工業軟體是現代工業製造的“大腦”,是智慧製造的“核芯”,卻是中國實現製造強國過程中的“薄弱一環”。
作為此次大會東道主的江蘇,是傳統製造大省,如何探索走出“工業軟體之困”,力爭為全國提供路徑示範?
軟體大省受制于“工業軟體之困”
究竟什麼是工業軟體?
在一個真實的研發場景中,技術人員把圖紙“挪”到電腦上,這就需要在EDA軟體上設計産品,可以充分模擬現實場景。此外,還需要畫圖類的CAD軟體、倣真類的CAE軟體等,這些計算機輔助類軟體,就是工業軟體,它們已成為智慧製造、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工業背後不可或缺的支柱。
“所謂工業軟體,本質是將工業知識軟體化,將企業在産品規劃、設計、生産、管理、銷售、服務等核心業務中的知識積澱融合在軟體系統中,提升企業全流程工作效率。”錢鋒説,工業軟體分為模擬設計類、生産控制類、管理運營類、服務保障類等,然而在大多數工業領域,我國只能租用或購買國外的先進工業軟體。
作為製造業大省、軟體大省的江蘇,同樣難逃受制于“工業軟體之困”的命運。江蘇製造“大而不強”,工業軟體弱勢正是“癥結”之一。
其實,江蘇軟體産業鏈佈局並不晚。早在2007年,我省就發佈了《江蘇省軟體産業促進條例》,但“工業軟體”分類並未受到足夠重視。直到這幾年,工業軟體作為智慧製造的重要基礎和核心支撐,在製造轉型的推動下,才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目前,我省工業軟體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産業鏈條不斷向深拓展,覆蓋研發設計、生産管控、運維服務、經營管理等全鏈條,涉及非嵌入式工業軟體、安全軟體、嵌入式工業軟體等多個門類。
省工信廳數據顯示,2020年,江蘇省軟體産業首破萬億元“大關”,工業軟體産業鏈相關收入達到2217億元,其中工業軟體産品519億元、嵌入式系統軟體1698億元,産業規模佔全國近1/4,達到23.4%。部分工業軟體産品的功能與性能已經接近甚至超越國際水準,還有一些嵌入式實時作業系統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在我省新建的工業APP匯聚平臺上,已聚集超2000項優質工業互聯網APP,一個吸引多方力量參與的工業APP新型工業軟體生態正在孕育中。
需求端有顧慮,供給端回報慢
江蘇省工業軟體産業發展雖取得長足進步,但與製造強省和工業企業高品質發展需求相比,仍存在産業規模、核心技術、應用生態、專業人才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工業軟體與工業經濟發展還不相匹配。
“隨著製造強省、網絡強省戰略的深入實施,製造業加快向網絡化、智慧化轉型升級,亟需提升工業軟體産業發展質態,更好支撐工業特別是製造業轉型發展。”省工信廳軟體與信息服務業處相關人士坦言,在很長一段時間,供需兩端縮小差距的動力都不足。
“重硬輕軟”一直是國內工業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考慮到替代成本、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原因,企業大都不願意率先“吃螃蟹”使用國産自主可控工業軟體。
“國産工業軟體一直沒有做起來,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市場需求沒起來。”蘇州一家研發控制軟體企業的老總無奈透露,國內採購人員對國外CAD軟體會“先入為主”,不願用、更不願買國産産品。
而在供給端,則“卡”在了研發上。工業軟體研發週期長、研發迭代速度慢,很多軟體企業不願加大投入和開發,導致自主可控工業軟體産業鏈發展難以“閉環”。一組數據對比是,全球最大CAE倣真軟體公司Ansys的年研發投入超3億美元,一家公司的投入相當於國內所有工業軟體公司投入總和的數倍。
作為一家專注做工業控制作業系統的公司,南京翼輝信息集團旗下的嵌入式實時作業系統SylixOS,歷經15年的完全自主研發,已實現自主代碼率100%。翼輝總經理丁曉華坦言,工業軟體研發之初,回報率的確不高,但在國外工業軟體巨頭的壟斷暫時難以打破的背景下,當務之急是“韜光養晦”,加速科技攻關爭取自立自強。
儘管目前困難重重,但受訪企業普遍對未來充滿信心。短短幾年,僅在江蘇就涌現了南京翼輝、同元軟控、亨通工控、南京南瑞等一大批重點工業軟體龍頭企業。業界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快步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國內自主可控需求將日益增長,工業軟體産業有可能比預想的更早“迎來春天”。
工業軟體要先姓“工”再姓“軟”
儘管發展前景向好,但專家呼籲,在工業軟體領域應形成一個共識——工業軟體的第一屬性不是IT,工業軟體應先姓“工”,再姓“軟”。
“工業軟體絕不是軟體工業。”錢鋒説,工業軟體是典型的高端工業品,是工業知識的載體。沒有工業知識和製造業經驗,只學過計算機軟體的工程師,很難設計出最先進的工業軟體。顯然,要想取得工業軟體方面的突破,既要有實力強勁的大製造企業搭建相關平臺,也需要軟體和數據企業的助力。
具體看我省,在工業軟體領域,軟體企業和製造企業融合還需進一步深化——一方面,不少省內大型製造企業還缺乏對智慧製造時代工業軟體重要性的深度理解和認識,主動佈局工業軟體發展的意識不強。另一方面,純軟體企業由於缺少深厚的工業知識和工業技術數據積累,進入工業軟體領域存在天然的專業技術屏障。
省工信廳調研發現,即便在已初具規模的省內工業軟體企業內部,也存在盈利能力普遍較弱、體系化創新能力不足、主打産品性能和品牌認可度不高等問題,尤其是缺少像華為這樣品牌響亮、帶動強勁的超級龍頭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省工業軟體對製造業模式的變革創新作用無法完全發揮出來,製造業“微笑曲線”向兩端延伸受制于工業軟體這一短板。
缺乏既懂工業又熟悉軟體的複合型人才,成為當下的瓶頸。錢鋒認為,達成共識之後,下一步就是正視並攜手打破由於工業知識和技術基礎薄弱帶來的“積累效應”壁壘,著力培育、挖掘更多創新能力突出的龍頭企業,引進、培養更大規模具備軟體工程、工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的人才隊伍。
培育一批“巨人型”的工業軟體企業道阻且長,這個進化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這也是江蘇的優勢所在:江蘇是製造和科教大省,産業體系完整,企業類別豐富,人才吸引力相對較強,有讓國産工業軟體率先“破土萌發”的土壤和基礎。
構建“共贏”的自主軟硬體生態圈
眼下,工業軟體領域已不能滿足於“靜待花開”,那麼,究竟該如何加速解決關鍵技術短板弱項、應用牽引不足和工業軟體人才供給缺口等問題呢?
“共創生態、共同創新,是工業軟體高品質發展的最佳途徑。”蘇州同元軟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陳立平是高校做技術出身,從業幾十年的他認為,隨著工業創新加快,通過創新活動中知識的積累和溢出,工業軟體領域必將能夠跟上。
不過,産業生態不是一家廠商就可以獨立解決的。眼下,我省已將工業軟體納入30條優勢産業鏈加以培育,成立由副省級領導牽頭的産業鏈專班,並由此制定出臺《江蘇省推進工業軟體自主創新發展實施計劃(2020-2024年)》,對工業軟體産業鏈集聚、規模擴張、結構優化、綜合競爭力提升明確一攬子支持政策。在《江蘇省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更是將工業軟體放在5大發展重點的首位,可謂力度空前。
“為提高工業軟體企業市場競爭力,我們引導省內工業企業開放應用場景,支持企業首購首用省內自主創新工業軟體。”省工信廳副廳長池宇介紹,今年我省計劃重點突破10項工業軟體關鍵核心技術,推動自主創新工業軟體在農業機械、醫療器械、智慧裝備、電力能源等重點行業形成20項示範應用。
構建創新生態,強化名企名品龍頭支撐尤為重要。據了解,我省將開展“領軍企業軟實力提升行動”。專家建議,除了搭建供需精準對接平臺,還可以鼓勵工業軟體龍頭企業瞄準産業鏈關鍵環節,實施並購重組、強強聯合,加快工業軟體産業鏈關鍵資源整合,成為頭雁型企業。並通過支持軟體技術先進的工業企業將軟體業務剝離,成立工業軟體企業,著力打造細分行業的工業軟體鏈主企業。
“可以明顯看到,行業內部正在加快構建更加廣泛、共贏的自主軟硬體生態圈。行業對接活動也越來越頻繁了,像在本次大會上,就特別舉辦了多場新品發佈會和工業軟體産業鏈供需對接會。”丁曉華表示,為了從“可用”邁向“好用”,翼輝全面開放翼輝作業系統源代碼,與清華、北交大、北航、南大、東大等20余所一流大學進行聯合研發和人才培養合作,9月南京軟博會期間還將舉辦首屆翼輝生態峰會,與産業鏈上下游夥伴分享創新成果。
儘管已經迎來“風口”,但業內人士依舊冷靜,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肅認為,先進工業軟體在我國尚屬“無人區”,“還是要先踏踏實實解決‘有沒有’,再思考‘好不好’。”(新華日報 記者 付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