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一次性吸管”
“不用電腦時以待機代替螢幕保護”
“帆布袋取代塑膠袋”
……
如今,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剛剛過去的8月25日是“全國低碳日”
市發改委、市環保局等聯合發佈“十三五”以來南京綠色低碳工作“大數據”
“十三五”期間,南京市緊扣“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定位,圍繞綠色高品質發展要求,以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為契機,結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強化低碳基礎能力建設,推進産業、能源、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低碳轉型,完善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理念等系列舉措,全市綠色低碳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十三五”以來,南京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45.6%,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超22%, 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成效顯著,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實現“雙贏”。
美麗南京城。南報融媒體 記者 董家訓 攝
“雙贏”背後,是南京推動綠色發展的不懈努力,是一次次轉型升級中旗幟鮮明的態度、壯士斷腕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意志。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這五年,南京主導産業轉型取得新突破。 圍繞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集群化,著力打造“4+4+1”現代産業體系,實施固鏈強鏈補鏈專項行動,培育軟體和信息服務、新醫藥與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八大産業鏈,形成數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這五年,南京能源結構優化取得新進展。 實行煤炭消費總量管控,研究制定南京市年度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實施方案,在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基礎上,通過嚴控煤炭品質、關停燃煤機組、壓減企業用煤、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等手段,全市煤炭消耗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
這五年,南京綠色低碳出行成為新風尚。 制定實施《關於加快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發展的實施意見》,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394公里,位居全國第七,成為全國首個區縣全部開通地鐵的城市;主城區公交車輛除過江隧道車輛外已全部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
這五年,南京綠色城鎮建設取得新成效。 2017年以來,全市城鎮新建建築全部執行綠色標準,累計新增綠色建築面積超7000萬平方米,其中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面積超2700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面積超600萬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應用建築面積超2500萬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首批可再生能源應用示範城市”。
麒麟有軌電車開通後成了市民綠色出行的新選擇。南報融媒體 記者 董家訓 攝
五年多來,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已在南京深入人心,並不斷改變著大家的思想觀念。
五年多來,綠色低碳發展的成果已浸潤于南京人的日常,真真切切地改變著大家的生産生活。
南京咬定目標不放鬆
加快綠色發展轉型
推動美麗古都建設展現新圖景
南京:全力打造“低碳先鋒城市”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央的決策部署,更是南京全面綠色轉型的內在需求,事關綠色崛起、永續發展,對於南京,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碳”工作,部署發改、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共同推進了一系列工作。
目前,根據生態環境部達峰行動方案編制指南,南京市正重新核算全市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和減排潛力,深入鋼鐵、石化、化工、建材、5G和數據中心等5個重點排放領域,開展達峰預測及路徑研究。市工信、建委、交通運輸局等單位正深入研究,積極推進各自領域碳達峰方案編制工作。
同時,正在研究起草《南京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統籌推進當前全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以能源革命、産業變革為重點,以項目化、清單化、指標化為基本要求,擬構建“1+3+12+N”低碳發展政策體系。
此外,南京市還正在研究起草《南京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抓緊編制《南京市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總體實施方案》和《南京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會同長三角碳研院,深入開展我市雙碳目標及實施路徑研究,編制完成《南京市“十四五”低碳發展規劃》。
未來,南京將堅持以打造低碳先鋒城市為目標,聚焦産業、能源結構“雙優化”,緊抓降碳這個“牛鼻子”,全面統籌碳達峰、碳中和與經濟社會發展關係,加快構建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儘快明確低碳發展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科學謀劃好雙碳實現路徑,為都市圈、長三角乃至全國提供南京樣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